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

2018-01-18 18:53
提起 “金融街”,很多人都会想到西二环东侧,那片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区”。其实,它在北京的历史上,也只能算“第二”。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西二环的金融中心区。北京日报图
真正排名“第一”的,要数前门地区的西河沿街。东起前门大街,西至南新华街,全长仅1公里。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西河沿位置示意图
老北京人管“河岸”,叫“河沿儿”。从前,这里位于护城河的南岸,又在前门(即正阳门)西边,因此得名“前门西河沿”。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前门西河沿街东口。张宁/摄
清中叶以后,由于来京经商的“北漂”们,常常聚集在前门一带。
久而久之,他们在这里建会馆、搭戏台、建证券交易所……前门西河沿就成了北京最早的“金融街”。
从工商会馆到最老戏楼 正乙祠
精明的浙商,最先引领了风口。
康熙六年(1667年),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们为了便于商业往来,想在北京建一个集会场所。
西河沿街220号,原本是明朝的道观,供奉着正乙玄坛老祖——财神赵公明,故称正乙祠。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正乙祠戏楼的广亮大门。张宁/摄
浙商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集资在此筹建了一个银号会馆,经营货币兑换和存放款业务。
一开始,浙商们只是在正乙祠里上上班、谈谈生意。
为了进一步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1710年,他们决定用挣到的“第一桶金”,把正乙祠扩建一下。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正乙祠戏楼
两年后,祠内搭建戏楼,设置神殿、厅堂、客房,规模不亚于现在的高档俱乐部。
每逢春秋吉日,大摆宴席,邀请戏班。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这样的京剧名角儿,都被请来唱过戏。
然而,好景不长。
民国以后,现代金融业兴起,传统银号开始凋敝盛极一时的正乙祠也走向衰落。
这里被改为仓库、沦为煤铺。建国后,变为教育局招待所,戏台年久失修,一片萧瑟……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正乙祠戏楼上演的《梅兰芳华》,北京日报图。
1995年,当企业家王宇鸣走到西河沿,看到衰败萧条的老戏楼时,决定出资重修戏楼。
正乙祠后来几经修葺,保存完好的戏楼被称为“中国戏楼的活化石”。
夜晚,戏楼不时传出昆曲、京剧的锣鼓铿锵之声,为宁静的胡同平添几分热闹。
民国版的“中央银行” 交通银行
随着清末银号的衰落,外国银行通过借款趁虚而入,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主宰。
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也是借外国人的钱,从而造成“路权”旁落。
为了夺回“路权”,时任大清邮传部铁路总局局长梁士诒提议,趁京汉铁路合同期满,建立交通银行。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前门西河沿9号,交通银行旧址。张宁/摄
当时的邮传部,职能类似于今天的交通部,控制船、路、电、邮四政。
这四项是当政府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从地位上说,邮传部和现在的财政部差不多。
交通银行为了防止员工携款潜逃,在用人上极为严格,奉行保押费制度。
银行规定,分行经理必须交纳白银一万两,保单银五万两方可上任。
交通银行第一任总经理李经楚,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亲侄子,当时在上海开设着中国江南最大的票号“义善源”。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交通银行旧址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杨廷宝的代表作,是中西折中式风格。张宁/摄
清亡后,邮传部逐渐形成新的交通系,而交通银行则由最初的股份制银行变成国有银行,由交通系的核心人物主控。
因此,它还曾发行币钞、募集公债,充当北洋政府的财政工具,妥妥的“民国版”中国人民银行。
政治资本的“法宝”之一 盐业银行
和交通银行一样“家底厚实”的,还有盐业银行。
1915年,和袁世凯有姻亲关系的张镇芳,提出官商合股开办盐业银行的建议。
意思是说,政府把所收的盐税,纳入这家银行周转,互利共赢。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前门西河沿7号,盐业银行旧址。张宁/摄
那个年代,盐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无论是管盐、还是卖盐,没有不发财的。盐业银行的“潜质”,更是不必言说。
盐业银行开业时资本仅为64万多元,仅短短十年的时间,发展为拥有750万元资本的大银行,成为当时商业银行首富。
只可惜,恰逢张镇芳与张勋在搞“复辟帝制”,失败后便以“背叛民国”的罪名锒铛入狱。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盐业银行以红砖墙为主,具有典型的欧美银行传统风格。张宁/摄
盐业银行“群龙无首”时,善于投机钻营的“洋翰林”吴鼎昌伺机而入,自封为盐业银行的总经理,一举成为金融界大亨。
吴鼎昌有句至理名言:“政治资本有三个法宝,一是银行,二是报纸,三是学校,缺一不可。”
除了当盐业银行总经理,他还办了《大公报》、当过国民政府文官长,身跨金融、新闻、政治三界,在民国简直叱咤风云。
1934年,盐业银行迁到上海,银行的事则由张镇芳的儿子张伯驹以常务董事身份打理。
张伯驹是大少爷,一心一意只喜欢唱戏和收藏古字画,对办银行、赚钱的事不感兴趣。
此后,盐业银行的业绩也日渐衰落。
股民的黄粱旧梦 证券交易所
1916年,京津地区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北洋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却想把黑锅甩给银行。
于是,政府勒令中国、交通两银行,停止把纸币兑换为银元,引发了北京、天津等地的金融混乱。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前门西河沿196号,中原证券交易所旧址。张宁/摄
为了解决危机,北洋政府决定发行公债,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18年,王景芳、岳荣堃等人在北洋政府的批准下,于西河沿196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此后十年,这里的公债交易非常活跃,每天都是人声鼎沸,交易所的收入也相当可观。
抗战期间,北平沦陷,证券交易所被迫停业。新中国成立后,交易所重新开业,但也就热闹了两年。
1952年,证券市场停业后,这里改成了中科院职工宿舍。
前门西河沿:老北京四九城最早的“金融街”[墙根网]
交易所内部,一层是曾经的营业大厅,二层四周有西式木楼梯,环廊中央是天井,典型的中西结合建筑。张宁/摄
交易所两层砖木结构的建筑,至今犹存,但已沦为破旧不堪的大杂院,偶尔有几个居民进进出出。
前门西河沿街今貌。张宁/摄
随着世事变迁,昔日热闹非凡的前门西河沿变得门庭冷落。
“金融街”的名号,也早已被西二环东侧的金融商业圈取而代之。
那些西洋式的独特建筑,隐藏着早期“北漂”们的淘金梦,成为退居“边缘”的远景和记忆。
 
来源:微信公众号 芝麻匠通讯社
推荐阅读

前门西河沿“十一”前重装亮相

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前门西河沿街正在修缮,力争“十一”前恢复清末民初时期的风貌。   西河沿街东西走向,全长1000余米。2014年9月2日,施工人员正在忙碌,路两侧的民居...[详细]

分类阅读:
前门西河沿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