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长街之夜之一:天安门广场

2012-08-18 00:00 来源: 墙根网 /
长街之夜之一:天安门广场[墙根网]天安门广场在明、清两代是皇城的前院,呈T字形,面积约11万平方米。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则以其庄严博大的姿态定型于北京市中心,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现有的设施和环境基本上是1959年建国10周年时建设的,原来地面铺装的是水泥方砖,这种方砖的抗压性、耐磨性、防晒性等较差。此次改造将地面水泥方砖全部换成了耐磨、抗压的浅粉色天然花岗岩石材,石材寿命要求在50年以上。

建国五十年大庆前夕,经过了保护性清洗和重新装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接受瞻仰。如今纪念碑更加洁白,显得更加巍峨雄伟、庄严,金光闪闪的碑文更加耀眼夺目。这次灯光改造中,在纪念碑碑顶新安装了18套泛光灯,每套灯各有3盏小灯,轮换使用。设置在纪念碑底座的投光灯也由原来的42盏增加到108盏。同时,碑座四周的100套埋地灯与碑顶新灯上下呼应,使夜色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显得更加壮美。

1952年3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正式建成,5月1日揭幕。经过40多年风雨的侵蚀,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体和汉白玉积尘及水锈痕迹已十分明显。同时,纪念碑碑顶夜晚照明度不够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次天安门广场改造路面铺装工程范围包括,北至天安门城楼,南抵正阳长街之夜之一:天安门广场[墙根网]门,西起人民大会堂,东到革命历史博物馆。铺装过程分为中心广场,约13万平方米;天安门城楼至长安街北边线,约1.6万平方米;历史博物馆至广场,约6000平方米;毛主席纪念堂院内,约2万平方米等四个部分,铺装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广场地面方砖要全部换成耐磨、抗压的天然花岗岩,规格大体参照现成的地面砖(50×50)平方厘米,以浅粉色或黑白点色的花岗岩为主。

  整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整修。建国49年来,天安门广场先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扩建、改建和局部改造,才形成了目前的规模。近年来,广场重大国事活动多,庆祝集会频繁,客流量大,致使现在的混凝土大方砖面层破损严重,表面凹凸不平,纵横坡度错综起伏,大大影响了天安门广场的形象。

  天安门作为封建时代“首善之区”的重要建筑,历朝历代对它都有过描绘。明代《北京皇城图》、清代《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光绪大婚图》、《乾隆京城生春诗意图》等大量生动形象的纪实图画,记录了它繁盛时期的历史面貌。

  北京皇宫是明朝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建造的,永乐皇帝于十八年十一月初四(1420年12月8日)颁诏“告成”。它受了元大都皇宫的影响,皇宫建在京城的南部,午门直通京城正门正阳门。天安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26间;午门至端门之间东西廊庑各47间,为都察院所属六科衙署及六部九卿官员的朝房。人们通称上述廊庑为“朝房”。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当时领导北京宫殿营造工程的是泰宁侯陈皂、工部尚书宋礼和王通、柳升,建筑师是石匠出身的陆祥、木匠出身的蒯祥、工艺师蔡信,工匠有瓦匠杨青、彩画匠王顺、胡良,还有大批未留下记载的劳动者。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七月,承天门遭火灾焚毁,到成化元年(1465)三月,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明清之际的史学家、北京人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记载承天门正名为“承天之门”。唐、宋、元各朝牌额多用四、六字,不足时以“之”字补充。“承天之门”应是沿袭了历史惯例。1987年冬,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在旧料库中发现一件天安门牌额。此牌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为“天安之门”,满文为汉文的意译。这应是清帝入关后至顺治八年(1651)使用的名字,即沿袭了明代四字形式。过去历史界认为明末农民革命时,北京宫殿被战火焚毁,近年来的发现否定了这一旧说。故宫保和殿梁架上至今保存着“建极殿”墨迹,那是明天启重建时留下的,当时用此名。故宫钟粹宫等东西六宫大多也是明代建筑。“承长街之夜之一:天安门广场[墙根网]天之门”牌的发现,说明承天之门未经火灾,清人只是更名、换牌而已。顺治八年,对“天安之门”进行大修,更名“天安门”。

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门外是规划严整的街市。其中南北大道即御道,东西大街为“天街”。天街两侧有漫长的千步廊。

  天安门之前为大清门,其位置在现毛主席纪念堂基址上。大清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与明十三陵大红门、清东西陵大红门相同。大清门外至正阳门之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广场,四周用石栏杆围绕,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大清门是真正的“国门”,其名称随朝代的更迭而变,在明代称“大明门”,清代改“大清门”,民国时改“中华门”。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字迹用青金石琢制,镶嵌在石中。民国更换门名时,有人想把石匾拆下来掉个脸儿,把“大清门”三字翻到墙里,把原先的背面放到外面,刻上“中华门”三字。及至将石匾拆下来,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使用了这种省工省料的高招儿,历史也并不是可以反复颠过来、倒过去的。于是只好重新刻了一块木匾,挂在檐下。

推荐阅读

长街之夜之一:天安门广场

长街之夜之一: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在明、清两代是皇城的前院,呈T字形,面积约11万平方米。今天的天安门广场则以其庄严博大的姿态定型于北京市中心,它南北长880米...[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