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北京历史老北京城风云变幻一千年

老北京城风云变幻一千年

2012-02-29 00:16

    风云变幻的明都城 
    明代以后,大都城改称北平。永乐三年(1403),燕王朱棣夺取明朝政权后,将自己的封地北平改为北京,并开始作迁都北京的准备。十八年后,公元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

    一、 立极点南移

    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建,其中最根本也最关键的改建,是将大都城的北城墙向南缩进了五里。同时,将大内皇城(明紫禁城)也相应南移。

    这个改变让明北京城和元大都城相比,在风水格局上发生了相应变化。因为这个改变让城市的立极点(中心点)也必然的相应南移。

    元大都城的立极点是依据这片水域的自然走势而确定的,如果临这片水域建城,从风水学角度上看,这个立极点应该是最合理的,是不二之选。但明北京城却改变了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将立极点南移到了景山的位置上。 

    二、 镇 山

    景山原名“万岁山”,是明北京城改建时,用挖掘护城河和南海的泥土堆筑而成的。

    问题在于,为什么要放弃这个最合理的立极点位置,而将其移至景山位置?如此重大的移动,其依据是什么?

    有一点可以十分肯定,都城的改建事关重大,决不可能草率行事。

    祝勇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都城》书中叙述:“都城的中心点为什么出现在这个地方?原来万岁山中峰,恰好居于元代宫城最重要的宫殿——延春阁的位置。于是,万岁山的另一层意义便显露出来——用于压制前朝的‘风水’,让它永无翻转的机会。所以万岁山也叫‘镇山’,而‘景山’一名的使用,则是从清代开始”。

    镇山所镇者,正是元大都的延春阁——元朝的中枢神经。因而,这才是中心点南移的真正原因。 

    这个政治上的意义远远大于一切。为此,明成祖朱棣和他御用的设计师们痛苦地,迫不得已地选择了中心点南移的方案。因为这个选择改变了元大都城原本缜密的风水格局,甚至使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最终为了完成这个方案,也依然应用了风水学的方法——堆筑“镇山”。

    三、 新立极点上的北京城

    新的立极点确定后,在镇山上(新立极点)重新以八卦方位格定“来龙”——依然值得欣慰——来水入城的德胜门铁棂闸依然处在城西北乾卦中,水依然自天而来。但北城垣缩进后,原积水潭被分割成两部分,其西北部被割于城外,城内水域大为缩减。也只好如此了,这是改变原格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欣喜的是,立极点的南移让北海水域和什刹前海水域转换成了“来龙”部分——明代在这片水域上修建了德胜桥和银锭桥。

    这两座桥的建成,使元代连为一体的积水潭一分为三,形成了两桥贯连三水域的格局。德胜桥西的水域称为积水潭,银锭桥西的水域称为什刹后海,银锭桥东的水域称为什刹海前海。这三个名称沿用至今。

    如果说德胜桥主要是因为德胜门建成后,为修通德胜门内大街而修建,那么银锭桥的修建,则完全是出于风水格局的需要,其所蕴涵的风水意向,完全是为了扭转元大都城已经定型的风水格局,是对立极点南移后,新的风水格局的平衡。

    银锭桥的位置,处在整片水域自西北走向东南,后西折而自东北走向西南的折转处。此处原是这片水域的分水岭,是这片水域来去、动静、阴阳的交汇处,这在前文已有述及。元大都城的立极点就是刘秉忠依据这个“来和去”的交汇处而确定的。 

    明代北京城的改建,因北城垣的缩进,将积水潭一大半的水域割在了城外,使来水自入城处,至此“来和去”的交汇处的距离变得很短,即让“来龙”变得短了,而“来龙”又怎么可以变短?

    于是,修建银锭桥在风水学上的意义呈现了出来。请看,水自铁棂闸入城后,先来至积水潭,因德胜桥的出现,又自积水潭来至什刹后海,更因银锭桥的伫立,再自什刹后海来至什刹前海,然后来至北海。从铁棂闸到德胜桥,再到银锭桥,水一路流来,银锭桥成了来水的最后一道水关。银锭桥的出现,化掉了这片水域自然形成的“来和去”的交汇处,将来去、动静、阴阳的交汇处南移到了北海琼华岛处——站在琼华岛上(与新的立极点景山平行)远眺西北,水自铁棂闸来、自德胜桥来、自银锭桥来、一直来到琼华岛处,这样“来龙”部分就自然变成了自铁棂闸至琼华岛。又因这里已不再是交汇处,所以也让元大都城的立极点消失于无形。应该说,这两座桥的建成是对改建后的北京城风水格局的又一个至关重要的弥补。

    如此一减一增,“来龙”也算没有受损,也应该有所补偿了。

    四、 开凿南海

    进一步格定“去脉”。由于立极点和紫禁城的南移,“去脉”部分只有中海水域了——显然太短。于是必须在中海的南端,西南向再开凿一海(南海),使“去脉”部分延长并更趋于西南坤卦中,水复归于地——这也应该是明北京城开凿南海的真正原因!南海的开凿是对改建后的北京城风水格局的重要的弥补。 

