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岁时习俗

2012年03月01日

正月

  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习俗)。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屋到大门都燃灯,除不祥。上元节:正月十四至十六日,除了上节述说之外,还有妇女们"走桥摸钉"。凡有桥处,头人拿香开路,后边结伴而过。叫"度厄",也叫"丢百病""摸钉"是到正阳门的门扇上摸门钉,能生子。

  二月

  年后兴尽,各业恢复正常。东直门外鸡鸭房人工孵化小雏儿,本月下旬大街上始售。初一:原为中和节。大街上卖太阳糕祭太阳神。左安门内太阳宫热闹一天。 龙抬头:即二月初二。这天吃饼叫龙鳞饼,吃面叫龙须面。妇女停针钱,恐伤龙眼。农民把灶灰从门外洒进厨,绕缸一周,叫"引龙回"。私塾开学,叫"占鳌头"。 花诞:二月十二。传说花王生日。文人雅士,留连赏花,以牧丹为主。道诞:二月十五,是太上玄元皇帝诞辰,禁杀生。各道院设醮。 观音诞:二月十九日,观音大士生日。各观音庵、大悲坛、紫竹林等庙大诵经卷。

  三月

天气渐暖,春意盎然。郊外春游。清明:全家备祭品扫墓,带着风筝,祭毕墓前游玩。儿童戴柳条圈。戴柳之俗始自唐代,唐高宗三月三日在渭阳祓禊(除不祥)赐柳圈一个说戴了可免虿毒。祭祀后用柳条穿剩下的蒸食。立夏时用油煎了给小儿吃,说不怵夏。庙会:初三蟠桃宫,十五东岳庙,而潭柘寺从初一开庙半月。

   四 月

  日丽风轻,适于春游。郊外庙会多。庙会:西直门外万寿寺、兰靛厂的西顶娘娘庙、妙峰山丫髻山的碧霞元君祠、北顶皆有庙会。结缘:舍缘豆:四月初八是佛的生日叫浴佛日。人们在街上施茶,并煮豆加盐给路人吃,叫普结良缘。这天去法源寺游玩。药王诞:二十八日是药王的生日。京城四座药王庙都有庙会。

   五 月

  天气渐热,极易生病,北京人叫"恶五月",因此本月禁忌很多。如禁晒床、修缮房屋;初一,端五,不汲泉水、不搬家、不糊窗、不剃头。夏至:是国家大典。民间吃过水面。 五月谚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初一至端五,用雄黄酒涂小儿脸,避毒物。 端五节:街上卖用黄纸盖印的天师符,也有画钟馗或五毒符咒之类。买回去贴在中门上,可避祟恶。当日用菖蒲和艾子插在门边,避毒恶,是"蒲龙艾虎""艾虎蒲剑"之意。妇女们用丝线罗制成小虎、粽子、葫芦、樱桃、桑椹等,用彩线穿好戴好在身上,儿童挂在胸前或背后,叫"长命缕"。用彩纸剪成葫芦倒贴在门上,叫"泄毒气"。过午扔掉。嫁出之女,今日回娘家,故亦叫"女儿节"。节日食品:粽子。 粽子的起源:按《续齐谐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楚人哀之,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以粽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不为蛟龙所窃。磨刀雨:据说五月十三日是关公过江会东吴之期。这天有雨叫磨刀雨。 分龙兵:五月二十三是分龙兵日。此后雷雨无常,传说神龙此后分区负责。

  六月

  六月是北京地区的"伏天"。人们常找凉快地方消夏避暑。民间事情不多。 初六日是各庙晒晾经卷之日。民间于这天晒衣服、书籍。妇女洗头发。骡马犬猫等在河里洗澡。宣内象房中的象,牵出来去宣外河内洗澡。二十三日祭马王。所有养马处均于此日祭祀。 二十四日祭关帝。这天京城内鞭炮齐鸣。

   七 月

  立秋。立秋日下雨主秋田茂盛。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立秋日小儿上学。私塾门首大书"秋爽来学。" 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传说这天是牛郎会织女的日子。中元节:即七月十五,是扫墓的日子,庵观设盂兰会,传说今日是目莲僧救母的日子。晚上放荷灯,荷花灯。"荷花灯,今天买了明天扔。" 地藏会: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诞辰。各寺院诵经、扎法船、晚上烧。大者数丈。

   八 月

  中秋节:八月十五。此日祭月、拜月。在月亮出来的方向供上"月光马儿",用纸画成菩萨,下面画月宫和玉兔。祭月时男子不拜。供品主要是鲜果,考究的要用娑罗果、红花脆枣、中山御李、河南石榴、紫葡萄、绿毛豆、黄梨红柿、白藕青莲等。节前大街上最盛的是"兔爷摊子"。以黄土捏成兔型,外面上彩。有骑虎、骑马者,有宽袍大袖、金盔金甲者,形形色色活泼可爱。

