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东交民巷 沧桑历史层层尽现

2012年03月08日

东交民巷 沧桑历史层层尽现[墙根网]
插图/陈兴兴
东交民巷 沧桑历史层层尽现[墙根网]
东郊民巷原法国邮局
东交民巷 沧桑历史层层尽现[墙根网]
远眺圣弥厄尔教堂
东交民巷 沧桑历史层层尽现[墙根网]

东交民巷 沧桑历史层层尽现[墙根网]
摄影供图/尹玉泉

 

  历史文化背景

  在北京还没有哪一条胡同或是街巷像东交民巷这样独具特色。元朝时的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它曾是北京城里最长的胡同,也是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南方的糯米运到这里出售,在此地形成米市,又因北方人管糯米叫江米,于是此地就得名江米巷。

  明代修建棋盘街时,将江米巷截断成为东西两段。现在的东交民巷就是东江米巷。东交民巷,明朝属南熏坊。清朝属正蓝旗,乾隆时沿称,光绪时称东江米巷,亦称交民巷。晚清末期,东交民巷一带被划为使馆区,开始了“国中之国”的历史。解放后东交民巷被收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东交民巷这条有着沧桑历史的街巷,现在在街巷里还留藏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供后人追忆。

  -东交民巷一带曾是明清时期中央机关较为集中的地方

  东交民巷一带地近皇城,是明清时期中央机关较为集中的地方。兵部、吏部、户部、詹事府、翰林院、上林苑、太医院、钦天监等便设在这一带。礼部和鸿胪寺在东江米巷的西口北边,东江米巷中御河桥西边设有当时的“国宾馆”———会同馆。会同馆内居住着来国朝贡的贡使。贡使们在馆中居住,学习礼仪,与内地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不过当时的贡使们不许在会同馆内常驻,如清代就规定贡使居住以46天为限。但是鸦片战争以后,各国列强使用种种手段争相把使馆建在此地,并在1901年《辛丑条约》中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昔日中央机关的办公地沦入列强之手。

  -东交民巷一带还曾居住着清代的皇亲贵胄

  东交民巷一带不仅是中央机关的聚集地,清初朝廷中赫赫有名的“王爷”们也纷纷在东交民巷一带选址建府。在东交民巷御河东岸,就有肃亲王府。肃亲王是清初八家“铁帽子王”之一的豪格。喜欢看清史剧的人对他一定不会陌生,豪格因与多尔衮不和被革爵囚禁,最后在狱中自尽。虽然豪格一生命运多舛,但是他的王府环境优美,宏阔富丽。可惜的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府在义和团进攻东交民巷的事件中成为战场,损毁严重。

  在御河西岸与肃亲王府遥相对应还有一座王府,为淳亲王府。淳亲王为康熙帝第七子允祐。不过御河之西的王府淳亲王本人没有住过,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其第六子。此外,东交民巷里还有一座辅国公纯堪的宅邸纯公府。

  东交民巷北侧台基厂头条东口路北有安郡王府。安郡王岳乐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饶余亲王阿巴泰第四子。清初他的王府就建在了这里。雍正初年,安郡王子孙因祸获罪迁出王府,雍正二年(1724年)王府就改作了清代表彰忠烈的昭忠祠。在安郡王府西侧还有一座廉亲王府。这位廉亲王可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就是康熙帝第八子允祀。他是雍正皇帝的政敌,后来被雍正皇帝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电视剧里都叫他老八。说起来东交民巷北侧的台基厂可真称得上是风水宝地,一条街里建有三座王府。在廉亲王府西侧还有一座裕亲王府,裕亲王是顺治帝第二子福全。福全在康熙六年(1667年)被封为裕亲王,同年建府。

  -晚清末期变成了使馆区的东交民巷街区

  晚清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内忧外患。1900年义和团攻打东交民巷各国使馆,八国联军借机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西逃。1901年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根据《条约》的规定,今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广场东侧路(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外),南抵城墙,北至东长安街路南的大片土地,无论是民居,是衙署,是祠宇,均被划为外国使馆界。现在在许多老照片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使馆界外设有铁栅栏,四周建起了高大的围墙和铁门,还筑起了八个碉堡,不许中国人随便进入。使馆界内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使馆分地而居,兵营亦各附使馆左右,东交民巷附近的东单公园一带就曾为各国练兵操场。使馆区内不仅一般民居被占,各家王府也未能幸免,安郡王府建起了奥国兵营。肃亲王府成为日本、意国兵营和日本使馆所在地。淳亲王府成为英国使馆。纯公府成为法国公使馆。

