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探秘古都北京9个古村落

2013年01月10日

  探秘古都北京9个古村落[墙根网]

 

古迹山庄爨底下 田启华摄

探秘古都北京9个古村落[墙根网]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探秘古都北京9个古村落[墙根网]

水峪石碾

探秘古都北京9个古村落[墙根网]

雪中岔道古城 龚文娟摄

 

  截至目前,中国传统村落评选中,北京市有9个村当选,而门头沟区占了6个席位。

门头沟区186个自然村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最早的古村落起源于东汉。186个村,村村留有古迹,其中33个村庄依然较完好地保持着古村原貌,占本市现存古村落的70%。

为什么只有24万人口的门头沟古村数量如此众多,保存如此完好?门头沟区文委主任闫洪亮介绍,门头沟是京畿西部的天然屏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随着当地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戍边军户聚落成村。同时,门头沟历史上曾是通往山西的古商道,一度繁荣,来往的商人在这条古道上建设了很多符合北方传统四合院的“大宅”,并逐渐聚集成村落。

门头沟古村保护完好有历史的原因,更有现实的原因。山区广袤、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历史上少有大规模战乱破坏,因而古村能够保全;近现代以来,古商道衰落,门头沟成为欠发达地区,村民安土重迁,少有外出,加之经济上无力对院落村庄进行改造,久而久之保留下古村原貌。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该区不遗余力地挖掘整理保护既有文物资源和古村落文化资源。2005年成立了北京永定河文化研究会,2012年制定颁布了《门头沟区古村落管理保护办法》,对古村落的保护制定细则。

爨底下

北方民居的“周口店”

  爨底下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西北峡谷中部,距京90公里。爨底下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比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属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

爨底下村依山谷缓坡而建,古民居大致分为山地四合院、双店式四合院及店铺式四合院三种。村内街道、胡同多用青石、灰石、紫石板铺路,质地坚固,映射出迷人之彩。由于保存完整,不论是门内外影壁、门楼、拴马桩、上马石等附属建筑,还是砖雕、石雕、木雕等装饰,从中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文化。

绘画大师吴冠中在这里创作了油画《桃花依旧笑春风》,并评价道:“爨底下村是我国北方民居的‘周口店’,仿佛是从火山灰里扒出来的意大利庞贝古城。”

近年来爨底下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信步其间,明代老村遗址、清代民居、壁画、捷报、标语、古碾、古磨、古井、古庙,无不传达着历史的沧桑。

灵水:

人杰地灵举人村

  灵水村位于京西门头沟斋堂镇,距京78公里,面积6.4万平方米,现有村民230户。灵水村背靠独山连花峰,前临清水河,西北高,东南低,略呈长方形。村依山泉而建,水绕村而流,围合封闭、东进西收,构成了“天人合一”的自然格局。

灵水村风景秀美,历史悠久。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南海火龙王庙和古戏台、天仙圣母庙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龙池前所立“三禁碑”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环境保护的碑记。刘懋恒家谱和“奉天诰命”的文书及谭家“世系谱”已被门头沟区档案馆收存。目前,灵水村现存明代民居有20余间,清代民居有100余间。

灵水村人自古以来就崇尚文化,古代出过举人,近代出过学子,现代出过名人,在京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灵水文化融古代科举文化、士大夫文化、商文化、宗教文化、古建文化于一身,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它儒雅、质朴、恬静和深邃之美。斑驳的房舍、蜿蜒的巷道,伴着寺庙的残壁、老宅的深院和古树的枝叶,无不昭示着古村落所蕴含的岁月沧桑。

琉璃渠:

中国皇家琉璃之乡

  琉璃渠村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背靠九龙山,面向永定河,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琉璃渠村是历经辽、金、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古村,琉璃烧造工艺是该村传承千年的技艺。从元代起,朝廷即在此设琉璃局,清乾隆年间北京琉璃厂迁至此地,是皇家建筑材料琉璃的重要生产地。

琉璃渠村烧制琉璃制品具有严格的规程和标准,制作琉璃要掌握抠、铲、捏、画、烧、装、挂、配、看、返十字诀,同时还要经过绘画、雕塑、用色、火候等几十种工序。制作出的琉璃成品具有色彩绚丽、不怕水浸、耐风化的特点,至今依然为天安门、故宫北海公园颐和园、雍和宫等文物古迹提供建筑用琉璃构件、琉璃装饰品。

昔日的琉璃渠不仅是享誉京城的琉璃之乡,还是店铺林立的商业重地。目前,该村仍保存有规模完整的琉璃厂商宅院、北京惟一的黄琉璃顶清代过街天桥、赵氏商宅院等文物建筑,过往的繁华可见一斑。琉璃渠村因古道遗址及数十套清代民居院落等闻名遐迩,以“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的美誉声名远扬。

苇子水:

小桥流水南北合璧

  苇子水村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东部,村域面积9.76平方公里,是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村子民居分布在九龙八盆之中,依山建有46座明清四合院,有5座基本完好。

苇子水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河内芦苇丛生,小村因而得名。河上架有13座桥,其中5座水泥桥、8座石桥。随河沟宽窄变化,桥身的长短随之变化。石桥的建筑材料均为石头,沙子,大灰,形状多为拱桥。材料简单,一般就地取材,石头块头不大,经过能工巧匠之手的雕琢而形状各异。

在村中漫步而行,老屋、水道、石桥,满眼皆古朴。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拔,散发着独特的历史气质,村口古庙千年国槐,树冠枝叶依然繁茂翠苍。苇子水村主要物产有香椿、柿子、核桃、山杏等,尤以香椿和核桃比较出名。林业和养殖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苇子水村文化活动丰富,其秧歌戏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苇子水村正利用保存完整的民俗文化和南北合璧的人文景观,开启打造民俗旅游的新篇章。

