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古都风情穿越南锣:闹市中寻幽探古

穿越南锣:闹市中寻幽探古

2013年03月05日


穿越南锣:闹市中寻幽探古[墙根网]

    1.南锣的前世今生

    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出来,过马路便是大名鼎鼎的南锣的南入口了。由于地铁仍在施工,靠近南锣这一侧还没有地铁口。施工的围挡把原来巷口的牌楼包裹了起来,并将巷口向西挤了几米。但没关系,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是最好的路标。

    南锣鼓巷很短,南起平安大街,北到鼓楼东大街,全长不足800米,巷宽8米。初春的艳阳下,巷子里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揽客的三轮车立在巷口,三五成群的游客中年轻的面孔居多,拿着地图的独行客则相对安静……

    然而,这条热闹的巷子并不是南锣的全部,它只是躯干。巷子两侧各有8条东西对称、整齐排列的胡同。这1条巷、16条胡同犹如一条大蜈蚣,趴在一个规整的四方块儿里,所以这里又称蜈蚣街。

    南锣鼓巷出名不过十来年的光景,这里却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在元大都“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这里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大都规划设计时仍延续了里坊制,全城分为50坊,坊与坊之间是宽阔平直的街巷,犹如棋盘。这里以南锣鼓巷为界,东为“昭回坊”,西为“靖恭坊”。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南锣这只“大蜈蚣”却静静趴了700多年,相当完整地保存下了元大都里坊的历史格局,成为北京现存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

    作为躯干的南锣鼓巷,从来都是喧闹的。年轻的时尚达人们多穿梭于主巷两侧的个性小店、特色美食。然而,只要走进那一条条胡同深处,便会发现一个别样的南锣——那里有旧日的王府、精美的砖雕、安静的四合院以及依然生活在平房中的大爷大妈……那里有北京的前世与今生。

    2.聚沙成塔还复沙的僧王府

    于地铁施工的红色围挡包围中走进南锣,没两步拿一个小弯儿,东侧的第一条胡同——炒豆胡同便在眼前了。进胡同不远,墙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让我们很容易地找到了僧王府。

    僧王府是僧格林沁的王府。还记得曾轰动一时的电影《火烧圆明园》吗,里面有一个情节:清朝的一位蒙古王爷在与英国使臣谈判时,因言语不和双方动起了手,王爷几下子就把英国使臣摔到了湖里。这个身手强悍的蒙古王爷就是被晚清政府“倚为长城”的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是科尔沁旗人,是元代皇族后裔,又是清孝庄皇后的娘家嫡孙。他能征善战,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口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舰队,取得了清末抵御外侵鲜有的胜利。这位一代猛将最终死于剿捻的征战中。他1825年承袭科尔沁郡王,直到30年后才因军功卓著而晋封亲王、食双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规模和规制在那儿,后来经过累年扩建改建,最终发展成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的巨大建筑群。然而,这改扩建而成的王府毕竟不比那些“世袭罔替”的亲王府,府院虽大,建筑却并不统一。民国后,府第被僧格林沁的后代逐渐拍卖,一座显赫的王府未及百年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驻足炒豆胡同77号院门前,破旧的椅子、自行车以及各式杂物……不用问,这里早已成为了普通百姓的居住之所,很难想象当年王府的气派。只有门前那对硕大的滚墩石,一望便知非寻常人家可有的,成为历史的沉默见证。

    僧王府后来还住过一位名人——朱家溍。朱家溍是我国著名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还是著名的戏曲研究专家,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后人。朱家溍在北京曾住过四所房子,其中有三所都在南锣鼓巷地区。僧格林沁之孙家道败落,难以维持,被控告“未赡养好家人”,只得将王府拍卖。朱家买下了王府中部精华的十几间房屋。从书上读到,朱家溍这位学贯中西的牛津高材生还饶有兴趣地在院内选了山寨版的“燕京八景”:太平双瑞(上房阶前两棵太平花)、玉芝呈祥(花下多白菌,即俗称狗尿苔)、壶中天地(葫芦棚)、香雪春风(两棵老丁香)……

    3.最具观赏性的胡同——东棉花胡同

    从炒豆胡同东口钻出向北,过板厂胡同口而不入继续前行,没多远便是东棉花胡同。东城区文管所的小陈带我们走进了东棉花胡同15号那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小院门。穿过一片杂乱的小平房,一座砖雕拱券门赫然出现在眼前。它应该是原来这座三进四合院的二门,大约四米高,两米多宽,周身细密的花纹在初春的艳阳下显得有些炫目,让人惊叹这相貌平平的小院里居然藏着这样的宝贝。走近细看,下为石雕须弥座,座上均为砖雕,上刻花卉竞艳、走兽鲜活,顶部有朝天栏杆,栏板上雕岁寒三友凹凸有致。整个拱门保存得相对完好。门两侧雕有多宝槅,可惜里面的暗八仙图案已经残破不全了。这砖雕虽是民国建筑,但院子是清末年吉林将军凤山住宅的一部分,原宅很大,几乎占满胡同的东半部。2001年这15号院和拱门砖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出院继续向西,胡同突然变得拥挤,三五成群的靓男美女围在这片胡同里鲜有的一个敞亮大门前。没错,这里自然是中戏了。数不清这些年中戏到底出了多少明星大腕,引无数文艺青年、怀梦之人来这里朝圣。而令我唏嘘的是当年南锣这方寸之地,不仅有中戏,还有帽儿胡同里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和前圆恩寺胡同里的北京儿艺。多少知名艺术家、文艺青年每日出没于此。第一次看孟京辉话剧时的惊艳,第一次看中戏学生演音乐剧时的兴奋……太多关于青春、关于文艺的记忆都与这里紧紧相连。而南锣后来出其不意地成为时尚之地,恐怕与经年累月文艺范儿的聚集有着某种不言而喻的关联。

推荐阅读

南锣、簋街完成改造五一开放

张家明表示,东城区有10.5片历史文化街区,占核心区历史文化街区总数的55.3%,占全市历史文化街区总数的36.2%。历史文化保护区总占地10.67平方公里,相当于区面积的四分...[详细]

南锣难觅老北京风情 200余家店仅12家带京味儿...

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记录着几百年的历史更迭。作为著名景点,“十一”黄金周第二天,这条长不到800米的巷子的客流量就达10万人次。...[详细]

穿越南锣:闹市中寻幽探古

地铁6号线南锣鼓巷站出来,过马路便是大名鼎鼎的南锣的南入口了。由于地铁仍在施工,靠近南锣这一侧还没有地铁口。施工的围挡把原来巷口的牌楼包裹了起来,并将巷口向...[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