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证人:雄关-- 山海关(5) --
百度一下
清朝方面,皇太极已死,他足智多谋、权势最大的弟弟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多尔衮早就处心积虑利用汉族内部阶级拼搏谋取渔翁之利,刚得知李自成灭亡了明朝,他就想到要浑水摸鱼,统领总兵力三分之二的满洲、蒙古及汉军向中原进发,准备在蓟州、密云的长城上弄出个缺口杀进来。这时候多尔衮还没得到吴三桂的书信,对山海关这样的坚城非常忌惮,不敢从这里杀进来。没想到,清军刚启程不久就遇上了吴三桂派来的使者。多尔衮感觉天上真是掉了馅饼下来,马上决定改变进军路线,直奔山海关。后来,李自成亲统大顺军主力迫近山海关,吴三桂迫不及待地派人催促清军支援。多尔衮知道时间宝贵,一旦被李自成抢先占领山海关,清军恐怕就要无功而返了。他立即下令满洲铁骑昼夜兼程,以一天两百里的速度急行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到达山海关关城10里外。这时,大顺军与吴三桂军已经开始交手了。
此时,参战各方兵力情况是:大顺军有将士大约近10万;吴三桂的关、辽兵合计约5万;多尔衮带来的满、蒙、汉军大约是七八万。这三支军队中,清军战斗力最强,但是因为急行军而来,战斗力还需要恢复;吴三桂部是原明朝官军中的精锐;大顺军是迅速扩展起来的队伍,大部分兵员素质不如清军,但因为一路杀到北京,接连打胜仗,锐气正盛。因此,大顺军打败吴三桂军是绰绰有余的。就算只与清军交手,也不至于惨败。但是吴三桂有意降清,这就使双方兵力对比颠倒过来,清、吴联军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
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李自成却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在向山海关进发的途中,李自成遇到了吴三桂的使者,谎称吴三桂仍愿意投诚,只是要做一做手下将士的思想工作,请求李自成不要如此急切地逼迫。李自成上当了,派人去山海关同吴三桂谈判,并放慢了进军速度。从北京城到山海关只需要5天,大顺军却在8天之后才抵达关城西面。这时,李自成才知道吴三桂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达成和解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梦想。
山海关城西有一条石河,西河岸地势开阔,便于用兵,是此次大战的主战场。李自成派部将唐通率兵从山海关北面的九门口迂回出关,从吴三桂的侧背实施夹击;自己指挥大顺军由西、北、东三面攻城。负责攻打山海关西罗城的大顺军首先与在石河西布阵的吴三桂部数万辽东兵和乡勇展开激战。战至中午,吴军西北阵脚发生动摇,大顺军数千骑兵乘势冲破对方防线,直逼西罗城下,并准备攻城。吴三桂见势不妙,急忙派代表假意投降。李自成吃了几次亏还没有学乖,居然又轻信了。当大顺军准备入城受降时,城上吴军突然开炮,大顺军毫无戒备,伤亡惨重。吴三桂乘势派出骑兵从侧面进行突袭,大顺军被迫败退。
墙根网小说频道刊登的所有小说版权归作者所有,严禁下载和传播,如需要请到书店购买正版图书,所有以商业为目的的转载请先取得作者同意,谢谢。 墙根网小说频道主要刊登以北京生活、历史为题材的长中短小说,欢迎广大写作爱好者在本站刊登,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小说内容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