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江亭观赏鱼花卉市场关闭
2015年12月31日

陶然江亭观赏鱼花卉市场关闭
14年市场明起停业
商户刘岚一早来到了自家的玻璃小房前,打开门锁,点亮鱼缸前的灯光。她的鱼屋里,上中下层叠地摆着几十个大小鱼缸,连地上都摆满塑料盆。而今,大部分鱼缸已经连水都放干了,只剩下一些小鱼。
刘岚对面的一排商铺,有些连门都没打开。“他们前几天都已经搬完了。”在市场里记者转了转,约有半数的商户已经搬走,玻璃门里只剩下闲置的旧货架子。
市场的另一端,卖植物盆栽的商户们正在甩卖,很多附近的居民得知市场即将停业,大早就来“捡点儿便宜的”。商户马先生说,这个市场开业于2001年12月,至今已满14年。刚开业的时候,由于市场位于小胡同里,生意并不好。直到最近几年,生意才好了起来。
胖丫头20年干没了四个市场
“丫头,找好地儿了吗?”一位老先生问。
刘岚被老主顾们亲切地称作“胖丫头”。说是丫头,其实刘岚也已经41岁了。21年前,刘岚从插花专业的职高毕业,便跟随者“内退”的父母,在和平西街旁的市场里,支撑一个观赏鱼店。进货的地方不算远,就在今天的东三环燕莎商场北边。如今繁华的东三环畔,当时还是农村,有人在那里做观赏鱼批发的生意。
90年代后期,刘岚的母亲在东郊市场开设了观赏鱼店,她的嫂子则在天坛北门北侧的花卉公司院内市场租了摊位。家人照顾摊位的时候,刘岚便到处跑货源、做些鱼缸水族维护的生意。2001年底天坛北门的市场停业,一部分商户去了十里河,刘岚和家人则来到了陶然江亭。此前和平里的农贸市场、东郊市场也已经停业。
“我干了20年,这是第四个市场。马上也要没了。”她问过一些朋友,如今连三环边上的一些市场,也有了改造搬迁的消息,考虑到开店要投入十多万元买鱼缸、做上下水,她也不敢随便租店,何况还要考虑租金的成本呢。
部分“活物”商户流离失所
记者注意到,市场里卖观赏鱼的商户,除了少量商户在其他市场还有摊位,都说没有找到地方。花卉商户也如是。
“‘玩’的氛围,那肯定还得说城里啊。”卖花卉的摊位前,一位摊主把剩下的二十来盆花规整到一起。“不干了,从那时候摆摊,后来来到这个市场,快20年了,我自己岁数也大了。”
岁数大了的不仅是市场、商户,也有顾客。77岁的刘永年,生在宣武门,长在虎坊桥,如今就住在数百米外的黑窑厂小区。早已消失的南横街鱼市,曾经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改革开放之后,这些花鸟鱼虫逐渐恢复了。岁数大了之后,冬天听着蛐蛐蝈蝈叫,我就老想起当年城根底下摆摊的人。”城墙拆掉之前,城根下聚集着一些黑白铁、修鞋、锔缸、卖蝈蝈、卖小金鱼的小商贩,那里也是旧时孩子们的乐园。
前些年偶尔还去十里河、潘家园转转,而今,刘永久腿脚已经不灵便,即便是这个距离他家不过几百米远的市场,如今也不常来。“这个市场没了,我也就不玩啦。”
今年京城送走了多少往事?
从年初说要停业,到今天最后一天关门。眨眼间,一年又过去了。这二年,早市一个接一个停业;从今年年初石景山游乐园的摩天轮停业,到报国寺市场改造,紧接着,天坛周边简易楼、宏建北里等棚户区开始拆迁,首钢东门不再是长安街的最西端,再后来,红桥天乐玩具市场停业,廊房二条正阳书局搬走,地安门天意市场停业。到了今年最后一天,又送走了陶然江亭观赏鱼花卉市场、动物园聚龙服装市场。就连用了不知几百上千年的煤炉,从今年起也告别了我们的生活。今年我们还告别了常人春、面人汤等民俗文化界的老先生。
音像大世界重新开张了,更像是一个京剧俱乐部;新成削面馆带着怀旧的色彩,搬进了曾经首都照相馆的小楼;东单菜市场在和平里重新开业。您逛东单菜市场的时候,是否想起了那些摆放蔬菜的柜台、一身蓝布工作服的售货员?如今,它已是商品琳琅的超市,刷下手机就能付款。
没有了陶然江亭,人们可以去十里河、北沙滩的花鸟鱼虫市场;没有了动物园服装批发,我们有专卖店、淘宝;没有了煤炉,我们可以普及电采暖。生活从未离去,只是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存在。这些存在,凝聚着追赶新时代的脚步。也许上面说到的,既不是您家附近的设施,也不是您的兴趣所在;但是,它们都是这座城市的肌理。
生活的改变,总是在不经意间,但突然回头一看,原来已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