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鲁班胡同的鲁班馆与鲁班祠

1970-01-01 08:00 来源: 墙根网 / 北京晚报
鲁班胡同的鲁班馆与鲁班祠
鲁班胡同的鲁班馆与鲁班祠

鲁班胡同的鲁班馆与鲁班祠
鲁班胡同旧址今貌

  现如今,谁要是想找鲁班胡同,就不用忙活了--连一点影您都见不到了。这条胡同早在1958年就拆得只剩下了半条胡同,倘若不是真有一把子年纪的人,已很难说出鲁班胡同的全貌了。

  鲁班胡同位于天坛公园北面的金鱼池地区,胡同大致呈南北走向。胡同北口通珠市口东大街,是现在的珠市口东大街与祈年大街十字路口的西南角;胡同的南口至东晓市街西口。过去,鲁班胡同的北半部主要是民居四合院,南半部多是店铺、门脸,住户基本上是有各种手艺的匠人和商人。这些手艺人有木匠、泥瓦匠、油漆匠、铜匠、鞋匠、染匠等,商人有开硬木家具店的、开煤铺的、开染坊的等等,更多的是穷苦的打工者。

  胡同的北半部曾经有一座鲁班祠,混迹于民居之中。据见过鲁班祠的老人讲,鲁班祠坐西朝东,有正殿一座,两侧各有一座配殿。鲁班爷被供奉在正殿中央。祠前是三座山门,门前是一个大院,院子北墙处有一排平房,约有二十余间,东侧是院门,比胡同地面高出不少。这个院子便是鲁班馆。

  鲁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公输,名般,古时“般”与“班”通,人多称他为鲁班。鲁班是古代的能工巧匠,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甚广,据说许多发明创造来自于鲁班,尤其是木匠行业将其尊为祖师爷。后来,更有石匠、泥瓦匠、油漆匠等也通通尊其为祖师爷,并将他神化,成为中国工匠们敬拜的神仙,中国各地均建有鲁班祠、鲁班庙,供人祀奉。

  鲁班胡同的鲁班祠历史悠久,相传是修建北京城的工匠们集资修建的。2003年,在鲁班胡同的建设拆迁过程中,曾挖出过一块石碑,两米多高,碑身、碑座保存完好,碑文比较清晰,碑上刻“重修仙师公输祠碑记”,记录了光绪六年(1880年)二月初十至六月十八,历时四个多月间重修鲁班祠的情况,并于光绪六年八月设立此碑。由此可见,这里确曾是古代工匠们的神圣之地,他们供奉鲁班爷,希望得到神灵的庇佑,希望行业兴旺发达,他们甚至把家安在了这里。

  在清代,鲁班胡同曾称铁香炉,民国时改叫鲁班馆。民国时期的鲁班馆已是木、瓦、石工等行业祭拜祖师爷、行业集会、行业管理的中心,但1949年以前,鲁班馆已破败不堪,各业凋零,就连鲁班祠的配殿也成了巡警阁子。解放后,这里曾称鲁班阁胡同,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在这里等活、接活。

  胡同里的店铺多是硬木家具店,或硬木家具厂,既做硬木家具,也修理、翻新旧硬木家具。1958年,为了北京市的通讯建设,鲁班胡同的北半段拆掉了,鲁班祠被全部拆除,建起了北京市电话七局。不知是什么原因,当年拆迁时,鲁班祠的重修碑被就地掩埋了,使我们今天还能有幸看到这一文物古迹的实物存留。几年前,这块碑石曾被保存在明城墙遗址公园文管所的院内。

  “文革”后,鲁班阁胡同改名为鲁班胡同。随着进一步的建设拆迁,昔日的鲁班胡同已彻底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正在建设的新楼和一个单位的大院子。前不久,我们在设计现代的两排楼房之间,看到了一座正在建设中的中式庙宇大殿样的建筑,坐北朝南。虽然与周围的高楼有些不协调,但是让人联想到此地曾经有过的鲁班祠和鲁班阁,以及鲁班胡同。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城事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