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不为人知的缘起
2012年06月12日
素闻“ 先有潭柘寺, 后有北京城”。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曾赐名为“岫云寺”。关于“潭柘寺”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一个“抛毯划地”的传说。
话说,当年华严祖师用一块盖蒲团的巴掌大的毯子,施法用抛毯划地的方法,从两个地主手里得到了建寺的土地。这座寺庙因此在民间被俗称为“毯遮寺”,并广为流传,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潭柘寺坐北朝南,游览路线可分为东、西、中三路。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错落有致,洁清幽,更有翠竹名花点缀其间。西路是寺院式的殿堂,显得庄严而肃穆。而中路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著名建筑。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远山近寺都尽收眼底,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在毗卢阁下东侧,有两巨株紫玉兰,是玉兰中难得的珍品,也是潭柘寺的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