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腊库胡同

2012-03-05 00:03
 腊库胡同因为明清时期内务府在这里设“蜡库衙门”而得名。高君宇从腊库胡同16号机警脱身。生如闪电的高君宇,与风流才女石评梅,谱写了一曲动人哀婉的革命加爱情的绝唱。
 

腊库胡同[墙根网]

腊库胡同  刘岳 摄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这首小诗,是80多年前一个叫高君宇的青年题在自己的照片后边的,而今刻在陶然亭公园高君宇墓碑上。这首小诗的后边,有着一段革命加爱情的动人故事。
  高君宇,在党史和团史上,都是一个闪光的名字。
  1916年,20岁的高君宇从山西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很快成为学生运动的领袖;1919年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章宗祥,演出了五四运动壮丽的一幕;1920年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当选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加入北京共产党小组;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三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4年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1925年3月6日0时25分,生如闪电般耀亮、死如彗星般迅忽的高君宇,离开了他奋斗的革命事业、心爱的恋人石评梅。

腊库胡同[墙根网]

高君宇

  高君宇的光辉,不光写在党的历史上,也永远留在北京腊库胡同和陶然亭。
  腊库胡同是景山公园东北的一条小胡同,因为明清时期内务府曾在这里设“蜡库衙门”而得名。
  明代皇宫的衣食住行,都由内务府负责。内务府有蜡库、缎库、磁器库等。腊库胡同又分为南、北两条胡同,习惯上称为腊库南岔、北岔。南岔收蜡、制作宫蜡,北岔存放制成的宫蜡。当时使用的蜡,可不是现在化学方法制造的蜡。而是用从四川、广东的一种树上,采集昆虫分泌物制成的,故名“虫蜡”。分为白蜡、黄蜡两种。
  当时制蜡有熬炼、摆盘、上模子和罩红四道工序,纯粹的手工制作。红蜡专门供皇帝批阅奏折等使用,黄蜡、白蜡供帝后大丧时用,五彩蜡则在洞房中使用。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前朝旧事到此为止,下文还是说说高君宇腊库胡同脱险的故事。
  1924年5月13日,湖北督军萧耀南逮捕了一批共产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杨德甫被捕后,供出了在北京的全国铁路总工会的秘密机关和张国焘等人的住址。
  1924年5月21日清晨,腊库胡同16号被京师警察厅侦缉队包围。由于高君宇已经起床工作,居室又靠近门房和厨房,从窗口看见军警直奔上房张国焘的房间。他赶紧销毁文件,躲进厨房,化装成伙夫,拿起一个菜蓝子,从容地走出大门,当天就坐火车去了山西。而张国焘与他新婚妻子杨子烈被侦缉队抓走。为了保存性命,张国焘向京师警察厅出卖了党的组织,供出李大钊等一大批共产党员。
说到高君宇,就要说到一位女性——石评梅。
  高君宇的恋人石评梅被誉为“风流才女”。作家柯兴根据她与高君宇革命加爱情的故事,创作了传记文学——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198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光明日报》将这部作品同步连播、连载。以后上百家的电台相继连播,许多报刊进行连载。199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连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石评梅也是山西省人,名汝壁,因爱梅花的高洁而改名评梅。1920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后到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任国文老师和体育教员。她酷爱文学创作,作品经常在鲁迅主编的《语丝》上发表,是当时颇有影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
  1922年春,在北京山西会馆的一次聚会上,高君宇结识了石评梅。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
  石评梅很有才华,经常写文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被人们誉为“女界杰出之秀”。但她又多愁善感,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忧伤、低沉的情调。在给高君宇的信中,石评梅说自己“有说不出的悲哀”。
  此时,已走上革命道路的高君宇经常在思想上开导、帮助她,指出当代青年苦闷的根源在于社会,要解除苦闷就要改造这个社会。“世界使人悲哀,这个世界是要换过了,所以我决心来担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由于高君宇的言传身教,石评梅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她曾在一篇散文中这样追忆高君宇对她的帮助:“往日,我怕恶魔的眼睛凶,白牙如利刃;我总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趔趄不敢进,你一手持宝剑,一手扶着荆棘的途径,投奔那如花的前程。”   
  高君宇有过包办的不幸婚姻,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高君宇特意从广州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他自己的手上。
  爱情是可贵的,但高君宇始终把社会使命放在首位。他在一封信中对石评梅说:“我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石评梅理解、支持高君宇的革命行动。
  1924年11月,高君宇随孙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进德国医院治疗。当病情稍有好转时,他就要求出院,德国主治大夫可棣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嘱咐他:出院后一定要静养6个月。为了安全,党组织安排他住在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高君宇明知自己身体上的“数架机器不堪耐用”,但还是忘我地投入工作。
  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高君宇被推举为代表,带病出席。3月2日,他突发阑尾炎,腹痛难耐,但他仍然坚持开会。
  到了4号,高君宇实在支持不住了。当石评梅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知道高君宇又生病了,怕路上来不及买什么东西,便顺手把自己案头花瓶里的一束白梅拔出来,雇了车,匆匆赶到东交民巷原来的俄国兵营。
  一进门,她大吃一惊,高君宇简直像是变了一个人——形销骨立、枯瘦如柴,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原本苍白的脸更加惨白了。
  高君宇苏醒过来后,无力地抬起胳膊,指了指床边的一张桌子,告诉石评梅那里有整理好的信件、几本日记,交给她保存了。高君宇不让她去医院,答应住院后马上告诉她。正好师大附中下午还要开校务会,石评梅便匆匆地走了。她想把学校的事情安排一下,最迟明天就到医院去看他。可是她没有想到。这一去,竟成永诀!
  高君宇的弟弟高全德把高君宇送到协和医院,大夫马上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是急性盲肠炎,需要马上开刀。于是,高君宇自己在开刀的诊断书上签了名字。
  来得太晚了,阑尾炎导致败血症。3月6日0时25分,高君宇病故,年仅29岁。
  关于高君宇去世时间问题,还有一个小插曲。以前有关高君宇的著作,都说是3月5日。1991年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联合拍摄电视专题片《京华英烈》时,陆兵、段丽欣两位同志到协和医院医院查资料时,才发现高君宇的病历上,用英文清楚地记着高君宇去世时的抢救情况和时间——0:25分。
  就在高君宇辞别人世的时候,石评梅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我梦见君宇穿着一套玄色西装,系着大红领结,右手拿着一枝梅花,含笑立在我面前。醒来,我真想跑到医院去看看他到底怎么样?但是这三更半夜……于是,便跪在床边一直哭到天明。”
  石评梅赶到医院,只见病床上空荡荡的。床头柜上,除了一张高君宇的照片,什么也没有。这张照片,就是两个月前,君宇出院那天,站在医院枯萎的草坪上,石评梅为他照的,右手无名指上戴着那只象牙戒指。背面有高君宇的几句自题诗。
  3月24日,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06期发表《悼念我们的战士》的文章:“君宇再不能以文字与读者诸君相见了!但他那热烈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本报,也更永远留在读者诸君的记忆之中!”
  3月29日,高君宇追悼大会在北京大学三院大礼堂举行。石评梅送的挽联挂在遗像两旁:碧海青天无限路  更知何日重逢君
  追悼会之后,石评梅提议,按照君宇生前的愿望,把他葬在陶然亭畔。
  陶然亭的名字取字唐朝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陶然亭不但是高君宇生前经常秘密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和石评梅常常漫步的地方。
  高君宇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晴天霹雳。她后悔当初抱定“冰雪友谊”的藩篱,没有和高君宇走到一起。
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最喜爱的诗句:

腊库胡同[墙根网]

  石评梅在高君宇墓前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诗的下面刻着石评梅的哀词: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相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刊在碑上。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石评梅把对高君宇的思念,融入一首首诗篇中。她在《墓畔哀歌》中深情地写道: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
  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
  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
  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
  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
  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以后,石评梅经常到高君宇墓前凭吊。春天,她和着春风来;夏天,她迎着酷暑来;秋天,她踏着落叶来;冬天,她冒着飞雪来。墓前石板上,一次次留下她娟秀的字体——“我来了”。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在北京西栓马桩8号寓所感到剧烈头痛。但她以为身体不舒服是常有的事,所以还是照常去学校教书。但病情日益加重,她被送进旧刑部街山本医院,不久开始昏迷。23日转到协和医院,诊断为脑炎。30日,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在泣血哀吟中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根据石评梅生前的愿望,人们把她葬于陶然亭内高君宇墓旁,并建造了一座同高君宇墓碑相同的墓碑,后人统称两墓为“高石之墓”。

陶然亭公园高君宇、石评梅之墓" 刘岳="" style="width: 430px; height: 310px" alt="腊库胡同[墙根网]" src="http://img.qianggen.net/uploadfile/2012/0305/20120305120410375.jpg" />

北京陶然亭公园高君宇、石评梅之墓  刘岳 摄

  石评梅的墓在高君宇墓的右方,墓碑正面刻有“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女教师石评梅先生之墓”22个字,碑腰篆刻“春风青冢”4个大字,碑座上刻有石评梅的生平简历。
  “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1956年6月3日,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赞成保留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和墓碑,并说:“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也有教育意义。”
  高君宇生前与周恩来不仅是同志、战友,还是周恩来、邓颖超的“红娘”。1924年11月,身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请随孙中山北上的高君宇到天津后,当面交给邓颖超一封求爱信。
  火车驶进天津火车站,高君宇下车后,直奔达仁女校,找到在那里任教的邓颖超。邓颖超看完信说:“君宇同志,感谢你做了我和恩来之间热诚的红娘!”

腊库胡同[墙根网]

陶然亭慈悲庵   刘岳 摄

  几十年以后,邓颖超没有忘记这个红娘,在《为题<石评梅作品集>书名后志》中,高度评价高君宇“是一个温和而又沉着,内心蕴藏着革命的热情,而从外貌看上去也是较为成熟的青年”。并撰文表达对他们的缅怀:“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今天,陶然亭公园“高、石之墓”前,许多游人驻足,唏嘘感叹。忠于革命又忠于爱情的动人故事,就这样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腊库胡同[墙根网]

陶然亭高君宇石评梅塑像   刘岳 摄

推荐阅读

腊库胡同

腊库胡同:腊库胡同,是一条临近景山的小胡同,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蜡库衙门”因而得名。 自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皇宫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内务府各衙门负责...[详细]

腊库胡同

腊库胡同:腊库胡同,是一条临近景山的小胡同,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蜡库衙门”因而得名。  自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皇宫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内务府各衙门负责。...[详细]

腊库胡同

腊库胡同:腊库胡同,是一条临近景山的小胡同,明清时代内务府曾在此设“蜡库衙门”因而得名。 自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皇宫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内务府各衙门负责...[详细]

北京腊库胡同--高君宇脱险

 腊库胡同是景山公园东北的一条小胡同,因为明清时期内务府曾在这里设“蜡库衙门”而得名。 [详细]

腊库胡同

腊库胡同因为明清时期内务府在这里设“蜡库衙门”而得名。高君宇从腊库胡同16号机警脱身。生如闪电的高君宇,与风流才女石评梅,谱写了一曲动人哀婉的革命加爱情的绝...[详细]

分类阅读:
腊库胡同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