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证人:雄关-- 古北口(2) --
百度一下
司马台长城建筑切结构上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由司马台关向东至望京楼段城墙之上,横切城面砌有一道道短墙。这种短墙叫做障墙,高约2.5米,有瞭望孔和射击孔。障墙相互交错地封锁住了城墙墙面的三分之二,即便敌人从某处攻上城墙,守城兵士亦可据守障墙,步步为营进行抵抗。
司马台长城上有个司马台关,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据说当时有位镇守长城的将军在一次战斗中人马俱亡。当地人为纪念他,把他的马葬在这,把这个地方叫“死马台”,后来谐音改叫“司马台”。现在司马台关已经被司马台水库淹没。
古北口是长城上战事繁多的关隘之一。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晋王李存勖的大将刘光浚进攻燕蓟时,曾攻克古北口。宋宣和三年(1121年),金兵在古北口打败了辽兵。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蒙古族兵也曾打下过古北口。大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燕王朱棣率兵出古北口,与北元作战,大获全胜而归,减轻了明朝在古北口外的军事压力。明王朝中后期,古北口又成了明朝防御蒙古骑兵南下的重要关隘。到了明末,皇太极也曾多次派兵或亲自率兵在古北口发起攻势。清朝统一中原后,古北口又成了皇帝去木兰围场狩猎和去承德避暑山庄避暑的必经之地,仍重兵布防。近现代以来,从民国初到抗日战争时期,古北口仍然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即使是在大多数雄关已失去其战略地位的今天,古北口地区仍是国防重地。
所以说,这是一座真正的雄关,是一座一直拥有着重要使命的雄关。古北口,曾迎送了多民族的千军万马,阅历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无数变迁。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