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证人:雄关-- 古北口(3) --
百度一下
在中国古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契丹族、汉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之间发生了比较频繁的战争。而其中辽、宋、金相互之间的战争与古北口密不可分。
古北口地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北方民族南下入侵中原的必经之路。辽、宋、金时期围绕争夺古北口而发生的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辽代初期;辽末,辽、宋、金三个政权争夺燕京时期;金代。
辽初,契丹族没占领燕云十六州之前,多经古北口入侵中原。辽太祖神册六年(921年,后梁末帝龙德元年),契丹族于“十一月癸卯,下古北口。丁未,分兵略檀、顺、安远、三河、良乡、望都、潞、满城、遂城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辽史·卷二》)可见,古北口一失守,中原的门户顿开,契丹铁骑就会蜂拥南下,给中原造成极大的物力、人力损失。天赞二年(923年,后梁末帝龙德三年)四月“癸丑,(辽太祖)命尧骨攻幽州,迭剌部夷离堇觌烈徇山西地。庚申,尧骨军幽州东,节度使符存审遣人出战,败之,擒其将裴信父子”。(《辽史·卷二》)尧骨就是后来的辽太宗——耶律德光。《耶律觌烈传》中详细记载:“天赞初,析迭剌部为北、南院,置夷离堇。时大元帅率师由古北口略燕地,觌烈徇山西,所至城堡皆下,太祖嘉其功,锡赉甚厚。”可见,耶律德光的这次入侵,也是从古北口进入中原的。
古北口是南北重要的交通孔道之一,契丹铁骑无疑会多次出入。即使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后晋天福三年)十月,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之后,古北口的重要作用也未改变。“其南伐点兵,多在幽州北千里鸳鸯泊。及行,并取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榆关等路。”(《辽史·卷三十四》)太宗会同八年(945年)“十一月壬申,(辽太宗)诏征诸道兵,以闰月朔会温榆河北。十二月癸卯,南伐。次古北口。闰月己巳朔,阅诸道兵于温榆河”。(《辽史·卷四》)
辽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后,不仅获得了十六州的土地人民、财赋收入,更主要的是取得了对中原政权的战略主导地位。燕山等山脉的崇山峻岭不再是契丹铁骑南下的屏障,而变成了稳固的后方。华北大平原门户的敞开,使中原政权几乎无险可守。因此,夺回燕云十六州就成为中原政权的迫切需要。后周世宗就曾发动对辽的战争,夺得拒马河以南之地。取代了周的宋政权对燕云十六州更是无时不忘,甚至想到夺取后如何防守。宋太宗曾对宰相宋琪说:“幽州四面平川,无险固可恃,难于控扼。异时收复燕蓟,当于古北口以东据其要害,不过三五处,屯兵设堡,自绝南牧矣。”宋琪回答说:“范阳是前代屯兵建节之地,古北口及松亭关、野狐门三路并立堡障,至今石垒基堞犹存。将来平定幽朔,止于数处置戍可也。”由此可见古北口在北宋计划收复燕云后防守态势中的重要性。但是天不遂人愿,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发动的第一次北伐,惨遭失败,而雍熙三年(986年)发动的三路北伐更是惨败,名将杨业就在这时被俘,绝食而死。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