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品品北京话

2012年03月01日

  侃与老北京的相声不同, 话语的喻体往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界里的生物,而是政治术语。所以北京流传民间的政治笑话也最多。多年前《北京晚报》曾刊登讽刺公款吃喝的顺口溜:"广东菜不但干部爱吃,群众也爱吃。广东菜最容易吃,真正吃好就不容易了。要把广东菜当作新观念来吃,……"这明显是套用某人语气。

  有侃便有听,两者相辅相成,从"侃大山"可以看出北京人普遍的政治热情。政治是北京生活的盐,哪儿都少不了它。最最突出的是王朔的小说。难以想象,若没有"人民群众"、"阶级敌人"、"反动标语"、"忆苦思甜"之类的反讽和隐喻,王朔的名字是否也会那么响亮。

  侃在北京绝对是一种能力,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本。曾几何时,京城媒体上频频亮相的剧目都是侃剧:《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剧里剧外都侃的演员,哪怕丑,也星光灿烂。

  有一个段子:"幽默骗取好感,宏观把握人生,痛说革命家史,单刀直取目标。"这写的是情场上的高手。一时间,北京到处是口若悬河、笑料迭出的文学青年。

哥们儿

  与北京人交朋友挺好,见面就熟,一两杯酒下肚,就是哥们儿。北京人的热情南方人无法比。一旦熟了,遇事托人一般不会打回票,且最好连谢也别说了,否则哥们儿会说你见外,咱哥们儿谁跟谁呀!但有时事情就是出在哥们儿那里。有一次到北京去出差,快除夕了火车票难买,就去找一位哥们儿。刚说完来意,哥们儿就爽快地说"没问题,明天什么时候给大姐送去?"托人已是麻烦人家,怎么还好意思让人送?最后说定下午一点去拿。第二天下午我准时到达,哥们儿连影儿都没有。过了半个时辰,哥们儿来了,见面叫大姐,满脸的歉意,连声对不起:"大姐您看,我一整天想着您的事儿,可我那办事儿的哥们儿正好不在。瞧我这事儿给办的。这样吧,您急不急,不急,明儿我还有一哥们儿,他跟我特铁,我去托他,一定办到。"见我很急,他又说:"这样吧,我立马陪您到火车站去等退票。"还有什么可说的,哥们儿是兄弟,总不能计较吧。这哥们儿!

    北京话中也有从上海借鉴的词儿。上海的"斩",到了北京就变成了"宰"。尽管描述的对象及表意差不多,但心理表情却大不相同。前者是"剁",有难以愈合的隐痛。宰,有没成事却成仁的爽快利落。

京腔

  以上海人的视角来看,北京的美是多方面的,歌儿里唱的天安门,画儿里描的万里长城,明信片儿上夹的香山红叶,老舍念叨的鸽子老人,林语堂写的孩子和女人。上海人喜欢北京,会赞叹故宫的宏伟,长安街的通阔,会迷上大栅栏儿和琉璃厂,会惊喜地发现很早很早的清晨,居然还有骡马拉的大车儿从屋外得得儿走过。北京两字仿佛用浓墨凝固在心上,怎么也晕不开,是颜体隶书的历史,是遥远故乡般的梦。但当耳边响起字正腔圆的京腔,又感觉到北京是活生生的,像是一个被长期留在母亲身边的兄弟,虽然与自己一样在长个儿,但总掩饰不了撒娇般的源自内心的傲气。几多地域文化行为语言情感历史在里头,京腔,便不只是普通话意义上的北京话,它爽直而迂回,傲慢而谦恭,世俗而雅训,好听着呐!

拔份儿

  京腔"拔份儿"是出风头的意思。但与上海人的扎台型又不是完全对等。爱拔份儿的要的不是得人一瞥的面子,而是鹤立鸡群的效果。

  报上载花巨款住总统套房要黑鱼子酱但只吃蛋清而丢了鱼子的,只能产生在北京,要吃二十万元一桌酒席与广东人斗富的,也只能是北京人,比之这样的气派和产生的轰动效果,上海报上载的个体户"掼分"(扔钱)比富,就显得有点小巫见大巫了。

  有一回与京城的朋友一起吃饭,说起买轿车,上海人还只是个梦,觉得买辆桑车才十万,牌照价倒要五分之一,不合算。没想到席间一哥们儿说:"开桑塔那,跌份儿,至少也该是奥迪。"虽然他来的时候开的是"城市猎人"。

  值得拔份儿的除了金钱,还有地位。大学里有位女同学开口"我们院儿里",起初还以为她家住某某学院或科学院宿舍,后来发现不对。

  原来北京人的大院儿是一个很神秘的住所,说起大院儿,感觉就像说上海的康平路市委机关,住院儿里,就暗示着自己是高干子弟。有一次她入党,宣读自己的经历,大家知道,她父亲是个处级干部,这下连神秘都没有了。

