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亲子过大年!正月逛庙会 十五看花灯 清真美食在牛街
2019年01月07日

我从小生长在宣武区菜市口一带,从记事开始就对这里有不解情缘。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都和我当年一般年纪了,我的家还在这里,只不过由平房换成了楼房。过年的时候,北京五环以外除了能听到放炮声,很多外地人都回老家过年了,交通顺畅了,街上人少了,却显得空旷而寂寞。唯有北京的老城区,宣武、西城、崇文、东城,还一如继往地热闹繁华,因为这里有很多北京土著老居民,他们的根在这里。同时留下来的,还有那些老习俗老传统,一些历尽沧桑终究被保留下来的老街,散发着历久弥新的京味儿,就着过年的气息,带给我们很强烈的年景儿。
到最有特色的厂甸庙会逛半天
正月里有很多庙会,但凭着我的经验和经历,我会带孩子去厂甸庙会。厂甸位于宣武区(现在叫西城区)虎坊桥琉璃厂街,向南接虎坊路,向北接和平门。琉璃厂街平时是卖古玩字画儿的,是一条商街,著名的荣宝斋、一得阁、张大千画廊、中国书店等都开在那里,曾经是响当当的古玩一条街,有着巨大的历史经济价值。宣武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在这条街上,宣武区最好的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宣武区最好的中学——师大附中,都云集在这条全长1000米左右的街上。还有中华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总店,也在这里,它应该是全北京唯一一家收服务费的全聚德,档次比较高。
而在正月的几天里,街上一切的店铺招牌全部歇业,公交和机动车上午半天绕道而行,在这里隆重举办最有特色的厂甸庙会。为什么最有特色呢?凭着我的经验,你在这儿可以看到其他庙会见不到的手艺,比如:耍中幡、踩高跷、舞狮子、吞火球、还有天桥的各种小把式,我甚至还看见过卖大力丸的,特别逗。这些老手艺,一般的庙会都不可能轻易见到。很多庙会都是卖小吃的,厂甸庙会也有,各地的特色小吃,你都可以边走边吃,如果不怕吃坏肚子的话。也有卖小玩意儿的,都是哄孩子的玩意儿。球球姥姥就特别爱在庙会上买些小玩具送给孩子,而且还是庙会最后一天去买,大甩卖巨便宜。
带孩子逛厂甸庙会,你千万别开车,没有地方停,坐地铁和公交都特方便,很多线路直达。庙会上那些耍把式卖艺的节目,大人孩子都爱看,看着新鲜。厂甸庙会是免费的,不收门票!这一点真是让人欢喜哦。我不建议在庙会上吃东西,尤其是孩子,虽然看着特香,但是极不卫生,逛一上午,看够了玩累了,推荐去一个特别特别值得吃的地方,离厂甸还近——牛街。
北京最地道正宗的清真美食在牛街
毫不夸张地说,北京城回民小吃的精髓都在这条四百多米的牛街里,而牛街里每一家有历史的馆子,我是可以闭着眼睛说出它的故事的。我的姥爷曾经是牛街里的一位骨干,他创立了牛街清真书报社,并且是著名的牛街礼拜寺里的重要人物,重要到经常进人民大会堂开会的程度。这些是听我姥姥说的,而我自己经历过的,则是在我比我儿子还小的年纪,有一次全家祖孙三代人全被请到礼拜寺过开斋节,作为上宾,吃到了我人生中第一顿超级美味佳肴,我穿着我最喜欢的绿裙子白衬衫,拍了一张马氏全家福。也就是从那时起,我领略了清真美食的真谛,激起了我灵魂中对于美味的无限追求。
从牛街北口说起。鸿顺轩,在牛街寸土寸金的地盘,它是唯一一家有停车场的饭馆,菜的风味是清真菜,炒菜很地道,清真传统菜肴都有,有一种果木大烤串很有特色,是用树枝串起羊肉烤的,羊肉的鲜嫩就着果木的香气,吃起来很有风味。我是个清真菜的资深吃货,一般的菜我就不介绍了,专说每家饭馆有特色的地方。鸿顺轩是很家常的菜馆,饭菜滋润,就餐环境也舒适,价格适中,还有特色菜肴,现在我家里聚会一般都来这里。
鸿顺轩对面是大名鼎鼎的吐鲁蕃。毫不夸张地说,吐鲁蕃餐厅这几个字在宣武区至少有四十年的历史,我特别小的时候,当时还是国营饭馆的天下,牛街还是被无数大杂院充斥的东倒西歪的小胡同,我三姨就偶尔带着我到牛街口外的吐鲁蕃改善生活,在当时几乎绝无仅有的私营饭馆里面,名气就已经在北京土著中响当当了。后来北京市政府改造牛街,高楼大厦建起来的同时,吐鲁蕃也终于适应民意搬进了牛街里面。从那时开始,它才真正名声远播。现在的吐鲁蕃,是以海鲜为主的传统清真菜馆,里面的服务员都是新疆人,很讲究,营业时间很苛刻,晚餐下午五点之前不接客,午餐仅十点到两点,吃不完也得走人,早餐五点半开始就有人在门口排长队,门前少许车位即使就餐也要交停车费。就是这么牛,因为口碑好啊!我当年的婚礼就是在这里办的,它是牛街里最有面儿,也最美味的饭馆,没有之一。当然价格也很有挑战性,不便宜。
