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钟是拴船的大铁锚?
2012年02月28日
“中轴线”申遗,如今已被列入北京市“十二五”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作为世界上现存的最长的城市中轴线,老北京的中轴线已走过近600年的沧桑岁月。其实,我们每个人所亲闻、亲历、亲为的“中轴线”故事,也都是“中轴线”上一个个令人回味的音符。
海轮船形
“新世界”
四面钟的藕白色钟身直立高耸,下有一圈围廊,围廊之上是带有一圈护栏的阳台,紧紧包裹着四面有窗的直立钟身。钟身顶端带有挑出的装饰性阳台的四扇窗户之上,是镶嵌有罗马数字的四座圆形大钟。钟楼顶部呈暗绿色,与钟身灵巧的装饰物和谐相容,共同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远远望去,整座钟楼秀丽典雅,气韵恢弘。整座钟楼与南侧天桥八大怪的雕塑群在喷泉、绿篱的掩映间构成了一个清馨疏朗的小广场,成为京城人娱乐、休闲、憩息的好去处,是南中轴路上一道亮丽的街边风景。
说起这座四面钟,它早年的位置并不在此地,而是在此地往西几百米外的北纬路西口,它的建立还有一段轶闻故事。
当年,北洋政府开发“新市区”时期,靠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发了横财的江西军阀陈光远投资,他一个最得宠的五姨太一手策划,在万明路与香厂路相交的东北角,请外国人设计建造了一座颇具西洋风格的四层大楼,她要求工程师把大楼设计成海轮船模样的外形,楼内经营的种类集吃、喝、玩、乐于一体,起名叫新世界游艺场。她美其名曰:我的船就要向“钱”(前)开,我就要“钱”。
电梯尝鲜
踩死人
1918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初一)新世界游艺场大楼落成开业,和内城的北京饭店、六国饭店一样,大楼内安装了外城公共场所的首部电梯。开张的数日内,还发生了人多争相挤坐电梯,将人踩踏致死的事件。
新世界游艺场采用通票办法,即观众买一票进入,可以在各层楼内和屋顶随意欣赏演出的各类节目。一楼的门左侧设有四面新奇的“哈哈镜”,这种特制的玻璃镜,映出的人像奇形怪状,不是奇胖就是奇瘦,不是奇高就是奇矮,使游人忍俊不禁,博人发笑。当时,就凭这四面镜子,新世界游艺场吸引了无数的游人,财源滚滚而来。
进门正对的是电梯间,电梯两侧高大的铁栅栏上悬挂的都是坤伶们的大幅剧照。右手是购票处。北部有小有天菜馆,专售南北大菜。东部是“崇雅社”坤伶们的女戏场,余派女老生孟小冬、程艳芳、福芝芳、李月卿、白素忱、苏兰舫、金友琴、梁春楼、金桂枝、郑菊芳、赵淑舫等数十位坤角在这里常年演出;二层东部是电影院,专演各国电影新片,南部是茶屋,北部是商场,西部是杂耍场,经常表演魔术、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相声、双簧、单弦、快板书、莲花落、五音联弹等;三层东部是屋顶花园、照相馆,南部是茶屋、商场,西部是说书场;四层东部是屋顶花园,南部是咖啡馆,西部是吉士林番菜馆,北部是大菜雅座间;五层的屋顶花园是南城最高点,是品茗赏花、远眺京城景色的理想之所。北望紫禁城三大殿、北海白塔、景山万春亭历历在目,西望苍翠葱茏的西山景色尽收眼底。
四面钟
锁住“生意船”
当时,被老百姓俗称为“大世界”的新世界游艺场聚集了一大批京津地区有名、有绝活的各类艺人,由于它的位置临近前门大栅栏商业街,北靠“八大胡同”、琉璃厂文化街,东距天桥一箭之遥,成千上万的各色游客络绎不绝,使大世界门前昼夜毂击肩摩,道途填塞,盛况空前,喧嚣一时,因而不得不请巡警控制游玩大世界的人数。
大世界的生意兴隆,引起一些商人的忌恨。清末在广东水师衙门为官、民国初年曾任督军的李准,人称李军门,聘请时任国会议员的广东人彭秀康为总经理,于1919年2月1日在大世界南侧一里之遥的地方建成了城南游艺园(今友谊医院西院),欲与大世界分庭抗礼、争夺游客,同时又在城南游艺园西南角(今禄长街北口与北纬路相交处)修建了一座老辈人称之为“丝米儿”钟的四面钟。
这座四面钟楼高十几米,四面皆装有钟表,状似铁锚。彭秀康言下之意,我要用这只铁锚,拴住你船形大世界的生意,使它无法起航,不能向“钱”(前)开,从而断了它的“钱”脉。
再现天桥
地标胜景
城南游艺园建成后,门票与大世界的价位相同,并且游玩先农坛不用再次购买门票。娱乐项目不但不比大世界少,反而还增加了滑旱冰、保龄球、台球等诸多项目,而且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景色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每逢周六举办的焰火晚会更使游人趋之若鹜。诸多在大世界的名角、名艺人纷纷转而投到城南游艺园演出,使城南游艺园的京剧场、文明新戏场、电影场、杂耍场、魔术场、木偶戏场等火爆一时。
城南游艺园又增加一种“人头讲话”的节目与大世界的“哈哈镜”抗衡,其过程就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的身体遮掩起来,只剩人的头颅表演讲话和与游客进行问题解答。显然,此种“人头讲话”的表演方式比大世界的哈哈镜更为有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大量的游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
数年的商业拼争,城南游艺园和大世界并未分出高低,只能算是打个平手,平分秋色。数年后,大世界突遭火灾,在苦撑了一段时日后宣告倒闭,加之时局动荡,国民政府南迁,城南游艺园也紧步其后尘破产歇业。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天桥地区开辟街道,整修路面,位于禄长街北口与北纬路相交点的四面钟被拆除,这一昔日的城南胜景成为遥远的过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四面钟及其背后的故事则留在人们的心里。
如今,四面钟得以异地复建,重现老天桥的地标胜景,使得这座古老的建筑又焕发了青春,成为中轴线上的一道亮丽的新风景。
链接
一块娱乐地
为啥叫做天桥
北京的天桥位于正阳门外,原有一座汉白玉石桥,三梁四栏,桥下为由西向东的小河。据记载,天桥大约在元代建成。因其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时必经之路,故命名为天桥。光绪三十二年,天桥改成了一座低矮的石板桥,后经多次改建,至1934年全部拆除。但是天桥作为一个地名一直保留了下来。历史上天桥是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其范围包括正阳门大街,经东西珠市口而南,迄天坛门之西北,永定门之北。后来逐渐形成别有“京味”特色的天桥市场。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清末的著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写下了如此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民国初年,真正形成为繁荣的平民市场,被视为老北京平民社会的典型区域。
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像拉硬弓的张宝忠能同时拉开四张弓;抖空竹的德子创造了单头空竹的技法。此外还有“飞叉谭俊川”、玩爬竿的于正明、耍中幡的宝三、玩车技的金业勤兄妹等等。天桥因市场的兴起而繁荣发展,而这一市场,又是面向平民大众,集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为一体。天桥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天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天桥平民文化,因其生根于平民之中,故虽历经沧桑却能持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