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证人:雄关-- 沉眠碧波下,偶尔露真容(1) --
百度一下
随着战争的远去,炎黄子孙重享久违的和平,雄关险塞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作为一座古代军事要塞,在现代战争中,喜峰口已经失去了其军事意义,不得不面临被冷落的命运。
20世纪70年代,由于引滦入津大型水利工程的需要,国家修建了潘家口水库。潘家口水库地处燕山山脉东段,滦河中游,位于河北省宽县和迁西县交界处。水库建成,滦河水位升高,喜峰口被河水淹没了。
如今走进燕山深处,人们只能看到不复当年雄风的长城。因为年久失修,这里的长城大多已成了残垣断壁,只有荒凉、寂寞的景象。喜峰口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蹒跚前行。岁月无情,时势无情,昔日建造了它、保卫着它并被它保卫着的人们,如今只能带着歉意看它老去。
但值得欣慰的是,那些密集的敌楼、垛口虽历经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蚀,炮火摧残,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风貌,烽火台还是挺立在山巅之上,默默地陪伴着山脚下的喜峰口长城,静静地看着历史的变迁,长城的兴衰……
从山上俯瞰喜峰口,便可见喜峰口关城淹没于水中,水面上仅露出一小部分残墙断壁。长城顺着逶迤的山势一直伸向水岸边,便又俯身扎入水中。在水里爬行近两公里后又从对岸冒了出来,顺着山势又蜿蜒爬上山脊,向西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而去。这段入水长城就像是一条巨龙俯身汲水,之后又仰首向上升腾。
天气明朗的时候,如果租一条小船划到水下长城的遗址前,便可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水下的奇观:喜峰口关城与它所连接的一段长城静静地沉在水中,随着波浪的涌动渐渐鲜活,仿佛在一起一伏的晃动,让人浮想联翩。河里的鱼儿不知这水下巨龙曾经有多么悲壮的过去,兀自在城门、墙垛中游弋。
旱季,雨季;水落,水涨。奔流不息的河水冲刷着喜峰口。不知在未来的哪一天,这座在水下苦苦支撑的雄关终会无声地坍塌。
修建水库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而凝结着中华民族汗水、血肉与灵魂的喜峰口沉入水下,却也是值得悲哀的事。当中华大地上的雄关一座一座被修缮,以风采示人的时候,喜峰口却只能落寞地留在水下,让人不由得心中隐隐作痛。
淹没了喜峰口的潘家口水库,如今已成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其风景名胜之一便是喜峰口长城。因为这段长城自清朝以来一直未经修葺,保留了当年明朝建关时的原貌,这是如今许多经过修缮的关、城所无法比拟的。
因尚未经较大的人工开发,潘家口水库的水光山色也颇为自然。这是潘家口水库另一道风景线。郁郁葱葱的植被、奇形怪状的山峦、别具风味的旖旎水上风情,都让人流连忘返。这样未经修饰的美景,在游人纷至的今天还能存在多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