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北京话(北京方言)
2012年02月28日
北京话的缺点是啰嗦,著名相声表演大师侯宝林在相声《戏剧与方言》里列举了河南话、上海话、山东话、精炼的北京话和啰嗦的北京土话在同一件事(夜间如厕)上面的实例,结论是河南话最简练,上海话次之,山东话又次之,精练的北京话再次之,最啰嗦的是北京土话。相声大师马季说过一个相声小段《打电话》,里面的主人公也是一个说话非常啰嗦的北京人。
北京人爱听评书,评书艺术的特点是细腻,但也难免啰嗦,有一件轶事为证:评书大王双厚坪有一次在某书馆说《水浒》,有一位每天必到的老听众,因为有公事要去外地出差,半个月之后才能回来。他正为听不上《水浒》闷闷不乐。双厚坪得知后忙向他解释:“您尽管从容治公,半月后您来书馆,管保耽误不了听书。”此时正说到武松杀嫂,邀请了酒、色、财、气四邻作证。此后半个月内,双厚坪海阔天空,酒字由大酒缸谈到各大饭庄的旨酒佳肴,李太白醉草吓蛮书,杨贵妃醉酒,鲁智深醉打山门,真是舌吐莲花,口若悬河,色、财、气等也是连说带议,极尽铺张之能事。一连十余日,双厚坪清淡娓娓,直到那位老听客回到北京,来到茶馆,双厚坪的说书艺术是高超的,但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也确实是在那里东拉西扯。
许多北京人平时闲着没事,惟有把悠悠岁月消磨在书馆和茶馆里。听书的人虽然哪个阶层的都有,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闲人。普通劳动者很少去听书,花钱不说,他们也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上层社会中的忙人也没工夫听书,倒是那些闲散惯了的八旗子弟,到了民国时期,已经没有铁杆庄稼可吃,却仍然听书唱曲,悠哉游哉,相互之间寒暄应酬,语言啰嗦也是必然的。
北京人讲究礼仪,熟人相见爱问:“您吃过啦?”就像西方人见面说“你好!”一样,并非真地想请朋友吃饭。据说早年东城旗人见面爱说“您早喝茶啦?”西城旗人则说:“您早吃饭啦?”所以有“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的趣谈。这些客气话近乎废话,却仍有传达感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