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劫后遗后何处觅
2012年02月29日
■编者按
一百五十年前的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场暴虐的大火,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英法联军在纵火之前,劫掠了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积蓄的珍宝。此后劫余幸存的亭台楼阁和全部古树名木,又被不法之徒盗卖为建筑材料和烧制成木炭出售。进入民国以后,各方权贵又大量拆取圆明园遗留的奇石碑刻和石雕石材用以装点花园庭院。日寇入侵时期,为弥补粮食不足又推行在圆明园开荒种田,破坏了园林的山形水系。圆明园历经抢劫、火劫、木劫、石劫、土劫五番劫难,昔日的富丽奢华万千气象荡然无存,令人扼腕。经年岁月后,有些劫后的遗石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今年是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读过圆明园遭遇石劫的史料,我在掩卷长叹之余,萌生了探寻散落在京城圆明园奇石的愿望,看看这些劫后余生的灵石现在怎么样。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宣告清朝统治结束。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承诺“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此后颐和园仍属溥仪小朝廷的内务府管理。1914年,小朝廷内务府裁减官员,由颐和园官员兼管圆明园。 1928年,北平市政府成立管理颐和园事务所,仍旧兼管圆明园。就是这些兼管圆明园的机构,因为经费不足,将圆明园遗留的奇石碑刻和石雕石材以一元钱一马车的价格出卖,还有各方权贵连这一元钱也不肯出,强行前来拆运。有史料说,那时每天前来圆明园装运石头的马车有几百辆,持续装运了三十余年。
■民国修建中山公园时,用了不少圆明园遗址石料,还陆续运来4座镌刻有乾隆皇帝题字的观赏奇石
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原为明清两代皇家社稷坛,1914年改建为北京的第一座公园,因地处市中心而命名为中央公园,1928年9月5日更名为中山公园。
社稷坛始建于1421年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期,其核心建筑物是用于祭祀太社神和太稷神的五色土祭坛。太社,是土地之神。太稷,是粮谷之神。社稷坛,也就是皇家级的“土谷祠”。
1913年3月19日,民国政府在故宫太和殿为去世的隆裕皇太后举办了哀悼会。当时负责哀悼会交通秩序的交通部总长朱启钤在巡视交通时,发现社稷坛自清朝覆亡停止祭祀以来,房屋破败,垃圾遍地。1913年秋,朱启钤改任内务部总长之后,决定将社稷坛收归国有,改建为中央公园,于 1914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当时在建房修路、叠砌假山时,使用了不少圆明园遗址的石料,还陆续运来了4座镌刻有乾隆皇帝题字的观赏奇石,这就是著名的搴芝石、绘月石、青云片石和青莲朵石。
我在查阅了相关史料后,在一个阴雨淋漓游人稀少的日子,前往中山公园去寻访那些来自圆明园的奇石。
搴芝石,是一座6尺高的太湖石,“搴”读音为“千”,意为“拔”。此石状如挺拔灵芝,故被乾隆皇帝命名为搴芝石,原在圆明园东部的长春园含经堂淳化轩的庭院里。
位于湖心岛上的含经堂,是长春园的核心建筑群,是乾隆皇帝藏书之所。《四库全书》精缩本《四库全书荟要》12000卷,就藏在含经堂霞翥楼的味腴书室。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收藏着北宋淳化三年皇家刻印的字帖集《淳化阁帖》,收录有古代帝王及王羲之等名家书法作品共10卷420幅。乾隆皇帝还将《淳化阁帖》翻刻成144块石版,镶嵌在淳化轩两翼的24间回廊里,他在《题淳化轩》诗中说,“如翼两廊砌帖版……展屏太湖得怪石”。嶙峋怪异的太湖搴芝石,当年就竖立在淳化轩庭院里。1914年,朱启钤将搴芝石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西边的宰牲亭前。
绘月石,有半月形的孔洞,夜晚时月光透过孔洞可在地面投射出月牙状的光影,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绘月”。绘月石当年也在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庭院里。1919年,镌有乾隆题字的绘月石,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水榭北边小岛上的四宜轩旁。四宜轩是由社稷坛的坛神庙改建而成,“四宜”寓意着春花夏风秋月冬雪,一年四季皆宜游赏。
青云片,是长达一丈的青色巨石,势若一片腾飞的云霞,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青云片”。明代天启年间,有位酷爱奇石的京官米万钟,在京西大房山得到了大青小青两块巨石,本想运到位于海淀的私家花园“勺园”,因被魏忠贤迫害罢官而中止,遂弃置巨石于良乡道旁达百余年。乾隆皇帝去易县西陵祭祖途中,发现了这两块巨石,他将三丈长的大青石命名为“青芝岫”,运到清漪园(今颐和园)万寿山脚下的乐寿堂,将一丈长的小青石命名为“青云片”,运到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别有洞天”景区里的时赏斋。乾隆皇帝有《时赏斋》诗句:“当门湖石秀屏横,坐喜松阴满砌清”,吟咏的石头屏风就是这块青云片巨石。 1925年,青云片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来今雨轩西边的路旁,1971年,又移至来今雨轩南边现在的位置。
青莲朵,是乾隆皇帝得自杭州的南宋名石。1751年乾隆皇帝首次下江南时,慕名到南宋故都杭州德寿宫遗址,去寻访一块刻有梅树和芙蓉石的“梅石碑”。乾隆皇帝见梅石碑画面已经模糊,旁边的梅树已经枯萎,只有那状若莲花盛开的芙蓉石,尚自孤寂地依傍在古碑侧畔。乾隆皇帝颇生感慨,将芙蓉石抚摸良久。不料蓄意献媚的地方官,随后就将芙蓉石用船运到北京。乾隆皇帝说,他当时没想带走此石,既然运来了又不易退回,只好收下,安放在圆明园长春园里的茜园太虚室老松树下。乾隆皇帝将芙蓉石改名为“青莲朵”,他有一首《题太虚室》诗说,“飞来德寿青莲朵,辞却梅英伴老松”。1927年,青莲朵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祭坛西门外的小山坡下。
传说青莲朵奇石下部形似荷叶,上部形似荷花,湿润以后还会呈现出粉红色,我看到雨中的青莲朵,色泽确实如此。
中山公园还有一座“景自天成”碑亭,亭中的兰亭八柱和《曲水流觞图》诗画碑,都是来自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坐石临流景区。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王羲之和大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山阴县兰亭的水边聚会饮酒做诗,王羲之写作了《兰亭集序》以为纪念。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舍卫城以南跨水建亭,亭子有八根石柱,镌刻着历代书法名家和乾隆皇帝自己临摹的《兰亭集序》和《兰亭诗》八篇,还有一座镌刻着《曲水流觞图》的诗画碑。1917年诗画碑运至公园,1941年兰亭八柱也被运至公园,1971年,公园利用兰亭八柱建造了景自天成碑亭,将诗画碑立于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