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四合院里四季歌

2010年04月12日

   作者: 高小良

    近些年,咱京城百姓大多数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住房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知为什么邻里关系却淡漠了,在这邻里不相往来的“高楼冷漠症”环境中,我十分怀念当年住四合院时的那种邻里亲如一家的美好生活,老街坊的亲切面容和相互帮助的往事,情不自禁地浮现在脑海。

  1959年5月,在北京当建筑工人的父亲把母亲和我从老家接到了京城,租住在北郊一个叫五道庙20号的四合院中。房东王爷爷家住北房,李大爷家住西房,我家住东房,赵叔叔家住南房。南房中间是门道,晚上关上大门,院里非常安全。

    当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外地的大爷得了浮肿来北京看病住我家。等他病愈还乡,我家里的粮食几乎吃光,仅剩下不到6斤玉米面,那时粮食定量,离下月买粮食还差半个多月。为渡过难关,好强的母亲叫我放学后去附近地里挖野菜,苣荬菜、老鸹金、马齿苋……是能吃的野菜都被我装入篮中。夜里,我胃和嗓子火辣辣的,恶心呕吐还发烧。当时父亲没在家,家中只有我和母亲。母亲也同样呕吐、发烧,但她挣扎着到王爷爷家敲门求助。王爷爷是老北京,古道热肠,二话没说找来一辆手拉车,铺上凉席、被子,拉上我和母亲就往离家近的北医三院跑。同院儿的李大爷和赵叔叔也跟着帮忙,很快就把我和母亲送到医院。经诊断是食物中毒,多亏送得及时。后来王爷爷看到我家篮中没吃完的野菜,找出两棵告诉我:“这菜有毒,它叫‘老鸹银’。农村人讲,吃了老鸹银,必定要死人。它和‘老鸹金’极为相似,老鸹金是浅黄色,无毒能吃;但老鸹银叶边有窄窄的白边,不细区分,人吃了就会中毒。”

    那天上午,王爷爷给我家送来一大口袋玉米面,还一个劲儿说:“怪我粗心,知道你家来了人,粮食不够吃,也没提前帮你们一把。”困难时期,谁家粮食也不富余,母亲推辞。王爷爷嗔怪地说:“住到一个院,就是一家人。我老家有自留地,还有点余粮,总不能我有窝头吃,看你们断顿挨饿吧?你要不收,我可生气了。”随后,李大妈给我家端来了老家亲戚捎来的大红枣,说红枣可以补血补气,正好给我们娘俩补养身体;赵婶也送过来鸡蛋。母亲感动得热泪直流,她叮嘱我:“咱要永远记住这些邻居的大恩大德,是他们救了咱娘俩的命。你长大后,一定要报答他们的恩情。”

    那年月,一到夏天,家家晚饭都在院中吃。每家在门前摆上饭桌,码放好小板凳,然后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谁家要是蒸包子、包饺子或炖肉、炸鱼,都忘不了给其他邻居送一小碗。晚饭后,各家在小饭桌上摆上茶壶、茶碗。大人们扇着蒲扇,坐在小板凳上喝茶聊天,消夏纳凉,直到深夜凉爽了才回屋睡觉。

    喝茶聊天,使全院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记得有一天,父亲带回两大包茶叶,他分成四份,分别送给王爷爷、李大爷和赵叔叔。这是父亲单位发的防暑降温茶,王爷爷沏了一壶,边喝边夸赞这茶真香,是真正的北京茉莉花茶。父亲听后,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赵叔叔最爱喝绿茶,每年清明节后,远在南方家乡的母亲便给他寄来一大包绿茶。于是,全院人跟着沾光,都能品尝到明前绿茶的芳香。

    四合院外的西边和北边栽种着十几棵大枣树,最粗的枣树有一搂多粗。东边是王爷爷家的菜园子,菜园南边有一口砖砌的深井,井上架着木制的辘轳。房东王爷爷十分勤快,每天早晨四点多钟,就到井边打水浇地。由于水肥充足,菜园里的各种蔬菜长得特别水灵。

