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京的旅游景点和公园,很多都是拿皇帝建造的御苑坛社作为公园,昔日帝后游兴场所,今咸为市民宴乐之地。正是这种让北京人自豪的“文化资本”,由皇家禁地到公共园林,公园见证了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的成长历程。这些地方不仅是北京市民,外地游客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记录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孕育了社会变迁的种子。
皇城与紫禁城
这座融汇了中华民族古代建筑智慧的皇城,沐浴了近千年的风雨春秋,依然以其雄伟的气势和辉煌的建筑屹立在古都北京的中心地带。根据北京行政区域归属,以中轴线为界,皇城只有大约三分之一在中轴线以东,其余三分之二都在中轴线的西边。
皇城的近三分之二在西城区界内,给西城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皇城之山为西城独衔,皇城之水为西城尽揽。观皇城之山赏皇城之水,只有在西城,才有这景色。游皇城园林访皇城庙宇,西城也是最多。皇城建筑座座体现了恢弘瑰丽,皇城胡同处处渗透出典雅精致。
皇城与“六海水系”
中国古代城防体系的规制是:有城墙就必有护城河,北京的“六海水系”对于北京城的意义重大。“六海”中的“海”,不是我们常说的大海,这个词是早年进京的蒙古族和满人称呼湖或者水泡子的名称,北京城的水面最早只是元大都大小不等的积水之地,北京自元代起,各朝代建都时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来引水进入北京城,使皇城水域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北海、南海、中海、什刹海等活水。而“海”这种称谓一直沿用,老人们习惯称皇城的大小湖泊为“海子”,伴随着几十代人保留到今天。
北京的水,美就美在活水的引入形成了水系,这座背负着厚重历史的古老皇城就是因为有了水才变得更加鲜活,人们的平凡日子就是因为有了水才更添情
景山的位置在北京城中心,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依“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之说,旧时的都城不能没有山,在紫禁城之北玄武之位,当有山,而“京”字的原意既是推土成山,所以就堆出了这座人造土山。景山有过不少名字,初时叫做万岁山,朝代更替,都城中心的“后苑”地位一直未变。几百年过去了,那座土堆出的小山已经是北京内城最高的地方,中峰高44.6米,在山顶上可以俯瞰紫禁城全貌。
历史无情,封建帝王想万岁,却一代代的在景山被埋葬。那正是: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都付泥土中。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的是北海的波浪。
北海公园,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已有上千年历史。
从乾隆六年至三十六年(1741-1771年),三十年的精心营造,耗费二百三十二万两白银,把北海公园建造成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誉为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是公园内的著名景点。
北海公园风光旖旎,一派诗情画意,它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阔达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精华。
团城与北海大桥
北海团城是金元时期皇帝在太液池中用砖垒砌成的一座带雉堞的环形砖城,是皇室帝后观景游乐的小岛。据说当年金章宗与爱妾李宸妃最喜流连于此,曾留下“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的千古趣对。
团城拥有承光殿、玉瓮亭、渎山大玉海、白玉大佛、“遮荫侯”与“白袍将军”等古迹,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城堡,距今已近600年。团城青砖和地下涵洞中的秘密 —— 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被称为“生态奇观”耀眼于世界古迹之林,至今仍在服役。
先农坛
北京先农坛不是冠着先农坛名儿的体育场,是和天坛一样历史悠久的皇家经典规制祭坛。与天坛相对的那一大片建筑群,不论北京老人儿还是外地游客都非常陌生。
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场所
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耕田典礼的场所
始建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有580余年的历史
完全仿照南京旧制而建
明先农坛并非只一座先农坛,而是天地山川太岁诸自然神体系等十三座祭坛
全部建筑被内、外两道墙围住,占地130万平方米
皇家规制,历史悠久,建筑庞大,保留完整
这就是你所不熟悉的,北京中轴路南端的一颗明珠:先农坛。它历经时代的风雨沧桑,续写着古老北京的历史文化。身临其境,你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脉搏与古老建筑艺术的神韵。
先蚕坛
老北京有九坛八庙之说,其九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祈谷坛、太岁坛、先农坛、先蚕坛。八庙是: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奉皇殿、雍和宫、堂子、
历代帝王庙和文庙。
很多人对天地日月坛熟悉,而对排在九坛之末的先蚕坛就不大了解了。男耕女织社会里,先蚕坛是必不可缺的,皇帝祭先农,那么祭祀蚕神的先蚕坛一定是皇后女眷族的祭祀场所了。
月 坛
月坛又名夕月坛,历史比北京城晚了一百多年。根据“天南、地北、日东、月西”的规则,明朝月坛选址在阜成门西南,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月坛坛面以白色琉璃铺砌,象征着白色的月亮。
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与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有关。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北京九坛八庙基本都是露天祭坛,可见祭拜的多半是自然神。古人对月亮的崇拜,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日、月、星辰为天宗,岱、河、海为地宗;天 宗,地宗合为六宗,而六神就是六宗之神,可见月亮在此之前早就被人们视为神而加以崇拜了。
清朝末年,祭天之举被渐渐废弃,月坛成为驻军场所。解放后,月坛被改为公园,有趣的是后来的月坛公园曾经是北京著名的婚姻登记处,是人们俗称的“月下老人”为相爱的男女牵红线的场所。
北京中轴线
中轴为居中贯穿的意思,而线则是绵延放射。北京的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的中轴线有很丰富的内涵。
中: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
轴:南起永定门,经中华门穿过太和殿,越过景山、鼓楼,直抵钟楼,犹如中枢神经穿过的脊梁;
线:好比脊柱的神经系统,帝王九重宫阙的紫禁城从这里连着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城,犹如皇权一样,威严的震慑统治着北京。而看她的形态:“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如是说。
自元代起至今,北京的中轴线目睹了多少朝代的起落沉浮,既是古都北京的象征,又是中国文明的象征,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