  使馆界内如同“国中之国”,各国建起的银行、商店鳞次栉比,电灯灿烂,道路平夷。不仅如此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北,还建起了德国医院,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医院的前身。东交民巷西口路北还有一家法国医院。美国也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北靠近崇文门内大街处建起了后来著名的同仁医院。

  东交民巷使馆区直到解放后才回到中国人民手中。1959年按照中国政府的安排东交民巷内的各国使馆陆续迁出,结束了使馆区“国中之国”的历史。

  -清末民初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街

  各国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还建有众多的银行,因而形成了东交民巷外资银行一条街的景观。在东交民巷偏西几百米的街道里汇聚了数家外资银行,主要有日本正金银行、东方汇理银行、花旗银行、麦加利银行,此外还有,俄华道胜银行、中法工商银行、汇丰银行等等。现在在东交民巷的胡同里我们还能够看到外资银行高大精美的建筑。如果进到这些建筑中还能够看到一些历史的遗物。现在的警察博物馆是花旗银行旧址,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无意中就看到了大楼里的电梯竟然还是原来的那种铁栅栏式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因为这里是花旗银行旧址所以楼里的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

  外资银行虽然是外强搜刮民财的工具,但是这些银行在当时利用他们特殊的身份,在保护文物方面也做过一些贡献。1924年4月,原来故宫里的一套价值连城的金编钟被溥仪的岳父以40万元抵押给北京的盐业银行,后来占据北京的各路军阀闻到了风声四处打探,想强抢编钟,为了保护编钟有人将它们转至东交民巷外资银行仓库隐藏,使这套编钟才得以保留下来。

  在东交民巷里不仅有许多众所周知的遗迹,而且还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踪迹和故事。

  -外国人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圣弥厄尔教堂

  在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的交会处有一座建筑精美、别具特色的教堂。因教堂在东交民巷,许多人称它为东交民巷天主堂,又称为圣弥厄尔教堂。为什么叫圣弥厄尔呢?因为圣弥厄尔在圣经中,是保护以色列子民的总领天使。他意味“谁如天主”。

  东交民巷天主堂建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当时东交民巷东部的这片地区原属法国领事馆,因当时外侨教徒众多,请求建堂。法国主教樊国梁与法国领事协商转让该地建造教堂。后来由法国遣使会拨款,法国司铎高嘉理负责建造了这座东交民巷天主堂。此后教堂又经法国人斩利国扩建。

  我去东交民巷探访时,有幸进入到教堂内,看到这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曾在欧洲风靡一时。其特征为瘦高型,外表有许多像竹笋一样瘦长型的装饰物,象征着摆脱了束缚,奔向天国。圣弥厄尔教堂的建筑极其精美,教堂虽然小巧,但是建筑风格非常讲究。圣堂东西两面墙上装有清末从法国进口的彩色花玻璃,这些玻璃从圣堂外面看很不起眼,只有进入圣堂内透过从外面射入的光线,才会发现玻璃的华美。

  圣弥厄尔教堂的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外国人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从建成之初教堂就被精心地保护着,现在还保持完好。教堂精美的建筑如同一件艺术品矗立在东交民巷的街头。

  -变了模样的法国邮局和洋行

  离圣弥厄尔教堂不远,东交民巷胡同路北有一家川菜馆,普普通通的西式建筑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如果仔细看会发现饭馆墙上镶嵌着一个小白牌写着“法国邮局旧址”,才知道原来这家川菜馆向前追溯百年却是一家法国人开的邮局。离法国邮局不远在兴华路3号,还是一座普通的建筑,现在是一家小理发馆和小卖部,细一打听才知以前竟是一家法国洋行的旧址。东交民巷就是这样一条街巷,往往在不经意间就会找寻到历史的遗迹。

  -正义路隆起的地面藏着御河桥

  正义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长街,街北起东长安街,南到前门东大街。清光绪时称为东西河沿。元明清时期的御河流经此处,正义路原为御河的河道。清末御河两岸修筑马路,民国三十六年将御河东岸称为正义路,西岸称为兴国路,1965年统一称为了正义路。原来御河在此段曾修有三座御河桥,东长安街处有一座桥名为北御河桥,正义路与东交民巷交会处为中御河桥,前门东大街处的是南御河桥。清末,自东长安街到前门东大街段御河被划入了使馆区,使馆区拆除了南御河桥,改为暗沟,作为六国饭店的停车场。此后,又改中御河桥以北至长安街一段的御河为暗沟,路面中间辟为绿化隔离带,仍以原来的东西河沿为通道。后来南河沿改为暗沟,北御河桥也被拆改为马路。剩下的东交民巷处的中御河桥在正义路修建马路时被埋入地下,现在我们到正义路与东交民巷交会的路口会发现这里的路面明显比南北两边高出许多,原来是这里还藏着中御河桥呢。

