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和通州北苑地名的由来
13号线的“北苑站”因临近古代皇家游猎的“北苑”而得名。所谓的“苑”也称“囿”,最初是指水草丰美、林木茂盛,适合饲养禽兽的地方,后来成为供帝王游玩射猎的皇家园林。元明清时期此地为皇族围猎之处,因地处京城北郊而称北苑。当年这一带方圆数十里是草深林密,皇家派人在此饲养了大量的鹿、獐等动物,并建有亭台、水榭,景色宜人。每年的春秋两季,帝王们便来此狩猎,寻欢作乐。清末时此禁苑逐渐衰落,至民国年间,一度为屯兵重地。民国以后,逐渐荒弃成为村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此建设了北苑家园居住区,为京城的超大型社区之一。
八通线上的“通州北苑”,人们习惯上称北苑(发“园”音),据说是从“北园”谐音而得。在通州地区,以“园”字为地名的不少,多得名于清代。那是清朝定都北京后,为巩固皇权,站稳脚步,在京郊大规模实行“圈地”政策。清廷向诸王、勋戚等“赐园地”,并且命令满、汉分居,各理疆界,受雇佣的佃农群居园侧,并以园主的姓氏得园名。后来通州漕运衙署官员也效法帝王,兴建园林,以便余暇时在此休闲,形成村落后即以“园”命名,后谐音为“苑”,“北苑”就是从“北园”谐音而来的。至今通州人说这个“苑”字,也多发二声“园”,很少发四声“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