    五、 镇水 

    在这片水域的流归处开凿南海的同时,明代又在来水处,今积水潭西北岸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了一座镇水观音庵。“镇”了山,再来“镇水”,山水都得“镇”,足见其顾虑之深,以及谨慎之微。

    镇水观音庵在清乾隆时进一步改建,重建后改名汇通祠。1987年又重建后,设成了郭守敬纪念馆。

    这真是历史的巧合和再现。原来明代修建镇水观音庵的这个位置,正是元代的都水监,是郭守敬设计这片水域时,办公的地方。今天来看,明代修建镇水观音庵的另一层意义,同样显露无遗。而郭守敬纪念馆的设立,则是再现这位北京城的“大禹”的最好的方式。

    六、风云变幻

    然而,无论如何,这个对元大都城风水的改变,依然令人遗憾。尽管是处于政治上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尽管之后又做了诸多相应的弥补,但似乎总会在之后要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

    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位于紫禁城“土”字型台基上的三大殿,被雷火击中,顿时火光冲天。永乐皇帝用近二十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

    从那时起,这座紫禁城中最宏伟的建筑,象征着最高权力核心的三大殿,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历经灾难,而每一次灾难,都是毁于大火。最后一次遭受焚毁是清康熙十六年(1679年)。这是自三大殿落成后,二百多年间的第四次失火。由于重建三大殿的耗费巨大,每一次焚毁后,短时间内都无力重建,乃至于其间有近百年的时间里,紫禁城的中央一带,总是一片黑焦的废墟。 

    今天紫禁城三大殿,是康熙三十六年(1699年),最后一次被焚毁二十年后,第五次重建的。

    不能单方面的说,三大殿屡遭焚毁,就是因为明以后,北京城的立极点南移而导致的,三大殿的木质结构是导致其屡遭焚毁的更直接原因,而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却不得不令人深思。

    与元大都相比,今天来看,遗憾归遗憾,但毕竟,明代对什刹海水域的改造和梳理是十分谨慎的。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虽然明代出于政治原因而不得已的改造,通过诸多相应的弥补后,依然做到了合理。当然也同时证明,明代对这片水域的设计规划,同样严谨地遵循了风水学原理。

    七、水龙和陆龙

    2003年,地质矿产部遥感中心的科学家们,在北京上空遥感航摄了一组照片,发现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貌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进一步深入研究后:“他们将遥感照片与历史资料相印证,最终惊奇地发现,明代北京城的设计建造中,暗含着两条巨龙的造型——一条是水龙,另一条是陆龙”。祝勇在《北京中轴线上的都城》中进一步写道:“古人在大地上制造的巨型景观中,常常包含着特别的寓意,只有上天了如指掌。由于没有人能够取得上天的视角,也就不可能从一鳞半爪间,读懂这些专门为天空呈现的图画。

   “古代建城者的图纸早已消逝,学者们试图依靠科技手段,勾勒出古人最初的想象——南海是水龙的龙头,湖心岛恰好是龙眼,中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则是龙尾,颇富动感。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如龙吻,金水桥为龙的颌虬,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紫禁城恰似龙的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而龙头前方的宝珠,正是正阳门。通览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演两仪、四象、八卦之象。

   “也许是有意的设计,也许是天然的巧合……”。 
 

    中国规划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汪志民

推荐阅读

老北京城里的后海三轮车夫

这里一个个的普通的三轮车夫可都是老北京胡同里的“爷”,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在后海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蹬三轮的活也是他们养家糊口的营生。...[详细]

老北京城是如何一步步被拆掉的

老北京的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內九外七皇城四”说的是老北京的城市布局,而“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则是北京城钟的民间故事...[详细]

1949年的老北京城“重生”

上万次挥毫只为洗去10余年的尘埃,泱泱皇城浓缩为伸手可及的微型标本。从11月21日开始,位于市城建档案馆的1949年北京城原状模型完成大修,层层灰色民居向城市中心涌动...[详细]

老北京城照片

老北京城照片[详细]

苹果与老北京城

 对于现代人来说,苹果是最大众的水果之一,一提起它,人们就会想到烟台、锦州、延安等苹果产地,其实,苹果与老北京渊源颇深,历史上,它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甚至“苹果”名字...[详细]

老北京城风云变幻一千年

在古老的蓟城东北郊,有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河,小河自西山流出,由西向东,蜿蜒曲折,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无尽的稻畦桑田。 “出自蓟北门,遥望湖池桑,枝枝自相依,叶叶...[详细]

老北京“东富西贵” “东”“西”有别...

老北京有“东富西贵”的说法,“富”和“贵”两个字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并非仅仅是字面上的肤浅之意。 ...[详细]

分类阅读:
老北京城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