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

2013-09-07 14:57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牛街北口算是北京南城一个繁华的地区,以路口为中心,东西南北不出百米,百货、副食、浴池、药店、银行、理发馆、土产商店一应俱全。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里的商家诚实守信,所售商品货真价实,服务员热情规范。到商店购物的百姓,多是周边的街坊邻居,他们生活虽不富裕,但民风淳朴,乐善好施,懂得换位思考,很少因买东西与商家发生争执。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墙根网]
 
牛街在京城有一些名声,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又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族居住区,人们常把在牛街居住的老百姓叫“街里人”。牛街北口东南角是个规模不小的百货、水果商店,老百姓称之为“合作社”。从名称就可以推断是公私合营的产物。说它规模不小,其实也就有二三百平米。商店勾连搭的平房,进深有三十多米。所售商品既有清真糕点,又有日用百货,还有干鲜果品。买个被里被面,各色花布,针头线脑,这里全有。商店里的干鲜水果柜台是街里人经常光顾的。一是因为这里的水果便宜,二是卖水果的是个老售货员,人缘很好,大伙儿都叫他“老杨”。老杨一辈子都在牛街北口的合作社卖水果,对顾客极为热情,卖东西不辞辛苦,可以说是有口皆碑。无论春夏秋冬,一天到晚都在商店里忙活。秋冬季节,他在商店门前摆一口大锅,里边是热气腾腾的煮鸡蛋,五分钱一个,从这里经过到回民学院上课的高三学生,只要家里有点条件,每天要买一个当作早点补充自己。夏季,是水果销售的旺季,商店一直要开到晚上 12 点多,他卖的西瓜大块的 1 毛,小一点的 5 分,最受晚上逛街人的欢迎。他把各种水果按大小和质量分类,买好的就贵一些,买次的就便宜些,有的水果搁不住了,就成堆的卖,商店减少了损失,顾客得到了实惠,久而久之,“老杨”成了合作社的品牌。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墙根网]
 
牛街北口西南角,是一家国营理发店,挨着理发店是鹤年堂药店,再往西是一家大食堂,然后就是浴池,一到夏季的夜晚,这里热闹非凡,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在商店的大灯下边逮“油葫芦”。墙角里的“大土鳖”凑够十几个拿到药店去,按质论价也会给个一两毛钱。这里的大食堂,一直是受老百姓欢迎的,早晨的烧饼、螺丝转、墩饽饽、豆浆、豆腐脑、口味极佳。那时候,上学的学生花五分钱买个烧饼当早点,也算得上是奢侈了。到了“贴秋膘”的时候,食堂里摆出直径 1 米 多的大火锅,甭管熟悉不熟悉,只要是食客就坐在一起,羊肉片、鲜百叶各涮各的,天南海北,边聊边吃,吃的是津津有味。别看在一个大火锅里涮,因为有隔板,都吃的是自己的那一份,汤却是流动的,即使串点味儿,也没人“较劲儿”。大炼钢铁那年,家家都把铁锅贡献出去了,牛街北口的大食堂可就火了,一到饭点,家家老小都到食堂排队打饭,两毛多钱一份盖饭,有菜有饭,挺香的,吃完了还不用刷碗,只可惜大食堂的盖饭没吃几天,食堂就经营不下去了,“共产主义”生活只享受了这么几天。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墙根网]
牛街糖房胡同。
 
北口的浴池是很吸引人的,那时候老百姓没有在家里洗澡的条件,只能一个礼拜到澡堂子泡一回澡,不上班的老年人好办,从周一到周六,任选一个时间,找个床位,要壶花茶先备着,走进洗浴间慢慢下到热腾腾冒着蒸汽的池子里,扯开嗓子还得吼上那么几声,泡够了钟点,再回到自己的床位,咂么几口酽茶,倒头便睡,一觉醒来,连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了。唯独上班上学的就得在礼拜日扎堆了,一大早就先去排队,没开门领好了号,来晚了就得“脱筐”。占上床位的,也不好睡觉了,一是别的顾客想方设法弄出点动静来,让你不踏实;二是服务员的间接提醒也叫你不好意思再拖延时间。当然,后来索性就规定了洗浴时间,超时一刻钟就得另加钱了。那时浴池也是很会经营的,赶上放暑假,晚上给学生开专场,反正用了一天的洗澡水总要放掉的,不如减价让学生们洗个痛快,本来 2 毛 3 的澡票,一下降到了 5 分钱,只是要到了晚上 8 点钟以后才能进去,尽管这样,还是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墙根网]
说到牛街北口的繁华,自然也离不开马路对面的下斜街南口两侧的繁华,就商业的发展历史来看,路口的四个角落,应该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因为那里南来北往的人比较多,买卖比一般地方好做。
 
牛街北口的对面,也就是广内大街路北一侧,既有钟表店、土产商店、又有银行、化工商店,还有老字号“西泰源”副食商店。人民土产的经营业务好像是季节性的,平时只是卖些锅碗瓢盆儿,一到秋风乍起时,商店进来的取暖炉、烟囱会堆成小山。顾客多是附近的居民,挑选取暖炉,搪炉子是要有很高的技术的,一样的炉子,搪得不好就不会好烧,没有抽劲儿,烧壶开水都比别人家慢。买烟囱、安烟囱同样也是有讲究的,接口要顺茬、拐脖不要插得太深,探出房檐的那一段不要太短,还不能顶风,各个环节都做到了炉子才好烧,才不会煤气中毒。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墙根网]
牛街在京城有一些名声,因为她有悠久的历史,又是北京市最大的回族居住区,人们常把在牛街居住的老百姓叫“街里人”。
 
银行职员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崇高的,那里的女职员永远都穿着职业装,面带微笑,即使是兑换零钱,人家也是热情接待,和声细语,让顾客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温暖。最让人遗憾的,就是老字号“西泰源”副食店。她的历史,北京市没有记载、宣武区也没有记载,那时我们确实不知道品牌也是无形资产,她的经营理念,她的服务宗旨可能没有人去总结,但我知道,牛街北口附近的许多居民是通过在“西泰源”买油盐酱醋和咸菜什么的才知道有个“王致和”、“六必居”的。
 
牛街北口旧景素描 曾是老北京文化地标[墙根网]
牛街春风胡同7号王连仲阿訇家。
 
这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牛街北口的繁华变成了牛街民族特色街的繁荣,尤其是浓郁的穆斯林风土人情吸引了不少国外宾客到这里来参观旅游和购物。牛街已经成为北京市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推荐阅读
分类阅读:
牛街北口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