   九 月

  北京地区开始入秋。有兴致的外出秋游叫"辞青"。北京之季花为菊花,也叫黄花、九花等。本月节气是霜降。 腌菜:此时北京的鲜菜近尾声,人们开始腌菜准备过冬。 重阳节:即九月初九,也叫登高节。据说这天登高可避晦气,也说"登高长膘"。这天供品用花糕。讲究者喝良乡酒佐糟蟹。重阳日喜遇雨。古诗有"菊为重阳冒雨开"之句。

  十月

  十月后北京地区进入冬季。北京人开始为过冬而忙碌。送寒衣:初一日,各家为死去NFDBE人烧五彩纸糊的衣服。后来以烧包袱代替。 添火:也叫薰炕。北京人于十月初一屋内生火(二月初一叫撤火)。八旗练兵:十月十五日。清代在安定门外十多里的仰山洼(将台)八旗合操。

   十一月

  农历十月的冬至是国家大典,民间不为节,但大都于这天吃饺子。京内闲人于冬至开始绘染"九九消寒图"。 十二月即腊月,开始进入年关了。

推荐阅读

老北京习俗之过春节(终) 厂甸为何是老北京人的最爱?...

每逢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北京南城琉璃厂就会有厂甸庙会,一年仅有这一次,而且卖的东西很有特色,很多是平日里在别的地方买不到的。...[详细]

北京春节的13个习俗大盘点

说起北京春节的习俗,不妨看看老北京的民谣:“腊八粥喝几天,转眼就是廿三,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炸了丸子炸豆腐,廿六炖锅鱼来炖锅肉,廿七杀只鸭子、宰只鸡,廿八把面发...[详细]

春节习俗:老北京过年循老礼儿

在中国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里,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农历新年才是真正的新年。作为一个庆祝农历新年的盛大节日,春节不仅体现着我们对春天的期盼、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详细]

老北京亲子过大年!正月逛庙会 十五看花灯 清真美食...

在北京过年最重要的两样是京味儿和年味儿。虽然现在的高楼大厦雾霾天代替了多年前的红砖灰瓦四合院,然而每年一次春节的到来,还是让我们尽力复原着京味儿的老传统和...[详细]

白塔寺老街坊们自己办庙会 原汁原味还原老北京习...

老年间的书信怎么还有跪着的?“噗噗噔儿”是个啥?白塔“微妙会”上有答案。1960年白塔寺庙会消失,今年春节前,该地区的老街坊们自发组织,根据当年的记忆,在白塔寺旁办起...[详细]

老北京人的吃"春儿"

春天正是踏青赏景的好时节,而过去的老北京人除了踏青之外,就该吃“春儿”了。老北京人的吃“春儿”,叫开春儿第一口,从百姓到皇宫,都要尝这口儿。...[详细]

老北京的冬至习俗

冬至(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为进九之始。古人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因此值得庆贺。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详细]

北京过小年的习俗

小年快到了,年越来越近了.其实从腊八敬佛喝粥起,就已经进入了春节的准备期.老北京时期,一般到腊月二十之后,京城大街上就开始出现“书春摊”、“对子摊”了。“揭对...[详细]

老北京习俗:春分吃太阳糕

昔日的老北京人,在欢度春节与上元节之后,紧接着便在农历二月春分日寅时举行祭祀太阳神的活动,曰“中和节”。 明清两代均于每年春分日遣官致祭,清制遇甲丙戊庚...[详细]

惊蛰老北京的习俗-吃懒龙

民俗学家"懒龙司机"表示,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惊蛰这一天应该吃“懒龙”。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讲究这些了。 著名北京民俗专家崔普权老师说,惊蛰这天吃“懒...[详细]

老北京饭桌上的习俗

不能将筷子插在盛着米饭的碗里。以前的北京都是大家庭生活,三世同堂是很多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绝对不能将筷子插在盛满米饭的碗里,这样做是对家中老人的最大不敬。因...[详细]

老北京岁时习俗

 顺星:正月初八黄昏后,以纸蘸油,燃灯108盏,烧香祭祀,叫顺星(清时习俗)。天诞:正月初九为天帝诞辰。禁屠宰。大高玄殿设皇坛,各道观设醮。 散花灯:十三日,也叫散小人。由堂...[详细]

老北京立春吃春饼习俗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详细]

吃春饼 老北京立春的风俗

立春,在我国古代历法上是一个节气,而在老北京来说则是一个风俗。这个风俗与吃分不开,在老北京风俗中立春又叫打春,是老北京人在春节前后的一个重要的风俗,为什么说是...[详细]

春节民俗: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贴窗花...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是两句关于腊月二十八的民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是...[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