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证人:雄关-- 山海关(1) --
百度一下
中华雄关之魂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唐朝诗人高适的这首《燕歌行》是高适的第一大篇,也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诗中第三句提到的榆关就是“枕山襟海”的山海关的前身。
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以东约5公里处,是中国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重要关隘。它南望渤海,北临燕山,登关远望,不禁
使人有天开海岳、雄襟万里之豪情。
这座原名榆关的军事要塞,一直是中华两百余座雄关之魂,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象征!
枕山襟海控中原
山海关,恐怕就是人们提及中华关隘时第一个想到的中华雄关。
山海关的城楼上悬挂着明朝进士肖显所书的“天下第一关”巨幅匾额,山海关“天下第一关”的美誉即由此而来。
山海关的威名当然并非全都来自于区区一块匾额。“天下第一关”绝非浪得虚名,这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即可看出。
山海关地区属于古代滨海走廊要塞。商朝的时候,这一带属孤竹国管辖,周朝时则归燕国管,秦汉时属辽西郡。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此处正式建关,名为“榆关”,又叫“临榆关”。唐朝时,榆关归在榆县境内,到了北宋,榆关位于辽国境内。辽国在这里设置了迁民县。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在此重新建关设卫,并且命名为“山海关”。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只是山海关称雄天下的原因之一。它的关城及其周围的防御工事建筑也极为雄伟、坚固。山海关防御体系拥有关隘10座、敌楼30座、城台62座、烽火台18座、墩台16座。这是一个庞大的防御系统。如此众多的关隘、敌楼、城台、烽火台、墩台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险要、牢固的军事要塞!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