 三家店:

古道交会繁华地

  门头沟区龙泉镇三家店村明代成村,原村有三家店铺,故得名。村西旧有行宫一座,为清康熙驾幸热河首站。目前全村186户,总人口446人,占地面积60亩。

三家店村地处京西古道的永定河渡口,是连接京城和西山的京西门户,有数条古道交会于三家店。明清以来,三家店是本地最主要的货物集散地,村内店铺林立。村中现存文物古迹众多,雍正皇帝的次女怀格公主墓就坐落在村东。天利煤厂,龙王庙,白衣观音庵,二郎庙,关帝庙,铁锚寺和山西会馆等都是村内保留完好的建筑。

天利煤厂也叫殷家大院,地处三家店中街,由祖籍山东青州府的殷姓家族创建于清道光前后。院落坐北朝南,外有高大的围墙,由东院、中院和西院三组院落组成,构成一座完整的大四合院。

山西会馆位于村中街南侧。明代以来,山西各处商人来此经商渐多,于是建起了山西会馆。院内方砖墁地,房屋建于青石台基之上,现存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殷家大院堪称清代民居的精品,山西会馆见证了晋商昔日的辉煌。

 黄岭西:

百姓人家世外桃源

  黄岭西村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沟内,明朝万历年至清初期间成村,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黄岭西村由千米曲径石块铺就,山村民居耸立两旁。山墙上的太极图,街面的板大门、影壁墙,翘起的房脊,联脊的砖雕,高低错落的宅院以及四合套院,构成了一幅幅山村图卷。这里的古民居不同于爨底下的城堡式建筑,是自然散居、呈“人”字结构。以农耕为主的当地村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村内随处可见旧式传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

黄岭西村现存有清代的菩萨庙及清光绪元年重修过的清泰寺殿堂,清代光绪年间重修的灵泉庵坐落于村委会旁,山门、正殿以及南厢房基本保存完好,是独具特色的山村庙宇,庙内石雕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民间宅院的巧妙结合。黄岭西村有“山梆子”、“蹦蹦戏”两个戏种,直到解放初期村中的老艺人还登台唱戏,目前亦有所传承。村中逢年过节就临时搭台唱戏,十里八村的亲朋好友都相聚于此。古村老宅的魅力、满山古柏的生态、小桥流水的街巷、巧妙的建筑、幽远的古道,黄岭西村以其百年记忆绘出了一幅多彩的旅游画卷。

 顺义焦庄户:

京郊“地道战”第一村

  东出北京60公里,燕山余脉歪坨山下的顺义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这里的人民创造了战时闻名的“地道战”,留下了宏大而完整的民间抗战地道系统,与古村中独具特色的北方传统民居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地上地下完美结合、蕴含丰富地道文化和民居文化的军事工程遗址,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

焦庄户古村落在明代就已建村,经多年繁衍生息,至抗日战争前,该村已发展到190多户、800多人规模的村庄。焦庄户古村落的街巷格局保存完好,同时古村范围内也保存下来众多传统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实例,目前村内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天地爷神龛的传统民居有3处,古井一处,老爷庙遗址一处,五道庙遗址一处,金鸡河古桥一处。

该村被划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作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

 房山水峪村:

百盘古碾创中国之最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以古宅、古碾、古中幡、古商道为代表的四古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构成了水峪村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

水峪村现在仍然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宅120多套600多间,完美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古石碾有128盘,最早的是道光18年的石碾,这些石碾大小不同、用途各异、全部由当地所产青石制作,2008年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收藏之最的证书,一盘盘石碾现如今仍为村民所用,成为了水峪村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而水峪村的中幡兴起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垫场演出,以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等多场重大演出活动,已经成为水峪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水峪村的古商道有27.5公里长,在没修国道之前,这里是西南方向进京的必经之路。

延庆岔道村:

长城脚下古兵营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位于长城脚下,已有450年历史,原是明朝嘉靖三十年修筑的兵营岔道城的旧址。明清两代,这里居民逾千家,商业发达,是塞上和关内货物的集散地,素有“岔西雄关”之称和“岔道秋风”美誉。

岔道村成村以来,历经沧桑,古村内花岗岩石板墁路,城隍庙、关帝庙、古驿站、临街店铺、客栈、四合院等文物古迹处处可见。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恢复岔道明城中心古街。

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长城景区,岔道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陆续完成岔道明城里的衙署、驿站建设和东西关的改造,修复了清真寺、北城墙、玉皇阁、三关庙。全村8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业,目前,全村通过民俗旅游标准验收共有25户,其中,独特古朴的“老院子”客栈渐渐成了岔道古城民俗院里的“领军者”,2012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际驿站”招牌,成为八达岭镇有此特色金字招牌的惟一民俗院。 原标题:9个中国传统村落门头沟独占6席

来源:新华网

 

推荐阅读

北京私藏着5个绝美古村落、艺术村!清新幽爽,颜值爆...

生活在帝都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每天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心里却向往这宁静的古村,温婉的水乡,文艺的村庄,总想着要去凤凰、乌镇、鼓浪屿。 ...[详细]

探秘古都北京9个古村落

 截至目前,中国传统村落评选中,北京市有9个村当选,而门头沟区占了6个席位。   门头沟区186个自然村多形成于明清时期,最早的古村落起源于东汉。186个村,村村留有古...[详细]

北京古村落不完全攻略

在数千年农耕时代,农村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中国由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自然条件和文化板块不同,形成了形态缤纷、风情各异的村落文化。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