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京韵遗风老北京的“吆喝”艺术

老北京的“吆喝”艺术

2012年03月05日

  录音棚推动老北京叫卖

  在很长时间内,老北京叫卖这一被艺术化的形式几乎只有在人民艺术剧院才有保留;上世纪80年初,人艺又专门录制了“老北京叫卖组曲”。

  而在1982年,对于当时已经50岁,告别老北京叫卖30多年的臧鸿来说,一个新的机遇也摆到了他的面前。这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伤逝》,臧鸿作为崇文区文化馆组织的群众演员之一来到了拍摄现场———

  “不久之前,我们刚组织了首届龙潭湖庙会,对传统场面的布置有一定经验。导演看着穿了一身破衣服、装扮成各种小商贩在街上游走的群众演员,说场面很好,可惜是哑巴场面。文化馆带队的人就让我现场表演一段卖酸梅汤的吆喝。”

  导演听完之后立刻把臧鸿请到录音棚去,“连续两天,录了150多段。”这以后,臧鸿几乎成了电影制片厂的专业配音演员,先后参与的影片达到100多部。

  1993年夏天,臧鸿受邀参加南来顺饭庄举办的小吃展览会,老舍夫人胡潔青和其子舒乙也应邀前往。品尝完小吃后,胡潔青发表意见说:“这些小吃的样儿和味儿都挺地道,只可惜再也听不到过去胡同里的叫卖声喽。”这时,有熟人推荐说:“让臧鸿给您喊两口儿,给您找补了。”

  胡潔青问臧鸿老北京秋天卖柿子的吆喝声,臧鸿从容应对:“这要分两种,一种是卖高庄柿子,另一种是卖大盖柿。”然后现场吆喝道:“来———高庄的柿子咧,涩了还管换的咧”,“这回是盖柿的:南瓜大的———不涩的咧,涩了还管换的咧。”胡潔青听完异常激动:“听您这么一吆喝,让人回忆起年轻时代。合上眼睛听,就跟我20来岁住在胡同里时是一模一样。”当年八十八岁的胡潔青当场让人取来笔墨,题写了“京城叫卖大王”六个大字。


推荐阅读

叫卖大王已离世 京味吆喝绝不断

1932年生于北京一个贫困的旗人家里,祖上7代为棚匠。9岁当报童,解放前做过小买卖,解放后在铁路部门当架子工,后进入铁路文工团,说相声、演双簧,研究叫卖艺术。...[详细]

老北京的“吆喝”

吆喝,说穿了就是大声叫卖,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市井文化。据说,老北京的吆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不过,现在北京城里会吆喝的人已经不多了,臧鸿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吆...[详细]

老北京的“吆喝”艺术

 老北京的商贩在吆喝之前都会用手拢住耳朵,对于这一标志性动作的成因则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拢音,有说是要示意别人吆喝即将开始,免得突然一嗓子吓着了孩子。  ...[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