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北京-- 辽代的陪都——南京(1) --
百度一下
王玲(北京辽史专家,北京史研究会前会长)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北方民族叫作契丹,契丹人驰骋于草原大漠之间,食腥膻,衣皮毛,游牧狩猎,逐水草而居。但在唐末到五代初的二三十年间,却突然对幽燕地区的农业纺织产生了兴趣,于是连年大举进攻幽燕,不仅劫掠财富,而且大量俘虏人口。俘农民,到草原上种地;掠妇女,教契丹织衽;俘工匠,学建城池、房屋;俘僧尼,到草原建寺院;抢文人、官员为自己的老师。于是,草原的狂飙与中原的和风交汇,崛起一个大辽。
契丹夺取幽州,以其为陪都,称作辽南京。从此,把中原防御北方的坚固锁钥变为北方民族进击中原的前哨阵地。辽南京为陪都,长达180多年。这期间,契丹从雄心勃勃地向黄河一线推进,到据守辽南京;从辽宋对峙,南北交战,到互派和平使节,互为兄弟之国,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契丹女杰萧太后萧燕燕、汉族名相韩德让、辽朝重臣与战略家耶律休哥等人,不仅在铁马兵戈中展现自己的风采,而且推动着辽南京一百多年的兴旺发展。而宋朝的名人文士,如王安石、包拯、沈括、苏颂、苏辙等重臣,以及杨家将也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皇帝们论兄弟叔侄,后妃们称妯娌婶娘。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兄弟姐妹,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中华民族最后大融合的脚步正加速前进,拆了篱笆融为一家的时刻已为时不远!这一切,便从辽南京拉开帷幕!
辽代的南京,雄伟的城池、宫室与草原帐幕交织,文人的读书声与寺院的晨钟暮鼓和萨满教的舞步番音和鸣,田野里汉民吆喝着黄牛耕田,郊野间是帝后们捺钵狩猎和端午射柳,山地上却又是契丹的牛羊和奚族的车帐……这一切,为古老的幽州增添了一道道新的风景。
一、幽燕人流落草原帮契丹建国
(一)契丹人夺取幽州建立辽南京
1、古老的民族与太祖阿保机的谋略
要了解辽南京,首先要对契丹这个民族和他们建立的辽朝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契丹是我国北方一个游牧民族,属于东胡鲜卑系统,他们最初活动在内蒙古东南部的潢河与土河流域,即今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也就是辽河的上游。
契丹最早见于史料记载是在北魏时期。有一则古老的故事,说一位骑白马的男子沿土河而来,又有一位女子坐着青牛驾驶的小车自潢河而下,二人在两河合流处相遇,结为夫妇,后生八子,形成老八部。这说明,契丹最初可能与以青牛白马为图腾的原始部族有关。到隋唐时期,契丹进一步发展,组成新八部,又扩大为十部。唐朝曾在契丹活动的地区建立松漠都护府,但总的来说长期未摆脱部落联盟的原始状态。
契丹的大踏步发展和国家的建立是在唐末五代初。这时,掌握部落联盟大权的是遥辇氏,也就是辽太祖阿保机所在的部落。阿保机的父辈们任职时便稍懂些农业、建筑和手工业生产,并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张。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原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就在这一年,阿保机登上部落联盟长的宝座。而到916年便正式建立契丹国,做了皇帝。阿保机虽然也是出身牧猎民族,建立的是以草原为基础的国家,但他与其他北方民族的领袖有很大不同。女真人进入中原曾强行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成吉思汗认为汉人无用,不如杀之,以使草木畅茂,要把农田变为牧场;满人入关曾进行圈地运动。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