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首页北京文化北京历史中国最大“皇家剧院”德和园修复重张

中国最大“皇家剧院”德和园修复重张

2013-05-14 22:45

中国最大“皇家剧院”德和园修复重张[墙根网]
  五一的颐和园,桃花盛开,绿柳成荫。东宫门外的广场上人流如织,进仁寿门,沿仁寿殿向西走不远,绕过假山,人们发现,一座修复一新的门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刚刚重修开放的德和园了。德和园的重开,为颐和园增加了一处新景观,这座“皇家剧院”也为人们了解京剧历史增加了一处课堂。
  德和园位于颐和园仁寿殿北侧,占地面积约59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940平方米,包括大戏楼、颐乐殿、看戏廊、庆善堂等24座建筑,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处皇家戏园建筑群。其前身名曰怡春堂,始建于1750年,1844年毁于大火。光绪朝重修颐和园时,为满足帝后,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娱乐生活,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担当设计,耗资71万两白银建成一座具有升降舞台的大戏楼,这座大戏楼也成为了清代皇家戏楼成就的终结之作。
  进颐和园东宫门,过仁寿门,沿仁寿殿向西走不远,绕过假山,一座门楼映入眼帘,这就是德和园了。
  德和园的门楼并不大,与其身后的三层戏楼相比有点略显矮小。进入院内是一幢四进院的建筑组群,大殿气势雄伟,殿堂、戏台、游廊错落有致。大门正对着的是扮戏楼,是演员的后台区,两侧裙房林立。从东西两侧绕过扮戏楼,进入戏楼院,这里是演戏和观戏的核心空间,戏楼院南侧是一座三层的戏楼,这就是德和园的主体建筑——大戏楼了。戏楼的正对面是颐乐殿,也是当年帝后,尤其是慈禧太后的观演区,戏楼院两侧是看戏廊,东西各十间。当时,王公大臣被赏看戏是一种恩宠更是一种荣耀。颐乐殿的北侧就是庆善堂了,是帝后休息的场所。
  大戏楼由两层的扮戏楼和三层的大戏台组成,占地385平方米,总高约22米,相当于现在的7层楼高。戏台共有三层台面,名福、禄、寿三台。每一层台面都设上下场门,可同时演出。大戏台首层设有仙楼,左右有楼梯以供上下之用,顶部设有天花,中间有方形天井,天花与二层楼板之间距离1.8米,可供演员、道具出入。二层东西两侧设有直跑楼梯,供后台人员往返于扮戏楼与戏台三层,该层顶部无天花,为三层楼板,设有多道木枋,类似密肋楼板。三层楼板中间留有天井,天井旁边有升降装置,可使演员、道具在一、二、三层之间流动。
  大戏楼台面地板下还安置了水井和贮水池,起聚音和共鸣作用。戏台还设有翻板和高压水机等机关,这些“特殊”装置可以在大戏开演时创造出特殊效果:雪花从天井飘下,水景从地井喷出,营造出神仙自天而降,鬼怪自地而出的效果,十分惊险壮观。
  为表演大切末戏(使用大型道具的演出)时,提供真水上台和增强演唱时的共鸣效果,在一层戏台底部开挖了一口深10.1米,上口径1.1米,下口径2.8米的砖井(大水井)。砖井的东、西、北三面还开挖了五个见方约1米,深1.28米梓池(小水池)。与这五个水池相对应,在二、三层戏楼上建有滑车、辘轳。演戏时可以上下配合,同时表演有水法、戏法的大切末戏。
  如今戏台内滑车、辘轳依然完好,在德和园戏楼修复时,通过测试,滑车、辘轳负重能力完好,至今使用灵活自如。
  工程耗资71万两白银
  德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颐和园)时期的怡春堂。早在元代,这里就青山秀美,永定河冲积扇形成了瓮山泊(西湖)。明代围绕着瓮山泊一带形成了山湖、寺庙、村庄和农田。诗人文徵明有诗赞: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
