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拆了老北京第一块砖?
朱启钤,字桂辛、桂莘,祖籍贵州,生于河南,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家,对古典建筑颇有研究,姨夫是晚清名臣瞿鸿禨。民国时,因曾任北京城内警察总监,他得到袁世凯信任,1913年8月代理国务总理,后任内务部总长兼京都市政督办,此时他刚过40岁,颇有雄心。
当时北京城人口迅速增加,交通异常拥堵,朱启钤深感传统城市建设已无法适应时代需要,因此主持规划了北京城第一条公交线路,为保证以后公交的畅通,他大胆拆掉前门瓮城,移去东四、西四牌楼的戗杆,并修建了中南海与北海之间的道路。1914年,他看到社稷坛内一片荒凉,便与逊清皇室商议,开辟成公园,这就是今天的中山公园,当时称为“中央公园”,亦称“稷园”,于当年10月10日正式开放,这是北京城第二家由皇家建筑改建的大众公园。
在他的改造工程中,拆盘街千步廊为天安门广场和改建前门引发了很大争议,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破坏古城风貌。千步廊被拆后,“天子五门之制”(即从大清门到太和殿,需过五道门)已名存实亡。
1915年,朱启钤拥护袁世凯复辟,任登基大典筹备处办事员长,袁失败后,他一度遭通缉,1918年被赦免,1919年,他担任南北和谈的北方总代表,谈判破裂后,彻底告别政治,潜心著述。
朱启钤喜好收藏,缂丝收藏堪称中国第一人,缂丝是传统丝织工艺,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在纺织过程中用线直接织出画来,仿真度极高,有雕镂的效果,双面皆有立体感。由于工艺极端复杂,一幅上乘的缂丝作品,需熟练的技术人员忙上半年,如今已到失传的边缘。
民国初年时,清皇室贵族日渐潦倒,朱启钤从恭亲王奕 的后人手中购得了一批缂丝珍品,有的出自宋代,日本人出价百万,朱启钤不为所动,1950年,他将部分名贵文物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朱启钤1925年筹办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正式成立,自任社长,是研究祖国建筑文化遗产最早的学术团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基础。
离开政坛后,朱启钤以经营实业维生,解放前夕,他自上海毅然北上,投入新中国的怀抱,朱启钤曾担心死后被火化,向周恩来提出申请,希望埋骨于北戴河,周表示一定帮他办到, 1964年2月,朱启钤因病逝世,终年92岁。
朱启钤在北京城的现代化转型中做出过巨大贡献,虽然拆下了第一块砖,但改造过程非常严谨,与古城风貌浑然一体,并不突兀,在细节处理上,依然有不少值得后人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