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带有山西地名的顺义村庄

2013年02月27日

  在顺义西北境域内,有许多有着山西地名色彩的村庄,如:“忻州营”、“稷山营”、“河津营”、“夏县营”、“绛州营”、“洪洞营”等。这些村子为什么要以山西的地名为村名呢?这还要从明初的大规模移民说起。

  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乱,许多农民死于战争或为躲避战乱而逃亡,元朝统治者溃败时,又掳走大量民众。造成许多地方人烟稀少,大片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明太祖朱元璋从统治阶级的利益考虑,要解决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农民流离失所,社会混乱的局面。同时又制定政策,从相对战乱较少、人民生活安定、人口较稠密的晋中、晋东、晋东南和其他地区往中原以及一些人口稀少,田地荒芜的地区移民。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四年三月,徙山后民万七千户屯北平;洪武四年五月,徙沙漠移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当时,安置在顺义的有十屯;建文四年八月,徙山西民无田者实北平;永乐元年七月,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永乐二年七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永乐三年九月,徙山西民万户实北京。

  当时官府负责移民管理的部门就设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在这里,负责移民的官员要对移民进行人数清点,整理造册,凭照发放盘缠,安排移民迁往的省份和区域等一系列繁杂的手续,还要为移民发放种子、耕牛、农具等。所以,许多移民的后代都认为自己的老家在山西洪洞县。所以才有“要问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谚。

  据顺义史料载:元末明初,顺义只剩下1100户,人口不过四五千人。顺义区的大规模移民共两次,分别为永乐二年七月、永乐三年九月。在洪武年间,也有零散的移民。这些移民的原住地分别是:稷山县,在山西省西南部,吕梁山南麓,汾河下游;夏县,在山西省西南,中条山中段,邻接河南省;忻州,隋开皇十八年置,治所在秀容(今忻县),山西省中部偏北;绛州,治所在龙头城(今闻喜县东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曲沃、稷山、新绛、绛县、翼城、垣曲、闻喜等县;洪洞县,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河津县,山西西南部,汾河下游。以上地名都是山西省现有或曾有的建制。

  顺义地区西北地域广大,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于农耕,由此可以看出,当年为安置移民官府也是费了一番脑筋的。移民定居后,为了不忘故土,缅怀祖先,人们仍用老家的地名来为迁徙后的村子命名。但既然是移民种粮,村子为什么要用“营”这个军队的编制来命名呢?这是因为移民时,官府为便于管理,把每个州县编为营的编制,而移民落户后,也就以营来命名。这些移民为怀念祖先,不忘家乡,还在新家的门口,栽种一棵槐树,名“念家槐”。

  另外,顺义西北还有许多村子为山西移民,如:闫家营、赵全营、燕华营、二张营、去碑营、水坡等。

 
来源:北京青年报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