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京韵遗风老北京俗事 扇子的学问

老北京俗事 扇子的学问

2012年03月19日

  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而爱不释手的宠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究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扇。

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干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三国演义》中诸葛武侯与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里,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侣、尼姑等佛门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四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手执一扇可以增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却又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牛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四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用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但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北京人喜用的折扇,又称聚骨扇或聚头扇。它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盛行于中国。据说折扇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人民间。清高江村《天禄识余》所载"折叠扇古名聚头扇,仆隶所执,取其便于袖藏,以避高贵之目……今则流行浸广"等语就说明了这点。
 

推荐阅读

老北京俗事 扇子的学问

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而爱不释手的宠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详细]

老北京俗事 热在三伏

转眼暑伏了,谚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又道是。"未曾暑伏先暑伏。"说明初伏前必热。何时人伏?说是"夏至三庚便入伙",是从夏至起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初伏。 ...[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