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霜降腌咸菜

2012年02月29日

  霜降刚过,在老北京,这标志着一年冬天正式拉开序幕。一般来说,初冬最大的节点是“立冬”,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但霜降也颇热闹,只是年轻人不太熟悉。

  霜降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每年此时,初霜将至。初霜对农作物伤害非常大,所谓“霜降杀百草”,地里的蔬菜如不赶快收获,便会腐烂,而腐烂的传播特别快,两三天内就能让整块地绝收。所以,霜降一到,人们突击收菜。

  有趣的是,经过初霜,菜里的水分减少,加上植物本身的应激反应,蔬菜会形成特殊的甜味和鲜味,腌成咸菜后,特别有味道,且不容易坏,故老北京家家户户趁此时腌咸菜。

  腌咸菜用的蔬菜,以芥菜、大白菜为主,雪里蕻相对贵重少见,腌制时只能用大粒盐,不能用细盐,后者易腐烂,且没有大粒盐独特的淡苦味,这种苦味有保健作用,且回味悠长。

  腌咸菜一般用水缸,需赤脚踩踏,这样才能压紧,不透空气,防止腐败,又不会给蔬菜带来硬伤。一般是踩完一层菜,再放一层继续踩,最后压上圆石头,这些石头需用水煮,保证无菌。积年使用的腌菜石和腌菜水堪称宝物,因为用它们腌出来的咸菜味道独特。

  买菜、腌咸菜是个力气活,过去冬天无菜可吃,全靠咸菜当家,宁可多做,绝不能少。故初霜后将近10天,是非常辛苦的时节,大人小孩都在忙活,为冬天做准备。

  然而,霜降也是各种疾病的暴发期,特别是患有“老寒腿”的老年人,此时特别容易发作,故霜降吃羊肉和进补,在老北京也颇为流行,肉类可增加抵抗力,有缓解发病的作用,在一些人看来,霜降是一年中最佳的进补时节。不过,绝大多数人忙不过来,只好忽视霜降,转而重视立冬。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按规矩,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至于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今天老北京已很少有人腌咸菜了,一是家里地方不够,二是做起来太麻烦,三是高盐食品,不利于健康,此外老北京的咸菜往往腌几天就拿出来吃,含有亚硝酸盐,有致癌的可能,要减少腌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需腌制20天以上,但此时腌菜往往不够新鲜,口味上不如刚腌制好的。

  民俗是与时俱进的,老民俗渐行渐远,但新民俗会不断涌现出来。

  本文资料主要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推荐阅读

老北京还在 子弟八角鼓票房重现京城...

2016年6月4日,“八角鼓”作为一种演唱形式的出现,始于清代,早年的“岔曲”属于清朝满洲人八旗的军旅音乐。相传乾隆年间八旗将士征讨西北,他们根据当地民间流行的高腔...[详细]

寻找老北京,记住老传统

庙会,是中国的古老民俗活动,《北京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道:“京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随着岁月的推移,庙会逐渐淡化了宗教的色彩,日益显现...[详细]

老北京的“三转一响”您听说过吗?...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其中三转分别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指的的是收音机(话匣子)。当年如果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在...[详细]

首都博物馆“搭”北京老城 让孩子了解原汁原味老...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于这座城市的荣耀你了解几分?如何让习惯了熟视无睹的孩子们擦亮双眼,感受这座近在咫尺、饱经沧桑的城池的雄伟壮观?首都博物馆今日开幕的《读城—...[详细]

老北京为什么一去不返

儿子有一天对我说:妈妈,我在北京长大,可是我那么多地方都不认识,还没有我们班外地同学对北京熟悉!   他说的那些地方,包括: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东四、西四、沙滩、南...[详细]

蛋白印相老北京

12月20日,中国摄影展览馆正式开馆。馆中陈列的照片记录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史:从达盖尔银版(安布罗银版)到磁性记录材料,从玻璃底片到塑基底片,从蛋白照片(盐纸工艺)到明胶银...[详细]

从随迁户到老北京 北京人祖上来自四面八方...

现在一提老北京人,一般指往上数三代都定居在北京的人。您要是往上数四代,就会发现,前面说的那些老北京人,基本也是“随迁户”。历史上凡是作为首都的地方,都是汇聚各民...[详细]

给你一个南腔北调的老北京?--什刹海的京腔哪去了?...

曾几何时,什刹海的三轮车“胡同游”相当红火,甚至成了什刹海旅游的一张名片。“祥子”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一口京片子,侃得天南海北的游客们心花怒放。   现如...[详细]

老北京的“坟圈子”

 清明时节是扫墓祭奠先人的日子,在旧时京郊还有“坟圈子”,而今只有七八十岁的老北京人才有些记忆。早年间出了城门往郊外走,时常看到一些绿树环绕的坟地,俗称“坟圈...[详细]

你不了解的老北京

冬日,周末,和久未谋面的朋友相约去了后海。 其实本是要去看德胜门旁的箭楼,但绕楼而行之后,渐入小巷深处,峰回路转,竟是后海晶莹的水。 沿水前行,有寺名曰“...[详细]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

图画中才有的老北京[详细]

古道热肠的“老北京”

上世纪40年代,有位先生在沙滩的北大读书。他在一家小饭铺就餐。有时没钱,就婉商赊账。老板是个古朴厚道的“老北京”,爽快应承。家里钱一到,他立马还账。如此日久天...[详细]

味道的老北京:另一个老北京,正在消失变成记忆...

那难以言传的味道也许再也不会有了   前门胡同正在拆迁。随着越来越多的胡同消失,北京小吃的栖息之地也越变得来越小了。   在吃的家族中,小吃应该算是最随意...[详细]

京人取暖话当年

旧时,北京冬季十分寒冷,一般人家都用煤炉取暖。虽煤炉的品种繁多,但尤以“不灰木白炉”最为普遍。“不灰木”实为一种矿物质,质似石棉,色白如雪,遇火不燃且传热性能极佳...[详细]

老北京婚俗:就这样悄悄逝去

“20年前,我是最年轻的婚俗专家,可现在,我也77岁了。”作为老北京婚俗最后的见证人——常人春摇了摇头,他知道,那个曾经辉煌的传统,已走到了尽头。   今年,北京内城婚...[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