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椿寺 :宣南仕乡之珍本
2012年01月16日
北京城有“两个”城南,一个是平民乐园,一个则是仕子之乡。而宣南仕乡同样也有两面,不时激越悲壮的菜市口是它的A面,颇有些低调的长椿街则展示出它修身齐家、闲雅恬淡的B面。而让这士大夫文化基因遗传至今的,正是那大隐隐于市的长椿寺。
文 杨多杰 摄影 王甜
地标
先有长椿寺,再有长椿街
变身宣南文化博物馆
北京的常住人口没有不知道长椿街的,不过因长椿街而得名的长椿寺,就不是那么尽人皆知了。即便有人知晓,也大多只闻其名,未见其容。其实,这座两代帝王为它垂青、几多名人长眠此处的昔日京城第一古刹,今天依然大隐隐于长椿街的南端路东。
昔日的老伙计都土地庙如今变成了这一带的地标建筑——宣武医院,原本宏伟的长椿寺在马路对面也就显得低调了许多。但走进人来人往但并无喧闹的寺内,南城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一下子变成了文人墨客的超凡脱俗,不得不让人感慨宣南文化的多元,这一俗一雅经过几百年的融合,终成相得益彰,融为一体。仔细一想,长椿街上单是明清两代就文有龚鼎孳、顾炎武,武有年羹尧、张之洞这等人物在此安家,严嵩、潘世恩等人昔日的宰相府也近在咫尺。都说宣南仕乡,这广安门内宣武门外的地界,堪称仕乡里的名仕乡。
如今仕乡纷纷变作寻常百姓家,硕果仅存、容颜依旧的长椿寺,也转身成了宣南文化博物馆,一进门依次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东西配殿被隔成了主题不同的八间展室。从历史、文化、商业、民生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宣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百年兴商展厅中,一条“老字号商业街”置身眼前,“沿街”悬挂的各种幌子、招牌,辅以各种传统手工技艺表演模型,展现出了当年京城首屈一指的商业经济繁荣景象。而在梨园盛世展厅里,您更是可以在特别设计的戏曲舞台前,通过触摸式电脑屏幕点播喜欢的传统剧目,按与时俱进的方式真正过一把戏瘾。
供过太后、开过沙龙、停过英灵
相对于八间展厅,长椿寺宽阔的庭院为宣南文化的展示提供了另一个原生态的空间。其中,藏经阁前一株500年树龄的古树使这里别有一番韵味。长椿街因寺得名,而长椿寺的名称则以椿树而来。这椿树在《庄子·逍遥游》有记载,堪称与日月同岁。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天,是长寿的象征。而这座寺院,也正是明万历皇帝为给他的母后祈福增寿修建的。
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家住现在的通州地区,也就是当年的通县。她自幼家贫,被父亲李伟卖到通县富户陈家做了丫环。发迹后因苦大仇深的出身,这位李太后对于佛教十分痴迷,到处施舍供养。她儿子万历皇帝是出了名的吝啬皇帝,但对于母亲的佛教事业却是出奇的大方,自掏腰包给母后修建了不少寺庙,而这座长椿寺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处。光是修建还不算完,万历皇帝还让长椿寺住持的大弟子做了代自己出家修行的替身,并画了一幅李太后的画像供奉其中。长椿寺一下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皇寺。
长椿寺上下都是灰瓦装饰,只有两间偏殿上是黄琉璃瓦漫顶,比正殿规格还高。建个庙怎么会如此犯各?道理就在这儿了,别看是偏殿,当年供奉的可是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和崇祯皇帝的生母刘太后的画像,身份在那儿摆着,享受皇家待遇“黄袍加身”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现在的长椿寺庭院内里,立有不少文人塑像,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吟诗答对,有的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秉烛夜读,还有的举目长空,冥思苦想。看到此景,不仅让人联想到百余年前,文人骚客聚会寺中的情景。长椿寺不光是当时的旅游胜地,更是著名的文人沙龙所在。清初,著名文学家龚鼎孳因为太喜爱长椿寺了,与其宠妾顾横波还在长椿寺旁修了个楼阁,叫妙光阁,以便凭栏眺望,观看寺景。
清代后期国力衰退,有闲情雅致到长椿寺中游玩的文人雅士也越来越少。为维持开销,寺庙开展了停灵业务。旧时讲究落叶归根,许多客死京城的行商文人,不能及时回到家乡下葬的,便先将尸体停放在寺庙中,待安置妥当后再移走。当年供养太后的长椿寺,于是变成了许多历史名人在阳间的最后落脚处。
1927年李大钊被军阀杀害后,就曾在长椿寺停灵。但寺院住持不敢久留这位“革命党”,于是几天后,李大钊的遗体被移往一街之隔的浙寺停放。浙寺的寺监也怕沾包儿,结果这位革命先驱的遗体就这样被推来推去,在六年后才下葬万安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