  清乾隆皇帝十四年(1749年),为解决北京西郊水患,迎接生母崇庆皇太后六旬万寿,拓展西湖、堆培瓮山,启动了清漪园工程。为方便来园视察,玉澜堂、宜芸馆被辟为皇帝办事殿。乾隆皇帝为便于奉母请安,又在玉澜堂东侧,即德和园所在的位置修建了一组院落——怡春堂。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一场大火将存世92年的怡春堂焚毁。咸丰十年(1860年),怡春堂遗址又见证了英法联军的罪行。怡春堂和园内其它建筑默默地在荒废中等待复兴。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光绪皇帝生父醇亲王奕譞奏请恢复昆明水操,重修清漪园工程拉开序幕。两年后,清漪园改名颐和园。勘察设计是由时任样式房掌案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担任,施工则由兴隆、义和、德兴等10余家木厂分担。
  据记载:德和园的设计曾经过四次调整,共有五种方案,慈禧亲自审看方案图样,提出修改意见,由此可见慈禧对德和园修建的重视。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和园基本完成。工程耗资71余万两白银,在颐和园重修经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佛香阁造价78余万两。
  德和园戏楼建成后,慈禧在此观剧超过300天次,其中最多一年40余次,而且,每次由宫中来园的第二天必定观剧。颐和园内上演的戏剧除由升平署演出外,大部分是传宫外戏班及“内廷供奉”,有“三庆班”、“义顺和班”、“玉成班”、“宝胜和班”、“四喜班”、“同春班”、“春福班”等。慈禧在这里看戏达13年之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包括德和园在内的颐和园又经一场洗劫。
  60年间曾三次修缮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德和园殿座进行了整修并油饰彩画。
  1984年,为迎接国庆35周年,颐和园将德和园殿座油饰一新。利用原有古建房屋及专有的历史,以原状陈列和专题陈列的方式开辟展区,其中大戏台和颐乐殿布置为原状陈列,扮戏楼陈列车舆、戏衣,东看戏廊布置为“慈禧生活用品展”,西看戏廊布置为“清代宫廷玻璃器皿展”,两廊展厅壁间还陈列着多幅慈禧在颐和园的生活照片。
  2012年11月,随着金龙和玺彩画的最后一笔收笔,德和园大戏楼亮出新颜,按照光绪时期彩画纹样重绘的和玺彩画发出耀眼的金光,历经百年的皇家戏楼更加雄伟与韵味十足。
  此次修缮是建国后对德和园进行的规模最大、最科学严谨的一次修缮,包括大戏楼、颐乐殿、庆善堂等24座古建筑,工程历时13个月竣工。
  修缮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破坏文物价值、最大限度的保留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保留了德和园的建筑法式、构造特点和历史遗存。
  修缮包括:拆除裹垄屋面,恢复传统清水捉节屋面;对建筑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更换了糟朽严重的望板和木构件;恢复了古建门窗装修形式;室内重新裱糊,装修烫蜡;按照清光绪时期德和园彩画样式、纹饰进行了恢复。
  本次修缮最大的变动是恢复了光绪时期东西看戏廊原有格局和功能。修缮后,德和园大戏楼安装了12个变形监测传感器,一旦古建发生沉降、倾斜、位移等变化,监测人员将能在第一时间获知并进行处理,监测精确度可达毫米。 
推荐阅读

皇家大戏楼德和园修缮完成

金龙和玺彩画描下最后一笔,细雨朦胧中的大戏楼仿佛又回到了光绪年代,将有戏剧名角登台咿咿呀呀唱起来。昨天(记者 汪丹),我国现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皇家戏楼德...[详细]

慈禧看戏的颐和园德和园

德和园是颐和园内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大型建筑群,由大戏楼、扮戏楼、颐乐殿、看戏廊等建筑组成。从1891年到1895年建成,消耗白银71万两。这里原为清乾隆时期怡春堂旧...[详细]

颐和园27年后再修德和园

德和园是颐和园内专为慈禧看戏修建的四进院落的大型建筑群,从1891年到1895年建成,耗银71万两。在1984年9月大修后开放至今又过27年了。现在德和园再次谢客大修,计划...[详细]

分类阅读:
德和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