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

2019年03月11日

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芝麻胡同》,不知道大家都看了吗?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
作为北京本地万事通的艺绽君看到这种题材,当然是从头到尾追看下来了。不过,艺绽君今天不打算和大家聊剧情,也不打算聊演员,而是想聊聊这部剧里的北京话。
自打去年《情满四合院》播出以后,京味儿剧成了导演刘家成和演员何冰身上的某种标签,这次由原班人马打造的《芝麻胡同》同样如是,不仅重现老北京风貌,而且特别强调剧中地道的北京味儿,尤其是剧里角色们的台词,也比《情满四合院》的京味儿更为浓郁。
有不少观众,尤其是南方观众看剧时,可能对剧里的俚语会有些方,毕竟这些年纯正的京味儿影视作品真的不多,剧中大量的北京话连老北京人自己也逐渐生疏了。有观众调侃说,看部剧跟参加一场北京方言考试一样,抽不冷冒出的俚语真叫人犯蒙,堪称“北京话十级考级测试”了有没有?
话不多说,按照以下评测标准,你大概在第几级?
入门级:单词
楔(xiē)死
释义:原义指把楔形物插入或捶打到物体里面,北京话里指打人。
撂(liào)地儿
释义:演出节目,一般是传统古典戏法。
来源:北京的“撂地儿”除了临时路过打把式卖艺的,还有固定地点卖艺的。很多说相声的、唱戏的、唱京韵大鼓的演员成“角儿”进堂会进戏台剧场以前,都有过“撂地儿”的经历。
剧中俞老头除了板凳还有个喝茶的桌子,应该就是和儿子常年“撂地儿”的打把式卖艺。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
打镲(chǎ)
释义:在戏曲里,镲(音chǎ)的正字为“钹”,是一种打击乐器,一般为铜质,两件,演奏的时候相互合击,发出悠悠音响。
北京话及天津、唐山的方言里,这个词指拿人开涮、开玩笑,还有让某人难堪的意思。
里格楞
释义:意为猫腻,哩格儿楞源自京剧的过门儿伴奏,如京剧《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坐宫院自私自叹”一句的前板伴奏,简化后的形容就是“哩格儿楞”。
《芝麻胡同》中俞老爷子跟严振声夫妻说的这句话,意思就等同于说“别跟我耍心眼”。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
高碎
释义:茶叶。
老北京人喝茶讲究的除了茶叶的味道与清香,还有形状。茶叶碎末无法登大雅之堂,但不影响茶叶的味道,所以茶叶铺里好茶的茶叶末也会包起来便宜卖。叫茶叶末不好听,为了保全来买茶叶末的主顾的面子,起名叫“高碎”。
公母俩
释义:北京方言指夫妻一对。
造句:小黑子、宝凤公母俩是严振声看着长大的。
逗闷子
释义:东拉西扯没有任何正经事,也叫“逗咳嗽”。
造句:郭秉聪特别喜欢和严振声逗闷子。
伍的
释义:等等、什么、之类。
造句:沁芳居的酱菜种类很多,八宝酱菜、甜菜甘露伍的。
老家儿
释义:指长辈,多指父母。
造句:严振声和牧春花结婚,老家儿都是同意的。
进阶级:特定词
菜市口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剧中严老板挨打还嘴硬时说过一句话:“这离菜市口特近”,其实意思就是在嘴贫不怕死。
菜市口是过去对犯人斩首示众的地方,老北京人以此吓唬不听话的孩子,菜市口的威名比钟馗啊、大灰狼啊什么的大多了。
大尾巴狼
剧中严老板给牧春花道歉,提到了“大尾巴狼”。据说大尾巴狼因为尾巴大,在狼群里一眼就能看到,因此十分突出显眼。但实际上它只是尾巴大,未必在狼群里地位高。
北京话里装大尾巴狼其实就是“装相”的意思,不算骂人的话,却有贬损的意思在里面。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这句话在剧中是牧春花所说,其实是一句很励志的话。家雀(jia qiao)是麻雀的意思,是北京最常见的鸟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瞎眼麻雀也有能生活下去的方法,就是“天无绝人之路”的意思。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
考证级:习俗俚语
“卖冰的以后每天结现钱,省的他瞎画道道。”
《芝麻胡同》设定的年代是1947年,那时候老北京还有不少清朝遗留下来的习俗。像这句中的“画道道”,如果不查一查,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都未必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实“画道道”的意思就是赊账,这种画道道的习俗是从清末开始,八旗子弟没落后,很多旗人无法当时付账,就向买卖人赊账。
买卖人就会在八旗子弟的人家门口画“正字”,也就是“画道道”。等到旗门大爷的“每月俸禄”领到了,再慢慢按照门口的赊账道道还钱。
搭棚子和鱼缸
以前老北京住四合院的人,都是很讲究的人,老北京对这种小康之家的描述,有一句话就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剧中有个串场环节,就是夏天搭凉棚,丫头宝凤就嘱咐搭凉棚的师傅要留心院中的鱼缸,其实也暗示了严家算是当时还不错的家境。
京人三嘴
《芝麻胡同》的台词如同北京话十级考试!快看你在第几级?[墙根网]
剧中提到的“京人三嘴”,其实是旧时候老北京喜欢的小吃。“虾油、卤椒和臭泔水”这三样,现在的北京小吃里最常见的其实是“臭泔水”,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豆汁。另外两样中,虾油是一种调料,可以吃羊肉时蘸着吃,也可以配上辣咸菜,用来喝豆汁时搭配。这三样东西的共同特点是闻起来都有点臭臭的,不过却也是以前老北京人喜欢的。
看完这么多剧中台词,不知道你的北京话大概在第几级?
艺绽君也再剧透点幕后的故事,大家听着剧里演员的台词地道,发音准确,其实和这次《芝麻胡同》的班底有关。剧中主演及配角中就有不少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像饰演酱菜铺掌柜严振声的何冰、饰演太太林翠卿的刘蓓、饰演俞老爷子的毕彦君、饰演郭秉聪的毛乐,以及饰演军官吴友仁的海一天等。
就连《芝麻胡同》的导演刘家成及其摄制组,也大多数由北京人组成。剧中饰演牧春花的王鸥来自广西,她一开始进剧组时,根本听不懂大家在聊什么。为了“啃”下牧春花这个角色,她不仅提前找相熟的京籍朋友给自己“磨耳朵”,还在等候拍戏的间隙跟着大家练口语。
刘家成导演则表示,其实对于王鸥的北京话没有要求太多,大部分时候用普通话就行,而在个别的字词上就要卡准。在同剧组演员和摄制团队的帮助下,拍完这部戏的王鸥,都能和京籍演员们聊天递葛(北京话:耍贫嘴、逗贫和开玩笑)了。
最后再来一个大招,传说中北京话的儿化音是一个标志,但很多老北京说“儿”字并不是随便乱加的,读读下面这段北京话,你能正确读下来吗?
“酒糟鼻子赤红脸儿,光着膀子大裤衩儿。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灯下残局还有缓儿,动动脑筋不偷懒儿。黑白对弈真出彩儿,赢了半盒儿小烟卷儿。你问神仙都住哪儿,胡同儿里边儿四合院儿。虽然只剩铺盖卷儿,不愿费心钻钱眼儿。南腔北调几个胆儿,几个老外几个色儿。北京方言北京范儿,不卷舌头不露脸儿。”
这些北京话你听过吗?
推荐阅读

