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古都风情东八里庄的前世今生

东八里庄的前世今生

2012年05月30日

东八里庄的前世今生[墙根网]

  从1953年到1957年,北京八里庄地区先后建起了北京第一棉纺织厂(简称京棉一厂)、北京第二棉纺织厂(简称京棉二厂)、北京第三棉纺织厂(简称京棉三厂)三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一举结束了北京有布无纱的历史。纺织业成为那个时代北京国民经济的一面旗帜,名噪京华。可是,对于纺织厂所在的八里庄地区,人们却知之甚少。历史上的八里庄,究竟是什么样子?上世纪50年代后,这里经过了怎样的变迁?

  明清时期的八里庄:曾是朝阳门外普通的农村

  在朝阳路上乘坐112路电车,自西向东行驶,过了四环路,第一站是慈云寺,第二站便是东八里庄。路南路北,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商场、邮局、快餐店,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显然,这里是城市化的居住小区。不过,既然地名带个“庄”字,历史上它也应该曾经是农村吧!

  有位老人告诉我,解放前的北京近郊至少有四个八里庄:北八里庄在北苑附近,南八里庄在南磨房附近,西八里庄在阜成门外,东八里庄在朝阳门外。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在村名前边加上“东南西北”表示方位。这样,一说东八里庄,大家就知道是朝阳门外那个。

  东八里庄,顾名思义曾是个村庄。它的历史和村旁的朝阳路紧密相关。事实上,“朝阳路”是20世纪50年代修整道路后才起的名字,而它的前身则是元大都齐化门外的驿路。

  元朝初年,统治者放弃了辽金两代的都城(大致位于今天宣武区的西部),在高梁河水系(包括今天的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海等)建起了元大都,成为明清北京城的前身。大都城有11个城门,其中的东南门名为“齐化门”。齐化门建成后,车马由此进城出城,逐渐形成一条土路,是元大都东去的驿路,供政府传递文书之用。当时,这条路两侧多是野地,只有零星几个驿站,非常荒凉。

  明正统年间重修齐化门,改名为“朝阳门”。朝阳门外的土路也由驿路逐渐变成运粮通道:人们经京杭大运河把粮食运到通州,再从这条路运进朝阳门内的粮仓。这样一来,原来荒凉的小道逐渐热闹了起来。但是,因为年久失修,土路越来越破旧,路况越来越糟。到了清初,根据雍正帝《御制朝阳门至通州石道碑文》记载,“轮蹄经涉,岁月滋久,地势渐洼;又时雨既降,积雪初融之后,停注泥淖,有一车之蹶需数十人之力以资牵挽者矣”,令人无法忍受。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诏令修建朝阳门外石路。由于工程浩大,众多工匠只能在路边住宿。石路沿线由此形成一些村庄,其中一村因距朝阳门八里而称为“八里庄”。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