  这是京腔里最形声兼备的话语。是干的意思,可意境要比干丰富得多。早先在天桥卖艺叫"练把式",改革开放初期摆地摊做小买卖叫"练摊儿",两人因小事争得不可开交而动手,旁观者会说"哟,开练了嗨!""干"的是大事,"练"属小打小闹。但有一天,忽然发现"练"无处不在。有一朋友多日不见,突然在路上碰到了,问他:"最近在忙些啥?"对方会满不在乎地回答:"练了一家公司,做了几笔生意。得空还练了一本随笔,下月出。"这感觉很像荒诞派的小说里说在某某州埋了一只缸。将"练"这个词提升,要的就是这个感觉:轻描淡写,将一切都看成非正式的,消解了"干"的功利目的,化平凡为高贵。可仔细一想,修辞上的不相称所造成的空缺,正好让人填上惊叹。这种很审美的功利,换一个说法---叫玩世不恭。

推荐阅读

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即将上线:在这里听到老北京...

北京话流利、干脆、土语丰富,一个“吃馒头”,都有餐了、啃了、开了、捋了、垫补了等多种说法。不久后,人们可以在即将上线的“北京语言文化数字博物馆”中,欣赏到京味...[详细]

那些濒临失传的老北京话,您还会说吗?...

自打北京土语诞生以来啊 就独得全国人民的恩宠 我告诉北京土语 一定要注意低调 可是北京土语非是不听呢 就这么高调,高调,高调 这不,从字母A到Z,北京土语 又开始展现...[详细]

北京探索开课"拯救"老北京话

昨日(5月31日)上午,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同时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和城市版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一)》(下称《报告》)。据...[详细]

北京人爱北京话 8个说不出口的原因...

今天您说了吗?北京话属于北京官话,是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有人把北京话的称为“京片子”。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而且在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详细]

北京话,暗藏着北京人的规矩,听不懂怎么在北京混!...

北京人不仅能说会道,而且办起事来有礼有面儿,特讲究礼数儿,不必说咱老北京人好礼儿。 比如,过去一早出门无论您碰上谁,街坊也好,同事也罢,一照面儿就会自然而然的打招呼...[详细]

经典!北京妞儿是这么看北京话的!...

打小儿我就喜欢听北京男孩儿说话,倒不是说北京男孩儿嗓音好听。是说那股劲儿,特顺当特戳得住那劲儿。一张嘴啊甭管是男高音还是公鸭嗓,兹要是操着一口京片子叽里呱啦...[详细]

您知道老北京话里“鸡子儿”与“鸡蛋”的区别吗?...

我小时候是把鸡蛋叫作鸡子(读儿音)的,不但我这么叫,家里人也这么叫。想吃炒鸡蛋了,大人们会说今天炒俩鸡子吃吧。过生日那天家长也会说,今天你得听话,待会儿给你煮个鸡子...[详细]

《老炮儿》观影必备:北京话速成手册...

《老炮儿》电影里弥漫着浓重的京味儿,导演管虎是北京人,打小住在后海一带的帽儿胡同,直到12岁才搬离此地;主演冯小刚地道的老北京,此前自己的导演作品也透着浓烈的京味...[详细]

北京话有哪些禁忌

北京人老礼儿多,北京话也有许多禁忌。正所谓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着矬人不说短话”。   北京是礼仪之地,北京人最忌脏字,常用的骂人话大多为“混蛋”、“...[详细]

北京话“天生”易早逝?

如今东北地域文化流行全国,至少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北方地区。有意思的是,发起“北京方言的现状和保护课题组”的负责人北京联合大学现代汉语讲师房艳红老师却正...[详细]

探寻北京话的灵魂深处

 在如今的一些“传统”爱好者眼里,普通话和方言似乎是对立的,尤其在北京,传统的“老北京话”似乎就要失传了,年轻人越来越不会北京土语了,但是我们真的要为此哀叹吗? ...[详细]

《全家福》北京话考蒙观众

 央视一套开年大戏《全家福》开播第三日收视就冲到全国第一,在爱奇艺网络独播剧中也高居榜首。全剧围绕四合院几家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老北京六十多年的生活变迁...[详细]

爱北京,先跟着电视剧学点北京话

 北京话和普通话的严格区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得清楚,把北京话和普通话混淆的大有人在,但真正的北京话完全是方言的范畴,跟着《全家福》学北京话对于了解京味文化其...[详细]

老北京话里的动物们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市民,我们在回忆儿时美好时光的时候,还能想起那些现在少见或已经消亡了的小动物朋友们吗?蚂螂、唧鸟儿、户帖儿、老家贼、臭大姐、铡草妞...[详细]

北京话有哪些道道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京在历史上,由于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所以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和语言,进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北京话。然而,随着北京城市...[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