《芝麻胡同》原型六必居有多少股东,一股东因重建有...

六必居传说是由三家赵姓开办的,这三人是山西临汾西杜村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三人,被称为老三门。当时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1955年合营改组时...[详细]

京味年代剧《芝麻胡同》开播 何冰刘蓓王鸥酱菜铺...

由何冰、王鸥、刘蓓主演的年代剧《芝麻胡同》今晚将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双台联播,爱奇艺全网首播。《芝麻胡同》是导演刘家成继《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详细]

那些濒临失传的老北京话,您还会说吗?...

自打北京土语诞生以来啊 就独得全国人民的恩宠 我告诉北京土语 一定要注意低调 可是北京土语非是不听呢 就这么高调,高调,高调 这不,从字母A到Z,北京土语 又开始展现...[详细]

北京探索开课"拯救"老北京话

昨日(5月31日)上午,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同时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和城市版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一)》(下称《报告》)。据...[详细]

您知道老北京话里“鸡子儿”与“鸡蛋”的区别吗?...

我小时候是把鸡蛋叫作鸡子(读儿音)的,不但我这么叫,家里人也这么叫。想吃炒鸡蛋了,大人们会说今天炒俩鸡子吃吧。过生日那天家长也会说,今天你得听话,待会儿给你煮个鸡子...[详细]

老北京话里的动物们

 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的市民,我们在回忆儿时美好时光的时候,还能想起那些现在少见或已经消亡了的小动物朋友们吗?蚂螂、唧鸟儿、户帖儿、老家贼、臭大姐、铡草妞...[详细]

老北京话中读生死

渴望长生,好多人还是陆陆续续走了,谁都没做到——从皇上到贫民。 犹如逛菜市场,买着没买着可心的蔬菜,最终都要家转,候着散市更耽误工夫,且谁也不能给您签一张...[详细]

品品北京话

侃   侃与老北京的相声不同, 话语的喻体往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界里的生物,而是政治术语。所以北京流传民间的政治笑话也最多。多年前《北京晚报》曾刊...[详细]

老北京话

[老北京话] 爱…不…:习惯联用,两个省略号可换动词与形容词。“爱”在这里不是其本意,与“不”是呼应的关系。该词的意思是听之任之,顺其自然,与自己无关,不用去管。如...[详细]

台湾人把“和”字念成“汗”竟是源于老北京话...

台湾人把“和”字念成“汗”竟是源于老北京话 与台湾人有过接触,或者看过台湾电视新闻或者电视剧的大陆人,无不惊疑地注意到台湾人在用到连词“和”的时候,发音...[详细]

老北京话的八特点

北京方言除了“儿化”韵,还有哪些特点?这里概括出如下8点:[详细]

说说老北京话(北京方言)

北京话的缺点是啰嗦,著名相声表演大师侯宝林在相声《戏剧与方言》里列举了河南话、上海话、山东话、精炼的北京话和啰嗦的北京土话在同一件事(夜间如厕)上面的实例...[详细]

老北京话不单单是“儿化”韵

北京方言除了“儿化”韵,还有哪些特点?[详细]

消失的北京土语

[老北京话] “打了瓦了”、“腰里硬”、“拿翅儿”,这样的北京土语你还知道多少?又有多少人能说出它们的确切含义?“这些北京的土语都快消失了。”从小到大一直生长...[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