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颐和园题金匾
2012年03月12日
在北京颐和园东宫门的中间檐下,悬挂着一块九龙金匾,上书三个大字:“颐和园”。字迹苍劲有力,挥洒自如。据说,这是清代皇帝光绪的手迹。那他是从哪儿学得这么一手好字呢?
相传,颐和园刚刚修复完,慈禧太后找来主管建园的工部大臣,要他找人写块金匾悬挂在颐和园的东宫门。工部大臣想了想,这字让谁写好呢?想来想去,想到了光绪皇帝。对,他是一朝之主,只有他才能题写。这么一来,自己也能在万岁面前赏个脸。想到这儿,他便去求见光绪皇帝。
光绪一听说这事,心里非常高兴。他二话没说,提起御笔照着龙案上铺着的一张宣纸刷刷地写了起来。工部大臣接过来一看,好气又好笑。只见“颐和园”三个字写的是歪七扭八,真叫难看。他左瞧右看了半天,都不顺眼,想不到堂堂的一朝之主,竟写得这么一手字,怎么往大门上挂呀。可当着皇帝的面儿,又不敢说不好。没办法,只好照着这纸上的手迹做了一块大匾,挂在了颐和园的东宫门。
说也是巧,挂上大匾的第三天,慈禧太后就来到颐和园游湖。当轿子刚一到东宫门,她就一眼看见了宫门檐下挂着的大匾。她气得火冒三丈,当即叫人找来工部大臣,问他这匾上的字是谁写的。工部大臣不敢说谎,只好如实说了。慈禧太后瞪了他一眼,随声说道:“此字这般不佳,也敢悬挂在宫门之上,还不快给我摘下来!”工部大臣一看老佛爷发了怒,不敢再多言一句,连忙叫人将宫门上的大匾摘了下来。
没过几天,光绪皇帝也来到了颐和园。他一见宫门上的大匾没了,便质问工部大臣。工部大臣吓得连忙跪在地上,把前几天老佛爷叫摘大匾的事儿,从头到尾说了一遍。光绪皇帝一听,也没再说什么。
当天晚上,光绪皇帝住在了颐和园的玉澜堂。他想重新为大匾题字。可一连写了七八张,都不满意。正在这时,有一人推门进来,抬头一看,是工部大臣。工部大臣说:“万岁爷,已是二更天,为何还不入睡呀?”光绪皇帝指了指龙案说:“朕想再题字,只是不佳。”工部大臣凑到案前看了看上面摆着的字,接着说:“以臣之见,闭门而写,不如访师求学呀!”光绪问道:“以你之见,何人可求呀?”“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快快讲来。”“在建园时,有个叫王永福的木匠,写得一手好字,家就住在园子东面的村子里。他带出的徒弟,个个超人,以臣之见,万岁不妨也求学于他。”“这……”光绪皇帝心想:学也无妨,只是我这堂堂的万岁爷怎能拜于小民之下呢?工部大臣一下子看出他的心意,接着说道:“万岁若是要学,臣倒有个办法。”他凑到光绪皇帝耳边,低声地说了几句,光绪皇帝听了连连点头。
第二天早上,光绪皇帝换上便装,顺着颐和园的东堤出了新宫门,朝园子东面的小村子走去。不多会儿,他就按着工部大臣说的,来到村里王永福的家。刚一进门,就连忙下拜。“先生到此,有何相求呀?”老木匠问。“愿拜师学字!”“不敢当,不敢当!”王木匠说着,将光绪皇帝让到里屋,然后指着墙上挂着的字画给他讲了起来,光绪皇帝听得都入了神。接着,王木匠又手把手地教他写起字来。光绪皇帝写了一张又一张,不知不觉地到了晌午。他谢罢老人回到了颐和园。
就这样,光绪皇帝一连十几天都来向老人求教。最后干脆把老人请到了颐和园。老人这才知道这位“小徒弟”原来是堂堂的万岁爷。日子不多,光绪皇帝的字大有长进,心里非常高兴,十分感谢老木匠。
这一天,正是重阳节,光绪皇帝将满朝文武大臣召到玉澜堂。然后命人将一张如匾大的宣纸放在龙案上,接着拿起足尺湖笔,蘸饱松烟徽墨,挥手在纸上写了“颐和园”三个大字。众大臣看罢,连声称好。光绪皇帝端详了好一阵,便叫人呈给慈禧太后,请她一阅。老佛爷看了也十分满意,叫人照此字迹重新做了一块九龙金匾,挂在了颐和园的东宫门中间檐下。直到现在,这块大匾还悬挂在颐和园的东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