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古都风情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

2012年01月10日

提起北京动物园,那是多少人快乐的童年回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这座乾隆爷泛舟途中的皇家园林,其实早在二百年前就闻名京城;一个世纪前,又被慈禧老佛爷变成中国最早的“农科院”,而其中的万牲园,更是开了各国珍奇异兽济济一堂的西洋景,领博物风气之先。文 黄哲 杨多杰  摄影 子胥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墙根网]




秘史
从皇家园林到“农科院”

动物园对北京人而言都不陌生,但只有细心的游客才会注意到:在正门入口的东侧处有两块碑刻。一块是“市保”的“乐善园建筑遗存”,另一块是“国保”的“清农事试验场旧址”。第二块记载的是百年前这里的历史,而第一块则要追溯到二百多年前了。花开两朵,先单表这头一枝乐善园。

此地地处西直门外,上风上水的风水宝地,明代便是显贵的庄园,但已不可考。到了清朝入主北京城,这里被康熙赐给了在平定“三藩之乱”中建立殊勋的康亲王杰书。在乾隆《题乐善园》中即注有:“园,故康亲王别业也。颓废已久。”?

为何颓废?康亲王虽说功劳大,却非实权派,故无力经营别业。最会玩的乾隆爷当然不会看着这么处风水宝地“颓废已久”,心里早就盯上了。也算第四代康亲王巴尔图有眼力见儿:他主动上奏,愿将自家的乐善园交内务府管理,经修葺后,充作皇上长河泛舟时中途休息和进膳的行宫。

乾隆闻奏后,当然是“欣然接纳”。于是乾隆十二(1747)年,重修了已荒废的乐善园。修完啥样?听乾隆诗中怎么说:结构逾绿野,胜国为皇庄。可见乾隆对此处真是情有独钟。在《钦定四库全书》中,乾隆对乐善园的题诗竟有54首。但乾隆以后,乐善园的光景就跟这大清朝一样,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昔日辉煌的皇家园林已糟践得差不多,但歪打正着,倒是给筹建中国最早的农科院打下了基础。

清末“立宪”之前,内阁成员出洋考察了一圈后,大为感慨:美立坚以农立国,富甲全球;近闻日本之福冈、北海道等处,均有试验场或数百顷以至千顷,皆为劝农所设,此明效确然可证者。敢情列强的富强之路和中国自古的以农为本不矛盾啊!于是上奏:“圣鉴事窃维富国之道首在重农……自宜择地设立农事试验场一所,以示模范。”但“欲便于观览,则不宜偏僻之区;欲利于研究,则不宜荒瘠之地”,选在哪儿呢?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墙根网]

 


最后,查得西直门外有乐善园一所,按当时的条件,正适合作农事试验场。慈禧准旨时还挺慷慨:怕乐善园地方不够,连旁边的继园——也就是当年福康安的三贝子花园,还有附近广善寺、惠安寺,以及在两园、两寺附近的部分官地全给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农科院”,就这么着开张了。后来城市扩张,但新中国的农科院,也因地制宜选在了其北边不远的地方。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墙根网]

 君民可同乐,男女毋同游
如今的北京动物园前身,正是农事试验场附属的万牲园。和农科院一样,万牲园也有着百年历史,而它的第一位客人,更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说起建造这座“万牲园”,还是源自慈禧的一时兴起。其实清朝宫廷中,原也养着一些珍禽异兽,但算不上现代意义的动物园,充其量就是皇家园林的点缀。20世纪初,博物学兴起,不少动物园在西方建立。而农事试验场的计划里,也有“附设万牲园”这一项。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墙根网]

 

万牲园:百年前的“动物总动员”[墙根网]



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一听:老佛爷喜欢看西洋景儿,这不正是个借花献佛的好机会吗!于是在光绪三十三(1907)年,他在德国汉堡向动物商人宝尔德购买了一批野兽和禽鸟,还特意采购了一头高五六尺、能表演杂技的印度母象,作为礼物专门供奉给慈禧太后。

“动物园一期”的成员,还有白鹿、黑鹿、斑马、美洲野牛、美洲狮等珍禽异兽,在当年,即便在全球范围内,阵容也算豪华。到清亡时,园内动物共计100多种。那时老佛爷从皇宫往颐和园过夏消暑时,又多了个项目:“万牲园”玩一圈。

现在留下的档案显示,万牲园要求各地在解送禽兽的同时,还要附产地、性能、价值、捕捉之方、饲养之法等说明,这对于动物的保护和饲养提供了依据,是比较科学的做法。但慈禧最爱的那头大象却命运多舛:当时,此象为两名德国人看管,并签订了合同,“时言于总理,月粮不足,但总理不听其言,此象逐渐饿毙。”德国人一看惹了麻烦,就溜之大吉了。此事气坏了老佛爷,后来每次提起大象,慈禧总是耿耿于怀,怪德国人办事不地道。
 

地标
畅观楼:“高级宾馆”吹来西洋风

除了中西合璧的大门,如今动物园里的古迹,首屈一指要算畅观楼了。因为是新政产物,这座当年的高级宾馆和大门一样,也是西风浓郁。建筑为七楹两层,正门处 有珐琅镶嵌匾额书“畅观楼”三个大字。楼体为土红色,显得庄重大气。而畅观楼南侧,还保存有宋教仁住过的鬯春堂,以及慈禧太后小憩过的豳风堂。

有趣的是,畅观楼两边并不对称。东边为圆柱形三层,楼顶为一圆形平台,有一圈紫铜制作的欧式花饰栏杆,在此可俯瞰远处,成为了观景台。西边为八角形二层, 屋顶有一座似中式须弥座的基座,托住八角锥形屋顶。在当时,这座楼绝对算得上摩登,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的《顺天时报》曾刊登一篇“游记”:“见有红砖洋楼一 座,高大恢宏,华丽无比。”

畅观楼内的陈设、器具以西洋式为主。楼上、楼下均有特制的各式沙发,这在清末民初时并不多见。楼西边二层东西两室内,各置一铜床,帐褥皆黄色,为慈禧、光绪来场休息之处。如今这里已开放售票,但票价不菲,200元/位。但依然会有游客来此品茶赏景,沾沾皇上的仙气儿。

1912年,短短一个月,孙中山先生三次来到畅观楼。民国时期,这里曾一度开放,畅观楼还卖过西餐,是北京最早的西餐馆之一。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