    夏天蔬菜水果丰富。晚上,不论谁家买了红杏、蜜桃、西瓜等水果,洗干净后,放到专用的一个竹筐内,盖好盖,用辘轳上的绳子续到院外的深井里,浸泡一个多小时后,再摇上来。当时家家没有冰箱,利用井水冰镇水果,吃到嘴里,凉到心上,那叫一个爽!特别是吃西瓜,有时三四个瓜集中在一起,在王爷爷家的大案板上切开后,全院小伙伴围过去,敞开肚子抡圆了吃。看到孩子们狼吞虎咽的吃相,天生诙谐爱与孩子们开玩笑的王爷爷有时轻拍着我滚瓜溜圆的小肚子,笑着问:“你们谁还没吃够,这个‘西瓜’也熟了,你们吃不吃?”逗得全院人哈哈大笑。西瓜子我们也舍不得扔,吃瓜时全都吐到脸盆里,洗干净后放到窗台上晾干,留到冬天炒瓜子吃。没有瓜果时,王爷爷就到他的菜园里,摘一筐黄瓜或西红柿,用井水浸泡后分给孩子们,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和红彤彤的西红柿,吃到嘴里清香四溢。

    秋天,枣儿熟了。红彤彤的大枣红得像玛瑙,绿得似翡翠。我们这些小伙伴最盼打枣的日子。当王爷爷拿着大长竿子打枣时,一竿子下去,大枣像冰雹一样“哗啦啦”地落下来。全院人齐出动,有的拿盆,有的拿筐,把满地的大枣捡起来,盆和筐满了,然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麻袋中。我们这些孩子边捡边吃,有又甜又脆的大马牙枣,有珍珠般滚圆的酸枣,还有肉厚核小的大红枣,爱吃什么口味的敞开了吃。父母怕我们枣吃太多了胃痛,一个劲地嘱咐我们少吃。王爷爷边打枣边乐呵呵地告诉我们:“甭着急,这么多大枣,管你们吃个够,别一下子撑坏了,还得带你们上医院,那就得不偿失了。”

    枣打完后,王爷爷给每家都送了一大麻袋。剩下的枣怕放坏,卖给了农产品收购站。那些天,家家天天吃枣,蒸枣窝头,熬枣粥,晒干枣,我们大院真正过了一个红枣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院中的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紫红色的玫瑰香葡萄;北窗下两棵石榴树上结的大石榴熟得咧开了嘴,露出里面红彤彤的石榴籽儿,让小伙伴们看得馋涎欲滴。等到王爷爷摘石榴、剪葡萄的时候,小伙伴们前呼后拥地主动前去帮忙。最后,家家分到一大盆石榴、一大筐葡萄,让我们大饱口福。

    立冬前后,家家开始搪炉子、安烟筒和购买储存大白菜,准备度过严寒的冬天。全院的大人和小孩都忙碌起来,我们小孩穿上厚棉衣、棉鞋,戴上棉帽子,相约着到菜站去排队。

    冬天的当家菜主要是大白菜,每家都要买好几百斤。菜买好后,大人借来手推车,有装车的,有运的,有在菜站看菜的,有在家卸菜的。不分你家我家,大家齐心合力。

    大冬天的,院中最忙的要属李大爷。他是八级钳工,心灵手巧,修表、修自行车,过年给孩子们糊灯笼、扎风筝,啥活都会干,是全院公认的“大能人”。

    立冬前,李大爷就会到废品收购站花一两毛钱一个的价钱买回十几个装油漆的铁桶,拿回家后用剪刀裁成铁板。利用公休日,搬出工具开始拍烟筒。他还利用拍烟筒剩下的边角料,拍成连接烟筒的拐脖和铁簸箕、煤铲等,将这些送给全院每家人。那年月,家家日子过得都挺拮据,冬季的煤火费补贴才十六元钱,买一节烟筒就得花三四元。王爷爷感慨地说:“守着老李这样的能人真是全院人的福气啊!他修车、修表、拍烟筒,他受累,却让大家得到方便省了钱。”李大爷听后憨厚地回答:“您辛辛苦苦种的蔬菜和水果不也是分给全院人吃吗?还是您常说的那句话最实在,住在一个院,咱就是一家人。”

