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是古老中国用来记时的两样器具,在古时候,几乎每座城市都要有钟楼和鼓楼,合称钟鼓楼。做为帝都的北京当然也有自己的钟鼓楼。但是与其他钟鼓楼东西相对修建不一样的是,北京的钟鼓楼在一趟线上,这趟线就是老北京的南北中轴线,在这趟线的北端,就座落着钟鼓二楼,钟楼在北,鼓楼在南。
那么,为什么北京的钟鼓楼是一南一北而建的呢?这个就要从一本古书说起了。
中国历朝历代的古都都不是随心所欲修建的,不是说你想把个都城建成方的就是方的,想修成圆的就能修成圆的。有一本古书上说道“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本书的书名是《周礼考工记》。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帝都者,要四四方方,横平竖直。这样才能做为一国之都。但是,在中国来说,只有北京城是按着这个思想来建设的。
而最初元代钟鼓楼是在北京城正中,当时叫齐政楼。明初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建北京城,将大都城北城墙南移5里而鼓楼位置未变,所以明以后钟鼓楼便位于城市北端了。而明北京城的布局是严格按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整个北京以紫禁城为中心,东建太庙,西建社稷坛,皇城外四方建天、地、日、月四坛。在城市布局方面,强调中轴线,从永定门至钟鼓楼构成长近8公里的中轴线,沿这条世界各国首都绝无仅有的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等建筑,钟鼓楼就是其中之一,如果钟鼓楼按东西相对的格局修建,那么就破坏了中轴线的美感,因此,当时的建设者们把钟鼓楼按南北格局来修建,钟楼在北,鼓楼在南,再辅以两边的殿堂,在加强庄严气氛的同时显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而以当时来说钟鼓楼是北京城的最高点,从南向北看过去,鼓楼高46.7米,钟楼高47.9米,从上可以俯看北京城,每当钟楼的大钟敲响时,浑厚的钟声可以传出几十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