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四合院情结

2012-08-18 00:00 来源: 墙根网 /
如今,当年四合院里的居民大都迁入楼房,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真正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这当然是值得庆贺的喜事;然而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那就是人们接触减少了。在我看来,四合院就像个结构松散的大家庭,由于生活中经常需要相互照应(如水管、厕所共用),讲究“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没事串个门,联络感情,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相处几十年的老邻居,往往都有很深的感情。可现在门一关,单元房内“五脏俱全”,有事找物业,万事不求邻。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分割了人们的居住空间,使人闭塞,时间一长,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群居是人类天性,作为社会的人需要通过沟通加深彼此了解,消除误会造成的隔阂,这使我想起早年的四合院。

我生在北京,半辈子在四合院里度过,随着年龄增长,对过去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怀念情结。我小时住在东堂子胡同的人民出版社宿舍,秋天我家核桃熟了,必给各家送去。对门沈昌文叔叔的母亲,我们称她“沈婆婆”,是位心地极善良的南方人;每逢中秋包火腿粽子,知道我家孩子多,总不忘给我们多送些来,我才知道世上有这么香的粽子吃。三年困难时期,邻居李贞阿姨知道我家孩子吃的多,经常慷慨地接济我们粮票。过来人都知道,当时粮票对人们意味着什么,那真是比金子都珍贵,那是人家从自己三个孩子嘴里省出来的啊!让人终生难忘。平时放学做完作业,我和弟妹便与邻家孩子一起打扑克、跳间、下象棋、游泳,到小人书店看书。由于院里女孩儿多,男孩儿少,我还学会了跳皮筋,看谁够的高。当年的小伙伴赵璧赵山姐弟、国欣燎原哥儿俩、海林海田小芹兄妹、女孩儿袁容、小萍、小敏以及后来的小苏小惠小丁姐弟等大都天各一方,留下的只是温馨的回忆,让我细细去咀嚼回味。现在的孩子们有过这种欢乐吗?

住楼房的邻居们如何增加了解和感情呢?其实办法还是有的。去年三月的一天,我偶然发现小区墙上有“乒乓球俱乐部”六个红漆字,我进院后拉门一看,大厅内支着八台球案,乒乒乓乓,银球飞舞,人们鏖战正欢。我酷爱打乒乓球,在当地住了五年,竟不知有这么一处“风水宝地”!它本是劲松三小库房,被承包作为俱乐部。早晚舞会,白天打球,开张一年多了,我高兴极了,赶紧报名。

听承包人李师傅介绍,俱乐部有近200会员,退休职工居多,在这里大家相处比较和睦。看他们聊的热火劲儿,显然彼此已很熟悉。别小看这简陋的俱乐部,人们缺失已久的情感交流,不正可以在这里弥补宣泄吗!人来了大家会打个招呼,台上是对手,台下是朋友,有点儿小事还能帮个忙。在这里我见到熟人———晚报老作者戎小熊。和我一样,他也是黑龙江兵团知青,文笔不错,家住附近,球打得非常好。我自恃有近半个世纪的“球龄”,以为水平尚可;一打才知道厉害,原来这儿的人个个不可小觑,别说年轻人,就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我都未必是对手,真让我大跌眼镜,惊讶不已。云南教练童永亮老师,球艺高超,人品又极好。有这么多可交流的良师益友,我又找到了当年四合院生活的感觉。

新春之际,俱乐部承办了一场“雪铁龙杯”乒乓球赛,20余支球队济济一堂,那阵势真像梁山泊英雄聚会:小伙子们英姿勃发,姑娘们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一看就很专业,两面拉弧圈真让我大开眼界。借此机会,我又结识了一批新球友。我想:如果北京每个小区都有这样的俱乐部,让健康和友谊的春风吹遍社会,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推荐阅读
分类阅读:
四合院情结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