    最难忘的是逢年过节,四合院里最热闹。各家都做几个拿手的好菜,端到王爷爷家一起聚餐。二十多口人,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男的喝白酒,女的喝葡萄酒。大家互相敬酒、布菜,吃喝聊天,既品尝了满桌的美味佳肴,更享受到那份阖家团聚的欢乐气氛。王爷爷做的红烧大鲤鱼,喻示着“年年有余”;李大爷做的“四喜丸子”,象征着团圆喜庆;赵叔叔做的“拔丝苹果”,预祝今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大家频频举杯,祝王爷爷、王奶奶健康长寿,祝大家工作顺利,祝孩子们学习进步,连我们这些小孩也端起葡萄酒跟长辈们碰杯。那种和谐、融洽、幸福、美满的过节气氛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心情激动。

    四合院里的好邻居们用真情、亲情和友情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团结之歌、和谐之歌、幸福之歌。那些甜蜜温馨的往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至今回想起来仍记忆犹新。王爷爷、王奶奶、李大爷、赵叔叔和我的那些小伙伴们的音容笑貌,那一家有事大家帮、一包茶叶分着喝的浓浓亲情与和谐气氛,使人终生难忘。我永远怀念那些曾疼我、爱我的长辈们,永远怀念那些和我一起玩耍打闹的小伙伴们。

推荐阅读

四合院“入门儿”

 报纸上说,今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持京城特点、原有风貌了。此举令人感到高兴,但做起来不易。别的不说,连毛泽东主席都承认是北京特征的四合院,如今还剩下几处?剩...[详细]

四合院

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于它的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详细]

四合院 沉淀老北京的性格

四合院 沉淀老北京的性格:“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拓寺的松;唱不够红墙碧瓦太和殿,道不尽十里长街卧彩虹;只看那紫藤古槐四合院,便觉得甜丝丝、脆生...[详细]

老北京的四合院——布局与礼数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特别喜爱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式,不仅...[详细]

门当户对 听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故事...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人们对大门的型制和等级是非常重视的...[详细]

大院里的童年

这是一个坐南朝北的院落。大院的主人是当年很有名气的中医,他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病逝。我们家与这位老中医是亲戚,他是我父亲的亲姑父,我称呼他姑爷爷。我的父母和姐...[详细]

揭秘紫禁皇城四合院的神秘传说

随着近年来古装影视剧的大量制作播出,紫禁皇城内的标志宅院;四合院的经典建筑及其相关的多种神秘传说,已经更加广泛的被海内外专家学者与民间百姓所关注。北京城区内...[详细]

老北京胡同的悄悄话 京味十足的四合院生活...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它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这些朝代鼎盛时期,帝王为了“建皇极而隆...[详细]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

作家刘心武在小说《钟鼓楼》中谈到:“至于四合院的所谓‘合’,实际上是院内东西南三面的晚辈,都服从侍奉于北面的家长这样一种含义,它的格局处处体现出一种特定的秩序...[详细]

鲍家街12号--老北京四合院永远的记忆...

鲍家街在我的记忆里是东起闹市口十字路口往西到三十四中向南拐弯到音乐学院再往南。我们住在鲍家街12号。 这条街后来又改成了从宣武门绒线胡同往西,过石驸马...[详细]

北京胡同和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就象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详细]

老北京四合院

老北京四合院[详细]

母亲的四合院

我在前门小江胡同30号大院生活了五十年,要问我对四合院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我告诉你:进了四合院的大院门就是“家里人”。我的母亲张芙蓉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与父亲李...[详细]

门当户对 细数老北京四合院大门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住宅及其大门直接代表着主人的品第等级和社会地位,所谓“门第相当”、“门当户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人们对大门的型制和等级是非常重视的。...[详细]

四合院里四季歌

作者: 高小良 近些年,咱京城百姓大多数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住房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不知为什么邻里关系却淡漠了,在这邻里不相往来的...[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