  -东交民巷里北平颇具影响的民营《新民报》

  解放前在北平的报业中,《新民报》是由著名报人陈铭德创办的一家民营报纸,其发行数量曾居北平各报发行数量的首位,同时它也是北平和平解放后唯一获准继续出版的民营报纸。这家著名的民营报纸其社址就在东交民巷。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新民报的董事会决定建立北平分社。当时即聘总管理处协理兼主笔张恨水为北平社的经理。

  1945年11月,为筹备北平新民报,新民报的“大总管”邓季惺来到了北平,看到东交民巷西口瑞金大楼的房子时十分满意。瑞金大楼原是大中银行,楼内宽敞的大厅和房屋正好适合作为报社之用。邓季惺当机立断买下了这幢楼房,作为即将成立的《新民报》北平社的社址。

  1946年4月4日北平新民报在东交民巷正式创刊。创刊之初,新民报就广受欢迎,大家争订踊跃都曾发生过为订报纸挤倒了柜台的事情。

  北平的新民报主要靠副刊发展壮大,众所周知北平社的经理张恨水是我国著名的章回小说家,他终身从事报业,是著名的副刊编者。他创办的副刊在旧中国的报纸中独具风格,影响巨大。《新民报》创刊初期即由张恨水设计命名了三个副刊,它们是《北海》、《天桥》和《鼓楼》。《北海》主要由张恨水编辑,当时一些社会上有影响的作品有很多是在新民报北海副刊发表的。如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巴山夜雨》、茅盾的中篇小说《生活之一页》、老舍的长篇笔记《八方风雨》、郭沫若的考古文章,还有章士钊、柳亚子、沈尹默、于佑任等的诗词。《天桥》主要是借谈戏论腔,讲剧情讥讽国民党政权的倒行逆施,启发和激励广大读者要进步,要革命的正气。它的撰稿人有田汉、齐如山、洪深、李健吾、焦菊隐、何海生、孙复等人。《鼓楼》是密切联系读者,为读者提供建议和解决一些问题的副刊,颇受各阶层读者的欢迎。

  解放前夕北平新民报建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编辑、记者、印刷工人中都有共产党员。北平和平解放后新民报获准继续出版。1952年完成了历史任务的北平新民报停刊。

  -留下历史遗影的阿东照相馆

  阿东照相馆在东交民巷2号(老门牌),是一家德国人在使馆区开的普通的照相馆。如果在现在,照相馆不算什么稀罕的场所,但是在清末民初乃至到民国时期,照相馆都是稀罕的场所,只有少数的富裕人家和达官贵人才涉足其中。在当时的照相馆中,阿东照相馆是比较出名的一家。

  阿东照相馆出名有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德国女经理———海达·莫理循。海达·莫理循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乔治·莫理循博士的儿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德国人。1933年她从德国应聘来到中国北京东交民巷阿东照相馆任经理。

  在阿东照相馆的这段时间,海达深深地爱上了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她不仅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而且学会了汉语。作为一名摄影师,海达用手中的相机,表达了她对这座古老城市的热爱。从1933年到1946年间她拍摄了数以千计的老北京照片,这些照片系统地表现了北京的宫殿、城墙、公园、街景、招幌、民俗和市民生活等各方面。不仅如此,由于海达钟情于中国的传统工艺,所以她曾连续拍摄了许多传统工艺品的复杂制作过程。有人评价说,海达的这些照片如同历史文献,忠实地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古都的风土人情。

  海达·莫理循生前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让今天的北京人看到她所拍摄的老北京。2002年5月,海达·莫理循名为《旧京遗影》的老北京摄影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海达展出的照片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这也是从1948年阔别北京54年后,海达的作品首次回到它的拍摄地展览。

  阿东照相馆出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在历史上有影响的照片皆出自这里。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先生在天津滞留养病27天后毅然抱病入京。开车前,他站在车厢口,手扶栏杆,向欢送人群告别。当时拍摄的孙中山先生第三次离津赴京时的留影胶卷就是在阿东照相馆冲洗的。1936年10月底,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带着他在陕甘宁地区采访的十几本日记和笔记,30个胶卷,一大捆共产党报纸、杂志和文件,悄悄回到北平家中。斯诺让他的夫人将他拍摄的这30个胶卷拿到阿东照相馆去冲洗。当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斯诺的夫人提心吊胆,恐怕国民党发现这些记录共产党和红军指战员生活的照片,她担心这些胶卷会“丢失”。然而阿东照相馆不仅没让这些胶卷“丢失”,而且冲洗效果非常好。正是阿东照相馆使得斯诺拍摄的《毛泽东在陕北》、《斯诺与大渡河英雄合影》等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台基厂大街和路易·艾黎在北京的旧居

