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米市胡同之城南旧仕

2012年02月02日

京城素有“东富西贵”之说,但位于南城的宣武门外曾经却是响当当的“仕乡”。而米市胡同更是仕乡中的仕乡——维新变法曾发端于此,数十地乡贤曾云集于此,清末明初的20多家报馆也曾扎堆于此。然而,随着北京城市的规划发展,这些仿佛历史天空中璀璨星斗的各地会馆,大多终究没能逃脱隐入现实云河的命运。文 黄哲 摄影 王甜

米市胡同之城南旧仕[墙根网]

米市胡同之城南旧仕[墙根网]

胡同
跻身20余家旧时“驻京办”
从老北京的胡同名中,能看出很强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特点。正如前门外的肉市胡同、布市胡同都紧挨着刀剪胡同。因明代米粮市场而得名的米市胡同,也紧挨着同样因菜市得名的菜市口。从菜市口往东拐二三十米踱进米市胡同,不禁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只是此“城南旧事”非林海音笔下上世纪20年代的《城南旧事》,也就是往回数20年而已。
胡同口不远处,斜对门有两家理发店,一家上书“国营”,一家标榜个体,但大白靠背椅和半人高的镜子这些旧时理发店里的陈设,两家店里却是一模一样;同样的还有老家伙什儿和老手艺。“嘿,要真搬家了,我还真不知道上哪儿刮脸去,论这个,那些‘时尚理容大师’还真比不了我们胡同的师傅!”一位老顾客心满意足地交了三块钱,然后哼着京剧名段西皮流水走向对面的清真小馆。而那里传出的不仅有牛肉面的香味,还有阔别了多年的《纤夫的爱》。
清代民国的各地会馆多集中在宣武区,而在宣武区又多集中在只有短短三四百米的米市胡同里。“有20余家会馆呢。别看现在都成了大杂院,当年可是各地人精儿扎堆的地方!”在胡同里开小卖部的大妈自豪地说,“胡同43号

米市胡同之城南旧仕[墙根网]

是南海会馆,住过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64号是泾县会馆,住过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陈独秀;还有62号徐州会馆、80号六安会馆,胡同南头和南横街交口是中山会馆。可惜宁乡会馆、重庆会馆、江阴会馆和中州会馆都已经没了。我年轻时听老伴的爷爷讲过:他小时候还有科举。每年考进士时,这里太热闹了,住满了各地举人。等放榜时,就更热闹了,有人哭来有人笑,各地会馆为庆祝本地生员得中还会争相大放鞭炮。”

米市胡同之城南旧仕[墙根网]


会馆,相当于旧时各地的“驻京办”,只不过性质是半官方的,多为在京的外乡籍官宦富商捐资而成。供来往考学、就职、经商的“北漂”同乡居住。而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会馆的房客自然以上京赶考的穷学生居多。在这条云集了各地会馆的米市胡同,每年都有无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神话成为现实。

名馆
中山会馆原是严嵩丞相府
今天走在米市胡同里,眼见当年的会馆多成了大杂院,只有中山会馆雕梁画栋、丰姿绰约。而中山会馆的布局,一眼看上去,也实在无法跟会馆相联系。整个院子并非传统四合院的偏门格局,而是北方建筑中较少见到的对称格局,并有一道十分明显的由街门、连廊、正殿、后房、亭子、后罩房等建筑物组成的中轴线。周围的各个会馆,即使恢复了当年风采,最多不过是较高级的市井院落,与中山会馆这样的大手笔,简直天壤之别。

一位退休前在房管所工作过的阿姨为我们解惑:“知道旁边的菜市口大街没拓宽之前叫什么?丞相胡同!因为中山会馆以前就是明代权臣严嵩的花园别墅——恰园。虽说严嵩名声差点,但也是丞相啊。”而恰园后来的住客,也确实配得上相府的身价——民国首任大总统孙中山和首任总理唐绍仪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
解放后的米市胡同依然不乏高官宅院,比如71号院儿。“这里的主人是60年代曾任地质部副部长的旷伏兆。”阿姨指点说,而首长家旁的73号、75号曾是家清真烧饼铺,“这家姓沙,沙家有个小孙子,不爱说话,就是脑门上老有伤,后来才知道,这些伤都是在少年宫学杂技练顶缸时留下的。”而十几年后,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小男孩用一曲《暗香》红遍全国,他的名字叫沙宝亮。
南海会馆启航民初“传媒舰队”
米市胡同43号是座奇怪的建筑,其他建筑都与地面平齐,惟有这座院子进大门先往下走一米。“道光二年,广东南海县的先人可能因为手头紧张,没钱买更多的建筑材料,只好就地取土建了这座南海会馆,还取了个海纳百川、聚宝盆的意思。好听是好听了,可就是苦了我们这些后来的住户,一下雨屋里就成河,倒真成海纳百川了。”住户李大爷自嘲地说,“当年康有为住的七树堂就在院里北路中段,那儿有棵大树的就是。”
“七树堂的三间西屋就是当年康圣人住的汗漫舫,不过现在廊已被接死,看不出舫的形状了。那时谭嗣同、梁启超住的地儿离这里只有几步路,还有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他们就是在这里策划公车上书、研究维新变法的。只是这七树堂如今已成枯树堂了。”如今的“堂主”关其炯老人告诉我们。
尽管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最终告以失败,但历史的车轮已不可逆转。当时社会的变革很大程度上反应在舆论上。康梁等人在南海会馆编写出版的《万国公报》(后改《中外纪闻》)开启了真正意义上近代报媒的先河,而清末民初时,在这条短短的胡同两旁,最多时曾有《共和报》、《北京日日新闻》、《晨钟报》、《亚细亚日报》等20余家报馆存在。这样的媒体规模只有当年集中了《泰晤士报》、路透社等十余家报社的伦敦舰队街可比。
而继南海会馆之后,米市胡同64号的泾县会馆也曾作为过领航的旗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则是在这里用《每周评论》将马克思主义四散传播开来。

