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统治末期,辽贵族对北方其他民族进行肆无忌惮的剥削、压榨。东北的女真族不堪辽的压迫、掠夺,在完颜阿骨打率领下,奋起反抗,于1115年正式建国,国号大金。金的建立,对辽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使宋朝统治者从中看到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宋徽宗于重和元年(1118年)派人赴辽东与金谈判合力攻辽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又派遣赵良嗣、马政出使大金。双方签订盟约,规定:金出兵攻取辽朝的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宋出兵攻取燕京(今北京),双方军队不得过关;灭辽后,宋朝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地,将原交纳给辽的岁币转给金。这个盟约的签订,史称“海上之盟”。谈判过程中,双方对以何处为界、如何夹攻的问题屡经交涉,古北口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金朝在付给宋使赵良嗣的《事目》提到:“约:女真兵自平州松林趋古北口,南朝兵至雄州趋白沟,夹攻不可违约。”宋朝答复说:“请示举军时日,以凭进兵,夹攻所有五代以后所陷幽蓟等州旧汉地及汉民,并居庸、古北、松亭、榆关已议收复。所有兵马彼此不得侵越过关。外据诸邑,及贵朝举兵之后,溃散到彼余处人户,不在收复之数。”宋朝对“燕云十六州”及“旧汉地”的定义,故意讲得很模糊。实际上“燕云十六州”并不包括松亭关、榆关。即使在居庸关、古北口一带,也早已居住了契丹、奚族等部落。所谓的“旧汉地”,早已胡汉杂居共处了。金朝对此十分敏感,回书说:“有居庸、金坡等关,贵朝占据,古北、松亭关,本奚家族帐。”“古北、居庸本是奚地,自合本朝占据。今特将古北口与贵朝,其松亭关,本朝屯戍,更不可说。”在金朝统治者看来,放弃对古北口的控制权,已是对宋朝的格外照顾了。至于宋朝对松亭关等地的要求,是绝不会答应的。宋、金在古北口一带的暗中争夺,为两国后来的战争埋下了导火索。
宋金“海上之盟”签订后,辽在金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辽天祚帝先从燕京逃至鸳鸯泺(今河北张北县西北),后又逃至西京(今山西大同)。天祚帝的叔父耶律淳留守燕京,于三月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史称北辽。四月,宋廷派宦官童贯率兵10万进攻燕京,却被北辽军队打败。六月,耶律淳病死,其妻萧德妃称制。七月,宋将刘延庆奉命统军再次攻燕京,辽常胜军首领郭药师降宋,并率轻骑突袭燕京,不料失败,宋军全军溃退。宋朝两次攻燕京之战,竟均告失败。
与宋军的无能相比,金军的进攻却势如破竹。金太祖天辅六年(1122年),辽与金在古北口展开了最后一场决战。“天辅六年,宗翰在北安州,将会斜也于奚王岭,辽兵奄至古北口,使婆卢火、浑黜各领兵二百,击之。浑黜请济师,宗翰欲自往,希尹、娄室曰:‘此易与耳。请以千人为公破之。’浑黜以骑士三十人前行,至古北口,遇其游兵逐入山谷,辽人以步骑万余迫战,亡骑五人,浑黜退据关口。希尹、娄室至,拔离速、讹谋罕、胡实海推锋奋击,大破之,斩馘甚众,尽获甲胄辎重,希尹与撒里古独、裴满突捻败其伏兵,杀千余人,获马百余匹。”(《金史·卷七十二》)辽金古北口之役,以金大获全胜告终。
版权声明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