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同里的“798” 方家胡同46号艺术园区
2012年02月19日
老胡同里的“798”——方家胡同46号艺术园区
在北京东城区国小监街的南侧有一条长约600米的方家胡同。据明人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言宗胡同在在明朝时是属崇教坊。万历年间,有位叫方逢时的尚书在此居住,后人们便称这里为方家胡同。今天,104、108路公交车在此有站,下车往南走几步即到。这条老胡同有着500多年的历史,走进西口路北首先见到的是明代古刹白衣庵,再往东是著名的京师图书馆遗址,是清朝末年办的京城第一家图书馆,旁边就是作家老舍先生当年任校长的京师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即是今天的方家胡同小学,再往东走就是清代宏伟壮观的循郡王府,现为东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在这条老胡同路南46号院是个老企业,近年,这里开始红火起来。
![]() |
老百姓眼中的机床厂
久居这里的老居民讲:“46号院子可有历史了”。早在清朝时这儿是个铜厂,专为皇宫里做铜活儿。北平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此院是第一机床厂。院里建了厂房,运来了设备,加工机床另件,培养出不少技工,胡同里也有不少人在这上班。院里盖了大食堂,六十年代又建了礼堂,每周星期六晚上经常放电影,附近老街坊们还记得五分钱买张票就能坐在大条凳上看场新电影,职工们下班后还可以带着孩子来厂里洗澡;有的胡同住户还求这里的熟人买几张澡票,到厂里享受的福利。八十年机床厂迁至密云,这院又变成机床维修总站了。现今左邻右舍的百姓们都眼睁睁看着这大院的变化,车间、厂房、办公室都已破旧,职工退休的退休,工厂已经将至废弃。谁想得到自2008年起院里有了动静,大食堂也在翻修,有些文化单位开始进驻,媒体也在关注,究竟要变成什么结果呢,46号院是否要出名吗?
![]() |
46号院变成了“798”
住在这里的居民们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46号大院。在京城的朝阳区大山子有个老企业,“798”厂迁了新址,留下不少厂房和办公区,近些年已有了名,中外艺术家都看上这个环境,已成了著名的“798艺术区”。今天,原机床厂的一片旧车间和办公室,以及50年代至90年院里建成的礼堂和食堂、锅炉房、恒温车间混合成的整个厂区,一夜间变身成了艺术世界。院里集中了剧场,舞蹈团、酒店、咖啡厅、主题餐厅、设计工作室。至今已入住4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随着对外的正式开放,开始举办了“深巷北京”艺术节。由北京现代舞团编排的《北京意象》和在国际上获得巨大反响《逍遥游》,连续6天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艺术节上,还举办了绘画展览,新媒体实绘电影展,玩具技竟赛,VIP酒聚会、老北京之友等种种业态,真可谓文艺、餐饮各项到位,甚是时尚,吸引了白领和中外游客。
![]() |
“聚敞艺术中心的出现”使院里原来老厂的礼堂、食堂,今天已变成了现代化设施的中型剧场和小剧场。这是“原敞艺术中心”所做出的努力和实践是分不开的。
![]() |
“聚敞艺术中心”是长驻在这里的一个艺术团体。“聚敞”的谐音是“剧场”,也有相聚在一起,敞开心怀之意。这个戏戏剧工作室的演出方向会以艺术、融合、亲民为目标,将美术、音乐、舞蹈、对话、思想及技术等各领域优秀的成果,通过在里这剧场的演出,和人们的文化生活紧密相连。首届北京青年戏剧节,著名青年导演邵泽辉创作的话剧《在变老之前远去》,在这里的剧场首演。随后“在变老之前远去”为主题的音乐会也在46号剧场上演。以先锋文化著称的“猜火车”开进了46号,这是一家咖啡厅,还经营西南风格菜。猜火车对外承办各项定位的“专列”活动。如:影像沙龙、跨媒介交流等。厅内环境温馨、优雅、为客人提供优厚的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此院可称为创意园区,不仅有设计工作室,还有专门研究北京城区老胡同文化的单位“北京之友”也在这儿扎了根,定期兴办活动,吸引了中外胡同爱好者。“烧鲜至尊”是一家新派烧烤店羊尾巴尖、牛蹄筋、羊眼睛、酸菜卷等,这些没听说过的烤物,在这儿做出了最佳味道。如果您想闲暇时走走,不妨到方家46号院观赏这创意园区里的文化艺术和时尚。顺便了解方家胡同路北面的多处明清古建和文化遗存。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去处啊!(文章作者:李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