名菜
好个菜牛谱儿更大的谭家菜
七树堂北面的一座二层小楼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你还挺有眼光,那里确实有来头。爱吃烤鸭吗?吃挂炉的得去全聚德,吃焖炉的,当年就得来这儿了。”关其炯说,如今门牌号为米市胡同29号的破败小楼,落成于1824年,堪称米市胡同现存建筑的老大哥了。当年光临这里的不仅有达官贵人,还有革命领袖。毛泽东回忆早年受教李大钊时,也曾提到初见李大钊时李做东在米市胡同的便宜坊吃烤鸭。“50年代便宜坊搬到崇文门的大楼里去了。这儿先是改成清真寺,后来又成了银行,再后来成了街道工厂……现在?彻底的大杂院!”
而南海会馆的南邻当年也来自南海,也同样闻名遐迩。“谭家菜很多北京人都知道。老谭家不愧是进士及第的官家子弟:做菜那是我们自己做着玩、好这个,不指着它赚钱。即使再尊贵的顾客也只做三桌。”关老说,汪精卫、蒋介石这些南来的民国大佬都在北平吃过谭家的闭门羹,“汽车,卫队排满了胡同,最后也只得掉头回去。”
关老回忆起小时候父亲带着他吃谭家菜的情形,“那真是一辈子忘不了。单说浓汤浇鲍翅这道菜,鲍翅姑且不论,这汤工夫可大了!用云腿、鸡、鸭等多种原料吊汤,之后再扫汤,使汤变清,光熬汤就得两天两夜,然后把汤汁往鲍翅上一浇,那味道啊,别提多香了。饭后上的是那时极为罕见的维生素和水果。说起来挺丢人,可能是小孩子不那么禁补,吃完这顿谭家菜第二天早上一醒,满枕头鼻血。”

特意来趟城南米市胡同,十有八九是奔着看老会馆来的。那就索性将宣南仕乡的会馆扫个彻底。好在不用走多远,就在以米市胡同为轴心两侧100米的范围内即可。
若想追寻鲁迅的足迹,到南半截胡同就对了。胡同7号曾为绍兴会馆,南路最西头的屋子就是鲁迅写下著名文章《呐喊》的地方。鲁迅也曾住过该胡同41号江宁会馆,并在此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
南半截胡同以西的烂漫胡同则有97号的济南会馆、133号的常熟会馆等。其中以101号湖南会馆最为有名。毛泽东送留法学生出国后返回湖南,1920年2月再次来京就住在此,并在这里领导了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湖南会馆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戏台现已拆除、主体格局尚存,为宣武区教委幼儿园。
说到吃,这附近多回民聚居,故多清真小吃。菜市口西公交站旁有开了多年的阿拉丁餐厅,牛羊肉菜肴分量足、味道不错,价格也很实惠。醋章胡同口的爆肚冯则是百年老店,十三道“全肚宴”是京城一绝。此外,爆肚冯旁边的戈拿旺巴西烤肉是“大槽儿”选手们的最爱,乌苏里江渔家菜则是嗜鱼者的不错选择。
菜市口、米市口一带自古就是商业发达之地,即便今日人气不如西单和王府井,有些宝贝恐怕也还是要专程去那里才能淘到。比如米市胡同北口路西的菜市口文具批发门市部,那里的许多特种文具您就是京城独一份儿。
 

推荐阅读

米市胡同小学校

 “米一”是我童年母校的简称,她的全称应该是米市胡同第一小学,是南城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学校。胡同北口就是繁华的菜市口大街,南口就是在南城挺有名气的南横...[详细]

米市胡同

米市胡同:在宣武门外,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南横东街。名见《胡同集》,作米市口。此米市极可能在该地尚未划入外城时便有。《乾隆图》作米市胡同,当时是否仍存在米市,则无...[详细]

胡同里密如蛛网的会馆

 老北京过去有很多会馆,且大多都集中在原宣武区和崇文区,有些胡同街巷的名字就是以所在会馆命名的,比如因浙江姚江会馆而得名的姚江胡同,因福州会馆而得名的福州馆街...[详细]

漫步京城走全攻略 胡同摄影全指南

 无论你是北京土著、还是来到这里的外乡人,或许你只是想在这里驻足片刻;我们每个人对于北京的胡同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北京的胡同,布局上大多正东正西或正南正...[详细]

米市胡同之城南旧仕

京城素有“东富西贵”之说,但位于南城的宣武门外曾经却是响当当的“仕乡”。而米市胡同更是仕乡中的仕乡——维新变法曾发端于此,数十地乡贤曾云集于此,清末明初的20...[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