  台基厂大街呈南北走向,街北起东长安街,南止前门东大街。明代此街属南熏坊,南段称红厂胡同,北段为台基厂,也称台吉厂。清代属正蓝旗。民国三十六年此街南段称洪昌胡同,北段称台基厂。1949年后称台基厂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称为永革路,后恢复原名。

  台基厂原是堆放柴薪及芦苇之所,是工部设立的五大厂之一。台基厂大街一带,清朝有王府,晚清末期建有奥国使馆和兵营,德国兵营等。解放后,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搬到了台基厂大街居住。

  路易·艾黎是1927年从新西兰来到中国的,从此整整60年他一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着。20世纪30年代,他积极参加在上海的国际性的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并向国外撰写了大量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文章。抗日战争时期,他与斯诺一起发起组织了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成为失业工人和难民生产自救、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40年代,他在甘肃省山丹县创办了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工艺学校,吸收劳动人民子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讲实干的技术人才。

  1953年路易·艾黎来到北京并定居在这里。1982年在路易·艾黎85岁寿辰时,北京市政府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路易·艾黎在北京的旧居就在台基厂大街1号。台基厂大街1号原来是意大利使馆旧址,现在院内还保留着许多使馆的老建筑。

  来自: 北京青年报 作者:尹玉泉

推荐阅读

东交民巷来源众说纷纭,元末明初形成,最初为何叫东江...

东交民巷对于北京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人们习惯上将它和西交民巷联系在一起。它们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抵北新华街,东西纵贯3公里有余。这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古老...[详细]

这9个最有京味儿的地方,如果你还有没去过的,就算在...

常有人说,现在的北京日新月异,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繁华,可繁华中总感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感,或许是京味文化的渐渐流失,突然发现老北京的味道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详细]

带你探寻京城好吃好玩的文艺胡同儿...

说起北京让人立刻想到的是各种胡同以及胡同里的好吃的,同时想起来的还有人山人海和排长龙的阵仗。除了南锣鼓巷、鼓楼、烟袋斜街这些著名胡同儿以外,今天小编来总结...[详细]

2018北京适合一日游的免费游玩地来啦!每一个都大有...

春回大地,阳光好,小编帮大家整理了适合帝都一日游的地方而且没有门票!免费玩!最最最赞的是,别看免费!“含金量”绝不低!个顶个的大有来头!小伙伴们赶紧收好,准备迎接春天,走...[详细]

老北京城里的西洋景儿—东交民巷

在北京,有名的胡同千百条,没名的胡同赛牛毛。北京有着700多年的胡同文化,每条胡同在历史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小故事。今天提到的这条胡同有着大规模西洋建筑群,不同...[详细]

从东江米巷到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的一条名巷。但从前这里叫江米巷, 13世纪末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这有条小巷那时就叫江米巷。元大都时,皇城的东墙外,有一条水路,1292年开凿通惠河连接...[详细]

元旦去哪玩 这些地方才能代表北京味...

元旦来临,这么好的机会,你准备好怎么玩了么?元旦去哪玩?这些地方才能代表北京味![详细]

10个小众景点陪您重新发现北京城

久居北京,去过几个人山人海的“签到式”景点,就以为无处可看,那就错了。其实在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有无数隐秘的风景,或隐于闹市,或遁于市井,也许就在你日常活动的半径...[详细]

老北京胡同游 2015暑假带孩子这么玩...

老北京胡同游,2015暑假带孩子这么玩。暑假怎能不带孩子来咱们老北京感受一下,胡同风情呢?老北京胡同总是能带给人一种北京不一样的味道,这个暑假带孩子来感受一下吧。...[详细]

东交民巷 寻找胡同里的西洋旧景

东交民巷是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向东延伸的一条静谧胡同,欧式风情的小洋楼比肩接踵,大槐树枝头摇曳。这里是曾经的使馆区,这里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这里也记录了近代...[详细]

东交民巷 美轮美奂的天主堂

东交民巷天主堂哥特式的塔尖直干苍穹,岑寂里弥漫着些许神秘。午后的阳光将东交民巷天主堂上天使像的影子拉得很长,指向远方。走进教堂,有三三两两的信徒在做祷告。教...[详细]

东交民巷——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详细]

东交民巷利权收回始末

东交民巷街区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与前门东大街相邻,北到东长安街。元朝时的东交民巷属于城外,和西交民巷连在一起,统称江米...[详细]

北京十大胡同: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详细]

春暖花开遛弯好时节 京城遛弯赏花地...

 刚刚迎来的“三月里飘雪”着实让市民们惊喜了一把,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以及空气条件的逐渐转好,乍暖还寒不再有,春暖花开正当时,大家期盼已久的春天便真的来临了。选...[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