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老北京过元旦

2012年02月29日

老北京过元旦[墙根网]
 

“元旦节”历来不像过春节或国庆节那么受重视,但一年之始在“元旦”,它又毕竟是个“节”,曾给人们很多欢乐,这让我不得不忆起几十年前的往事。
    ?旦作为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并不一致。夏代,将岁首定在农历正月初一。殷代,是十二月初一。周代,是十月初一。到汉代,又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以后历代相沿未改。直到辛亥革命后,我国才改用公历,把1月1日称为 “元旦”、“新年”。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使用 “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 “春节”,阳历1 月1 日定为 “元旦”。
    民国时期老北京的元旦节,除了伪政府机关、学校要放一天假外,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盼头。那时期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街上商铺的减价闹?,商铺这一天都要在门口用木牌写出告示:“庆元旦、大甩卖”,“买一送一”或 “打×折”等,小广播器里也不断推销商品,真是 “赔本带吆喝”;更有宣传大减价的汽车插着彩旗、铜管鼓乐高奏着流行歌曲从大街上开过,一些摩登女郎娇滴滴地边喊边撒着减价产品的彩色传单,在街 节头巷尾嚣张一时,真是热闹非凡。而与此对照的则是那些无衣无食的乞丐和为生存而排队抢购轮番涨价的棒子面的平民百姓,情景凄惨……
    那时四合院里老百姓家中没有挂历,墙上都挂 “月份牌”,即将整本的365 天的日历,钉在用硬纸板或薄铁皮制成的牌上,牌上一般都印着大美女吸着什么牌的香烟,或胖小子抱个大鲤鱼等广告,这种 “月份牌”有些家庭一挂就是好多年,只是在每年元旦时换上新的整本日历。那时,每家的老人们还要在元旦前购买一本新皇历,以供平时翻阅使用。皇历约有八寸长、四寸宽,装订成一本书,皇历的第一页都印着一幅流年图,也就是一幅写有八卦、代表八个方位的像罗盘似的图,那图只有通晓周易的人才能看得懂。历书中以农历为主,印有农历、阳历对照的日期、二十四个节气说明、三九歌谣以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二十四孝等,图文并茂?虽有些迷信的东西,但也有些实用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普通百姓的节日生活,除规定每年1 月1 日元旦节各机关院校的职工、学生必须休假一天,不能休假的在岗职工要调休或支付给双倍的加班津贴外,在政治思想方面,元旦这一天 《人民日报》必发表重要社论,提前几天还要由新华社公布一个节日的标语口号,天安门城楼上这一天要悬挂起八个大红宫灯和多面红旗,各街道胡同的家属委员会要通知各个宅门、四合院、店铺从一早起就挂上国旗,并用彩纸写些标语口号,张贴在胡同的灰墙上。一些临街的机关、学校、店铺这一天都要用木料红布搭建个彩门,门的横幅上常书写的是 “欢度元旦”或 “庆祝元旦节”,两侧的门框上常书写的是最新的标语口号,或者书写着 “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等条幅。有些大机关、大商场还会用巨大的红布条幅,书写上欢庆一类的宣传语,高高悬挂在楼体外墙的上端。夜晚时彩门和红色条幅上还都接拉上一串串的小彩色电灯,在黑夜里一闪一闪非常晶亮好看。这就是几十年前欢庆元旦节时社会风俗一景。
    北京老百姓度元旦节的民情,回忆起来也颇有风趣。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团组织教育下,机关职工、科技工作者、工厂工人、店员们的思想觉悟都很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为了完成科技攻关项目,大家都能大公无私、克服困难、废寝忘食地加班加点,有时连节假日也不愿休息。所以那时元旦节常有很多人坚守岗位,忘我工作而不休假。而党和各级领导则非常关心大家的节日生活,职工食堂、学校食堂在节前都要调剂些好的饭菜或进行一次会餐。工会或行政机构要发放些福利用品、发给每人一张电影票或自行举办一次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那时的电影票、晚会票不但丰富了职工的文娱生活,而且成为年轻男女谈情说爱初次见面的桥梁。
提起看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在各区、县街道新建和修复了很多影院,如首都( 原名新新)、新中国、大观楼、青年宫、儿童影院等,仅我居住过的花儿市大街,?新建了花市、大众两座影院。这些影院自1949 年开始,就经常放映北京、上海、长春、八一各电影制片厂出品或翻译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外影片。那时家庭中没有电视、电脑、光盘等现代文娱设备,看电影就是人们最大的娱乐生活和最爱的享乐。影院每到年节都及时放映最新最好的国产故事片,记得那时正是我的少年时期,对电影很着迷,常去各影院追着看最新的佳片,像 《钢铁战士》、《八女投江》、《革命家庭》等影片都给我留下启蒙的革命思想,后来我还迷上了日本、朝鲜、南斯拉夫等国的优秀影片。
    那时在元旦节等节假日电影票非常不好买,影院要在早晨及深夜加演几场,记得有一年元旦前的夜晚十二点多钟,只是为了一场普普通通的电影,我和家人一起到花市影院高兴地观看,大家兴致勃勃,真似过年那样熬夜。如今身边有电脑、电视、家庭影院等众多现代设备的青年人,一定会笑话我们这些老年人那时的一片痴情。
    那时的元旦等节日,市政府也特别注意对节日商品的供应,商业部门一很早就筹划并从外地调运进京多种节日所需的主副食、蔬果、鱼肉等商品。为了保障供给,有些物品还实行了票证制度,每到元旦等节还特别向市民供应一些平日少见的商品,如按副食本每户供给带鱼、黑木耳、黄花、花椒、大料等。每到节日,街道副食店的商品也特别充足,生活必需品做到保障供应,家家户户都有份,皆大欢喜,欢度佳节。一般家庭在节前都去菜市场排队,把该买的买齐全,老人们、主妇们忙于制作节日佳肴,以迎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辈元旦探亲,儿女们元旦节也准备了一些孝敬的礼品,如北京的二锅头酒或装满蛋糕、萨其马的点心盒,拎着礼物带着孩子奔往爸妈家去 “拜年”。老人们每到元旦等节日就企盼着儿孙们的到来,常常用一桌三鲜馅水饺或红烧肉、四喜丸子、木须肉等佳肴来迎接聚餐。儿孙们大吃一通,老人们虽然累点但看着心里?高兴,阖家一片喜洋洋的节日气象。
 

推荐阅读

老北京过元旦

“元旦节”历来不像过春节或国庆节那么受重视,但一年之始在“元旦”,它又毕竟是个“节”,曾给人们很多欢乐,这让我不得不忆起几十年前的往事。 ?旦作为一年开始...[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