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百年古村长峪城看社戏
2012年12月06日
小山村的大戏台。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很多人对社戏的印象,都来自鲁迅的小说《社戏》。在昌平区流村镇西北部有一个叫长峪城的小山村,至今仍保留着唱社戏的传统。
长峪城自古就是边关要塞、军事重地。村子北面有一道山梁叫黄土西岭,海拔1400多米,山梁上有2300年前建造的燕长城,是北京地区海拔最高、年代最老的长城。传说北宋年间,杨六郎与草寇王百万曾在此地交战,而今尚留有看狗台、拦马墙、杀亮沟等古迹。明代时,长峪城正式建城,与镇边城、白羊城并称边关三城,是京师防御的重要隘口。虽历经风剥雨蚀,村前古城墙、垛口、瓮城上的旧迹也还依稀可见。村民依山势起屋,高垒的石墙和稀疏的栅栏围起一户户人家,前后相接,结构紧凑。
村西有座永兴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前殿是十八罗汉殿,后殿是三位娘娘殿,门前古木参天。寺中悬挂着明朝时期的铸铁大钟,高1.6米多,重1000多斤。钟声响起,悠扬悦耳,能传到十几里外。当地村民说,在不同时期,大钟曾发挥过不同的作用。寺里香火旺盛时,每天晨钟暮鼓,恰似西方极乐小世界。抗日战争时期,只要石头岭上的“消息树”一倒,大钟就连响几十声,人们会立刻躲进深山,逃避日本鬼子的杀戮。在和平年代,如果钟声连响几十声,人们就知道庙里要上演大戏了。
长峪城唱社戏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每年正月和一些农历传统节日,社戏都会在村中上演,既是一种娱乐聚会活动,也是为了祭拜土地爷等各路神仙。
社戏演员都是本村村民,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装扮行头样样不缺,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唱念做打也绝对是有板有眼。由于邻近河北,戏种源于河北梆子,但经过数百年的演变,曲调又跟河北梆子不完全相同,村民称之为“山梆子”。曲目都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有《辕门斩子》《四郎探母》《下河东》《王宝钏》等二十多出。
唱戏的场所是永兴寺中一处硬山单檐大屋,三面围墙,台口敞开。每逢社戏演出之际,四邻八乡的村民成群结队呼拥而来,早早在戏台下坐等,卖小吃和杂货的小贩也蜂拥而至,叫卖声不绝于耳。孩子们围着戏台嬉笑打闹,还有调皮的孩子不时掀开后台的帷幔偷看演员化装。锣鼓点响起,台下渐渐安静,昏暗的灯光下,几位年过六旬的老人画着浓艳的妆容,穿戴厚重的行头,咿咿呀呀地登场了。剧团老戏骨孔繁荣年过八旬,穿戴近20斤重的头饰和戏服却依然声音洪亮,身手敏捷。
尽管现在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往日热闹非凡的戏台渐渐失去了对青年人的吸引,但长峪城悠远的历史、古老的风俗对摄影爱好者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每逢周末,来登山寻古的城里人就会挤满村庄。社戏也改变了过去只在节日演出的老风俗,只要碰上喜庆日子或是有游客点戏,农民演员们都会聚到一起,兴致勃勃地演上一回。游客如果想在晚上听场社戏,可以在上午预约点戏,每场费用800至1000元不等。
游玩中自然不能少了美食,长峪城的猪蹄宴是一绝,红烧猪蹄每天卖多少就炖多少,从不过夜,所以如果想品尝,最好提前预订。(杨波 陈敏姬)
【温馨提示】
电话:13910601858
公交:德胜门乘345路到昌平北站转乘33路即到
自驾:京藏高速陈庄路口出,经过南口镇西行至流村镇,经过高崖口翻山,过了马刨泉后2.5公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