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记忆中的西河沿

2012-08-16 10:57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晚报

  西河沿位于前门外大街西侧,是一条与城墙、护城河平行的东西街道。东起前门大街,往西至赶驴市止,称西河沿。后因开通南新华街,将西河沿分成两段,南新华街西侧的称为西西河沿,旧时写信应写“寄前门外迤西西河沿××号”方可收到。

  西西河沿街道不长、比较整齐,约有五十几个院落。当时居住在此地的、社会较有名望的住户从东口路北往西数有王大鹏诊疗所,著名京剧世家、北方花旦“筱翠花”于连泉先生;再往西有经营参茸药材的刘家,人称“参刘家”,刘家四爷刘名言是著名中医;接下来有“中利电料行”,还有北京制作绢人的老艺人、人称“绢人田”的田师傅,其制作的八仙绢人极为好看;再往西有一些做买卖的,如颖信南纸行、韩国人开的汽车行以及中和号油盐店。这家店经营蔬菜、副食品,掌柜的姓李,人非常好,和气,西河沿的居民大多在他店里买东西,一时钱不方便还可赊账;最西头的老住户,是中央广播民族乐团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张大森先生。

  从西起路南第一个院落是山西会馆。它的正门紧把香炉营头条面向西河沿,旁门在后铁厂,是一个较大的会馆,院中有关公殿,解放后成为居民大杂院;过了后铁厂往东是一家水暖器材商店,经营水暖器材零件、安装、修理水暖器材;它的东边是一座年代久远的高台阶中型四合院,两进院落,带小跨院;隔几个门东边有座南纸店,还有一家象棋制作小工厂,掌柜姓李,老人家很和气,制作象棋工艺精湛;还有一家营造厂,即小型建筑队,经营土木建筑新建、维修;靠近东口还有师范大学宿舍、大光明喷漆场,把口还有一家上海人经营的洗染店。

  西西河沿西口是赶驴市。它位于护城河与会馆之间河坡形成的一块空地,这就是赶驴市。顾明思义,赶驴市一定是买卖驴的地方,不过这里不是卖而是出租驴,用驴作短途运送人的工具。据说赶驴市的毛驴,只去广安门外的白云观,当游人骑上毛驴后,驴的主人不随行,只需用手在驴身上一拍,驴解人意,即向白云观而行。到达白云观后,驴便站立不动,白云观的驴夫招呼游人下驴,驴又载新客按原路自行返回赶驴市。

  西西河沿东口是南新华街,往北看是和平门。沿着城墙有环城铁路,只走货车,大多是运煤的,城墙根底下堆满了煤等待发运。铁路南侧的护城河平常水不深,很清澈,能看到小鱼儿。

  东口往南看,是南新华街--马路东有北京名校师大附中、师大附小。马路西有北京师范大学,师大迁走后原址改为教育行政学院。还有南新华街小学,家住西西河沿的小孩大多都就读此校。

  南新华街每年春节举办厂甸庙会,沿街两侧支起布棚,出售字画。吕祖祠附近则布满书摊,东琉璃厂火神庙设有古玩、玉器摊位,吸引大量游人欣赏,碰上喜欢的尽情选购,好不快乐。一到庙会,沙土园一带都是京味小吃,引人垂涎,人们举着风车,拿着大糖葫芦,喜笑颜开,好不热闹!

  小时候平日家长不准小孩子们随便走出大街门,憋得难受,听到街上有响动就扒门缝往外看,能看到的有驮煤的骆驼队,还有赶着的羊群从西往东口朝前门的方向缓缓走过;能听到的有小贩叫卖声,卖羊头肉的、卖活秧老玉米的……

  解放后家长对孩子管得有些宽松了,每天做完功课后,准许到家门口玩一会儿,推铁环、扇三角、拍洋画儿。有时候去东口外的小人书铺租赁小人书看,新书一百元(旧币)一本,旧书一百元看两本。有时打克郎棋,四个人一起玩,五百块钱一盘,因为没钱,这样的游戏玩得不是很多。

  解放初期,每年暑假街道都组织小学生为社会做些有益的活动,有扑蝇队,每个同学一天能打死一火柴盒的苍蝇。有的小孩还很认真,不怕脏,专去公共厕所、脏水沟、垃圾站打苍蝇。当同学们把装满苍蝇的火柴盒交到街道主任手里得到表扬的时候,可高兴啦。同学们还协助交通民警宣传交通规则,劝说马车进城戴粪兜,保持马路清洁卫生;提醒骑自行车的人晚间行车必须点灯笼。暑假时也做一些劳动,大家曾自发地去过前面提到的象棋社,不光是开开眼,还征得李师傅的同意,动动手体验一下怎样做棋子--先把圆形的棍状木料锯成棋子形,然后用冲床压出字,再选出压制合格的涂上红、黑颜料晾干,最后核对包装,一副象棋就出厂了。李师傅喜欢孩子,常在废料中选配一副象棋奖励给我们,我们如获至宝。

  这里的街道胡同,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胡同的民风淳朴,先辈言传身教,让我们学会做人,懂得尊老爱幼,懂得与邻居和谐相处--我们这一代人,是快乐的!

推荐阅读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哨

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北京泥哨花样颇多,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详细]

分类阅读:
北京民俗西河沿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