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人得名的胡同
2012年01月01日
自元、明、清以来,有很多人物走进北京胡同的史册。除了元代即已出现的刘兰塑胡同外,以人物命名的胡同在明代已有130多条,到清代则多达150多条,延续至今的仍有三不老胡同、鲁班胡同(原称鲁班馆)、马良胡同(原称马良大院)、王佐胡同(原称王作儿胡同)、刘汉胡同(后改为刘海胡同)、范子平胡同(后改为庆平胡同)等。
位于德胜门内大街西侧的三不老胡同,因明朝三保太监郑和而得名。郑和本姓马,小名三保,从小进宫当太监,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曾率船队七次远航,朱棣亲自为他取名“郑和”,但人们仍习惯叫他的小名儿,其府宅所在的胡同遂得名三不老爹胡同,“三不”即“三保”的讹音,“老爹”是尊称,在清乾隆时期的地图上,三不老爹胡同改成了三伯老胡同,民国时期又改成三不老胡同,且一直叫到现在。
在因名人的姓名而得名的胡同中,最著名的是在民国时期出现的三条以爱国将领的名字命名的街巷,即赵登禹路、佟麟阁路和张自忠路。七七事变爆发时,赵登禹任132师师长,他曾率部在南苑驻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在经过大红门时遭日军袭击,壮烈殉国。佟麟阁任29军副军长、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他率部奋起抗战,不幸遭敌机轰炸而殉国。张自忠在七七事变时任29军38师师长,1938年任军长,参加过台儿庄大战,1940年在襄樊战役中陷入日军重围,以身殉国。抗战胜利后,为纪念这三位抗日爱国将领,位于西城的原北沟沿被命名为赵登禹路,原南沟沿被命名为佟麟阁路,位于东城的原铁狮子胡同被命名为张自忠路……
如今,刘兰塑胡同已变成宽阔的西什库大街,但仔细寻找不难发现,西什库大街南头儿东侧仍有七八个院落挂着刘兰塑胡同的门牌号:西什库小学为刘兰塑胡同14号,西什库社区的门牌是刘兰塑胡同16号……红底白字的门牌静静地悬挂在院门上,仿佛是一个个开启岁月之门的按钮,时时掀开我们的记忆,让一个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