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放寒假卖春联

2012-08-16 11:11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日报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大吉”。也不是指宣武门外小市,卖日用旧货的、悄悄换“袁大头”的,越来越多,以致显得有点拥挤;这些背后是下世的光景:穷困潦倒、走投无路、倒闭破产。没有谁这样做的时候脸上真的有笑容,心里有阳光。要过年了,把一切都提前了总要在守岁的时候给祖宗献上一点供品,给儿孙一顿饱饭吃应该是吃饺子,家里家外总该见点新。

  学校正放寒假。住宿生回家的回家,投亲友的投亲友,校园顿时显得空落落的。本市的走读生却三三两两嘀咕着要干点什么。前面说的那点节日气氛,就从他们这嘀咕中来。

  原来,他们正盘算着买墨汁、买红纸(砚台、毛笔是现成的),借谁家的桌椅,以便在菜市口一带街头,尽快摆起书案,写好第一批喜庆的春联,拉个绳,摆挂起来,等待第一批顾客做点临时性的笔墨小生意。

  于是,过不了一两天,熙熙攘攘的菜市口街头,向阳的一边,就出现了一道新景观:一字儿排着四五个卖春联的小摊贩每隔三五十步就有一个。主人就是这伙年轻的、正读初中二三年级的中学生。

  他们把手放进棉衣的袖管,尽量装得老成、正经。只是那稚嫩的脸、带点奶气的谈吐,和摊主身份有点不大相称。倒是现场写起字来有的是一个大“福”字,有的是四个字:“招财进宝”、“新春大吉”、“恭喜发财”,有的是中楷“阖家欢乐百事遂心……”、“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等等,显得还算老道,有点令人信服。有人竟围观赞叹。生意就这么来了。

  菜市口距离广安门外关厢不远,那一带多有菜农和送煤的,拉粪的、卖水的、拉杂货的,他们推着车、挑着担、赶着毛驴、马车、拉着骆驼进城卸完货,要买年货回家,都对这些学生娃所写所卖的春联大感兴趣。价钱公道,实打实,全看在眼里,所以顾客放心,生意竟不错。时常是,当天写的,当天就卖完了,以致晚上收摊以前,趁着手暖(天气十分寒冷)不得不多写些,以供明天用。

  春节前三五天街上来来往往人多,是春联销售的高潮。摊主们最忙,手脸冻得通红,写了又写,还互相支援。这是些家境贫寒、功课比较好的学生。除夕晚间摊位收场的时候,盘点起来,每个人都有一笔小小的收入。有的用它补充来年的学费,有的用作春节的零花钱,有的接济家用。心情显然是好的,都有点说不出的自豪感,时或就相互打闹玩笑,那毕竟是生平挣来的第一笔钱啊。

  对于未曾入世的初中生,这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示自己,接触各类人群的一个机会。不过,当时一点也没有这个意识。只是事后感到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非常质朴。从他们所喜欢的春联你会感到,中国老百姓多么渴望世道太平,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如今终是盼到了,尽管不少人还不够富足。再过几年,会富足的,人们确信。一切都不一样了。春联的印制也早已工业化,红纸黑字的,红纸烫金字的,镶着金边的,大的,小的,方的,长的。已无须在年关将近时,受着冻,伏案街头,用手写了。日子开始过得轻松而愉快。十几岁的年轻人,从孩童起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长到这个年纪,大多是应有尽有,有些就竞相奢华,特别是城里的,有的竟以追星、比阔为尚。

  “你不感到生活中少了点什么吗”?有点自知的人这样追问。

  少了点什么呢?

  少了的,不是虚荣奢华、浮躁巧取,而是勤和俭,而是踏踏实实下真功夫,学真知,掌握真本领。

  少了的是这种精神,这种行动。

  一个浮躁奢华的家庭社会也一样,是没有后劲的,那富足也是难以指望持久的。


推荐阅读

北京民俗专家:立春后才是马年 初四出生也属蛇...

立春当天开始才是马年?日前,有网友发帖提醒,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蛇年,这几天出生的宝宝和大家想的不一样,属蛇而非属马,大年初五,也就是立春这一天才是真正的马年。...[详细]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有吃猪头肉的说法,猪头是一道佳肴,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如今北京就有一道名菜叫“扒猪脸”应喝...[详细]

北京记忆 元旦

 元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详细]

走进老舍笔下的春节

一说到北京,总会想起老舍,想起他笔下活灵活现的北京人。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北京的春节记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北京老舍纪念馆从2010年十二月二十三至2011年...[详细]

打冰盏儿与酸梅汤

 “樱桃已过茶香减,铜碗声声唤卖冰”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写的《都门竹枝词》诗赞老北京夏日街巷里用打冰盏儿出售冷饮冰食时的靓景。   冰盏儿又称冰碗儿,是以...[详细]

昔日老北京“摆小摊儿的”

直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北京的胡同里不仅延续着老北京的各种叫卖吆喝声,而且老北京摆摊卖货的也继续经营,共同延续着老北京的胡同景观。所谓“摆小摊儿”的,即指摆摊...[详细]

猜灯谜与吃元宵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最主要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了。正月十五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日:天上一轮明月朗照,人间合家品赏形如满月的元宵,可谓月圆人圆,吉祥...[详细]

放寒假卖春联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详细]

花灯 走马灯 气死风

 正月十五闹花灯,讲究的是一个“闹”字--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祈愿与民俗诸多方面,众多的灯汇聚一起,就是一个小百科全书呢。 ...[详细]

“破五”煮饽饽

正月初五,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这一天,全家要在一起吃“煮饽饽”。“煮饽饽”是什么?破五的“破”是什么意思?破五的来历是什么?商家为什么可以选在这一天开市?   ...[详细]

正月初二回娘家与祭财神

 正月初二,按老北京人过年的习俗,正月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年禧歌谣中还有“正月初二,回娘家”一说。为什么有的地方请的财神是比干丞相?有的地方是赵公明元帅?还有的...[详细]

老北京的冰核和刨冰

 老北京有些大宅门的住户有一种土制的“冰箱”--木制箱子里面贴铅铁皮,可在下层放冰上层放食物。放进“冰箱”里的冰块每天都要更新,以免因融化降低效果。...[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咕咕

 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据《资治通鉴》记载,隋末农民起义时,李密领导的瓦岗军曾在古黎阳也就是现在...[详细]

老北京的果子干

  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有“杏干柿饼镇坚冰,藕片切来又一层。”的诗句,说的就是“果子干”。   果子干的原料主要是杏干、柿饼、鲜藕片和白糖。制法是先将...[详细]

老北京玩具介绍--泥哨

泥哨颇受孩子们的喜欢。老北京泥哨花样颇多,造形有动物、人物,往往同一题材就有多种不同的动态和不同的神态造型。其中常见的有鸡、鸽子、鹰、燕子、猪、狗、猴、鱼...[详细]

分类阅读:
北京民俗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