但即使大名鼎鼎的吐鲁番,也不是牛街最资源元老的饭馆,这个名号应该留给——聚宝源。聚宝源火锅店在清真超市南面,是个拐角,也可以说是个很小很不起眼的火锅店外加肉铺。聚宝源火锅店是铜锅碳火,肉好,料好,火好,烧饼好,平均吃一顿火锅需要排一个小时队,夏天晚上十点钟还经常排着大队在叫号。在这里吃涮羊肉的一个缺点是,吃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是烧碳火,容易一氧化碳中毒,我有时吃时间长了就会感觉隐隐头疼,我觉得不适合带孩子吃。聚宝源当年是牛街里唯一一家国营肉铺,专营牛羊肉,那时家家户户买肉都得提前去排队,我就经常被姥姥派去买肉馅,现在的聚宝源肉铺前仍然是天天排长龙,早就名声在外了。如果你来一趟牛街不带回几斤聚宝源的牛羊肉,也是一憾事。
聚宝源马路对面,是专营清真小吃的洪记。炸糕、糖耳朵、肉包子、菜团子、松肉、肉粒、切糕,所有清真小吃应有尽有,也是逢到周末门前挤得水泄不通。洪记小吃是牛街老字号,但我妈说,老街坊们以前都管他们家叫臭鱼洪,那时经常倒腾带鱼。洪记经过多年的家族经营,现在做得风声水起,专营清真小吃。虽然我妈不喜欢他家的吃食,说偷工减料不地道,蒙外人,但我还是经常被那些熟悉的香喷喷味道勾引得买着吃。现在能做出那么齐全清真小吃的店真是不多了。
顺着洪记往东拐是输入胡同,这条胡同现在简直就是牛街的非法停车场,尤其到了周末根本就是此路不通车。但你必须步行进来,很多美味藏在里面呢。宝记豆汁店,现在也是经营清真小吃的多元化店铺,豆汁、焦圈、金糕、炒红果、盆糕、驴打滚,都很地道,如果你去的时候正赶上还没有卖光,就带回去一点儿吧,肯定错不了。再往里走还有个年记,做酱牛肉、牛肚、羊杂碎是一绝,他家只要还没卖空,你就无须再去第二家买熟肉了。输入胡同也就二百米长,道路两边都是肉铺和卖小吃的,但基本都是这几年新起的铺子,没什么讲究,我都不会光顾。但在快到胡同东口有一家肉饼店,门脸小得只能容下烙饼的师傅,可是开张即排队,排队也未必能买得上,就好吃到这个份儿上。
顺着输入胡同向右拐,是教子胡同的一片店铺,靠右手有卖烧饼夹肉、肉包子、烧鸡的小铺子,都是祖传手艺,好吃到爆,排队为证,我见过有开着大奔来买六块钱一个的烧饼夹肉的。靠左边有个天客来饭馆,有个大顺堂,也算是牛街的老店,做清真菜都很地道,都是牛街的老回回开的店,我妈特别喜欢这两个馆子,说菜做得好吃,价格也好。在教子胡同最北口,也就是牛街东里东门,有个穆德楼,我觉得面食做得极好,以新疆菜为主,羊肉串好吃,烤囊也可以尝试。
牛街主街、输入胡同、教子胡同,组成了牛街美食一条街,我每次回娘家的时候,不是去撮一顿,就是要带回些好吃的。我总是跟我老公很委屈地诉苦,跟你嫁到石景山,我每天得少吃多少美味啊,亏大了。牛街里,无论怎样改建,都饱含着无限美味和我的美好童年。
陶然亭公园游园老少皆宜
从牛街吃完一顿地道的清真饭,亲子家庭不必急着回家,可以一直往南扎,开车十分钟到达陶然亭。陶然亭在宣武区的地位和名气,甚至可以和天坛相比,至少在我这个小孩心里是这样想的。天坛是老年人散步的后花园,陶然亭是小孩的游戏乐园。正月里有庙会,元宵节有灯会。老传统在这里都有影子。但它还特别招孩子喜欢,因为游乐项目特别多,有的需要花钱,有的则免费。著名的瑶台、华夏名亭园都值得一看。我记得特清楚,这里有一个鸭子家庭,大鸭子带着六只小鸭子,在华夏名亭园附近的水域活动,还经常上岸,一本正经地排着队在路人眼前穿过。但是很多年都没有人打扰过它们的宁静生活,只是静静地看着它们,被传为佳话。陶然亭北门有很多老人和孩子写地书,这里怎么那么和谐呢,动静结合,老少相宜。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有庙会,有灯会,有嘉年华,什么都不落,古老而时尚。陶然亭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公园,我觉得它和别的公园不同,有一种很浓的文化在里面。
听说陶然亭以前是周恩来和一群革命者举义的地方,位置就在瑶台,现在是个茶馆。不过这并不吸引人,大家喜欢它是因为里面特别大,有山,有湖,我上小学时还在这里比赛过长跑呢。现在里面修建得特别好,绿化很全面。公园里还有卖贴饼子呢,有玉米面和黑豆面的,那贴饼子外焦里嫩,吃了之后真是包治百病(我胡说的哈,因为我太爱吃了)!
陶然亭再往东,有天坛公园,有自然博物馆,往南有大观园,往北有前门步行街,带孩子都有的玩儿。不过一天根本转不完,顶多玩两个地方,今天就先止步在陶然亭。我这个宣武区土生土长的胡同大妞,会慢慢带你转悠,讲讲这些北京老城区的历史故事,和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