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古都风情东八里庄的前世今生

东八里庄的前世今生

2012年05月30日

  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调整,八里庄又呈现出新的面貌

  从小区向西走,我来到了八里庄路的南口。东边是莱锦创意产业园,西边是“住邦2000”——它们都是在改革开放后,在最近十几年才建起来的,分别取代了京棉二厂和京棉三厂。这样的产业调整,又是如何走过来的呢?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纺织厂逐渐恢复了科学的管理制度,生产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京棉一厂生产的高级府绸,京棉二厂生产“铜亭”牌纯棉精梳纱、“花蕾”牌细纺均获国优产品称号。“景山”牌棉纱、“灯笼”牌氨纶纱、“珍珠”牌坯布等产品,在国际纺织制造业都名列前茅。仅仅京棉二厂一个单位,到1995年建厂40周年时,就已累计实现利税16亿元,成为全国棉纺行业利税大户和出口创汇大户。

  20世纪80年代初的八里庄,一栋栋崭新的6层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昔日三层的红砖楼房已经显得陈旧。很多职工搬进了新房,电视机几乎走进了每个家庭。

  狭窄的八里庄路两侧,逐渐形成了自由市场,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二道沟河的北岸,也在城乡接合部建起了鲁迅文学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纺织业开始了纵深的产业调整。纺织城所在地,原来是地广人稀的东郊,此时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却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区,显然不适宜再设置工厂了。按照北京工业布局的新规划,1997年京棉一、二、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集团在原来京棉二厂所在地办公,而厂房设在顺义,标志着北京棉纺织业从城区迁出。从此,八里庄一带结束了纺织车间的机器轰鸣,进入了世纪之交的转型期。

  这段时间,最鲜明的变化体现在商业。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底,原来的十里堡商店(解放前是“红衣庙”)被全新的鑫帝大厦(现为云柏鞋业)取代;1995年,在八里庄合作社的旧址上建成了雪银大厦(现为苏宁电器);1998年,在停工的京棉一厂附近建成了华堂商场。三座商厦,成三足鼎立之势,方便了周边居民购物,也使大家直接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浪潮。

  这一时期,八里庄街道的不少区域划归六里屯街道和高碑店乡。调整后的辖区比原来缩小了,东到青年路和高碑店北路,西到西大望路、金台路,南到小铁路,北到二道沟,东西最长3.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这样,红领巾公园就归属六里屯街道了。不过,八里庄、慈云寺、十里堡这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地名,依然归属八里庄街道。

  周边的路网越来越密,呈四通八达之势。1999年,东四环路通车,慈云寺有了立交桥,出行更加方便。2008年前后,朝阳路再次进行大修,开通了快速公交2号线。

  在原来的纺织城生活区内,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很多都是20多层的塔楼,不少职工搬了进去。改革开放初期的六层楼房一下子显得矮小了许多。京棉三厂原址上建起了“远洋天地”和“住邦2000”高档社区,京棉二厂原址则变身为“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

  从东郊的荒凉村庄,到北京著名的纺织城,再到CBD东部延长线上的商业区和居住区,八里庄的历史就像一部传奇,令人感慨万千。(侯晓晨)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