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这样过重阳,其实很多有户口的人都已不记得了
2019年10月07日
重阳吃糕,是老北京人不可或缺的习俗。糕寓意高升、高中、高寿,意义深沉;到高处把酒临风,吃糕望远,浪漫满怀。
作者:李永俊
资料图 王金辉 摄
在我的童年时代,重阳节这天,常有走街串巷的小贩叫卖小枣切糕,还可见到一些手提贴有红纸蒲包的人访亲问友,明显比往日多几分热闹。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同院六七户人家,从事着五行八作,虽然大都生活清贫,但邻里间十分友好,不仅平时乐于彼此往来互通有无,逢年过节,谁家有了好吃食更会互相赠送。
重阳之际,正是秋粮水果收获之时。大院东屋的闫家是矿工,重阳那天,闲职的闫老爷子总会毫不吝惜地给邻家小孩送上一碗山里红、大红枣。西屋当职员的吴家,从老家弄了些黍子,也会把自己磨得的黄米面送给各家用于蒸年糕。南屋的刘大妈,养家糊口全靠两头骆驼运煤碳,比较贫困,但也不忘将储存的核桃、杏干送给各家各户。谁家煮了玉米、买了白梨,也一定拿出来让邻居们尝个新鲜。
那时,几乎家家都会蒸发糕。我母亲变着法子把发糕做出花样,有白面发酵后层层加果馅、豆沙的千层糕,有江米放入果料做的切糕,还有用江米面、黄米面加红枣、瓜仁、青红丝蒸成的多色花糕。这些发糕香甜松柔,非常可口,母亲经常将它们送给同院的孩子们,大家同吃同乐。
拿着不同水果,吃着各色花糕,孩子们欢蹦乱跳。
大院的重阳节还有一种风俗,就是晚餐凑在一起吃。几户人家提前约好,把各自做的食物端到一张大桌上。夜幕降临,灯光闪耀,几家人围坐一起,同饮二锅头、菊花酒,同吃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