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年票 墙根卡 订酒店 订机票 农家院 旅游保险

跨车胡同里的故事

2012年03月11日

北京跨车胡同里的故事
齐白石故居

  在北京西二环内,有一条著名的金融街。金融机构,富丽堂皇;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老北京的味儿不见了踪影,透着那么一股现代化的气息。宽畅的辟才胡同西端路北,孤零零地留着一座斑驳的老院子。大门上的门牌,清楚地记着当年的地址:跨车胡同13号。这就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

  跨车胡同当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相传由于胡同中曾经有个造车的厂子,所以胡同得名跨车胡同。大清时期,胡同也叫车子胡同。后来,就统一叫了跨车胡同。现如今,跨车胡同只有30米左右,北端砌起了灰色的砖墙,成了死胡同,只留下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从1919年第一次来北京,到1957年仙逝,先后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北半截胡同、法源寺、前门外西河沿排字胡同、陶然亭附近的龙泉寺、石镫庵、三道栅栏、高岔拉(后改称高华里)1号、跨车胡同15号(今13号)、地安门东不压桥附近的雨儿胡同等十几个地方住过。而居住时间最长的,就是跨车胡同15号。

  1923年中秋节后,61岁的白石老人从三道栅栏,搬到辟才胡同西口迤南的胡同高岔拉1号。高岔东边有条胡同,叫鬼门关(后改称贵门关)。据说明朝时候,这里曾经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因为这个缘故,白石老人在寄萍堂诗中风趣地写道:“马面牛头都见惯,寄萍堂外鬼门关。”

  1926年,为了有个安静的生活、创作环境,64岁的白石老人花2000银元,买下高岔拉北边跨车胡同15号院子。

  当时的跨车胡同仅有十几户人家,是一条十分僻静的小胡同。15号院是个东向、富有诗情画意的精致院落:三间北屋是整个庭院的主体,结构为两明一暗。正屋是客厅兼饭厅,靠东为卧房,西边是“白石画屋”。东厢房7间、西厢房3间、南房5间。院子里种着葡萄和柳树,夏日浓阴覆盖。

  白石老人仙逝多年了,而这个院子还在讲述着他的故事。

北京跨车胡同里的故事
齐白石老人

  白石老人1864年(清同治三年)1月1日,生在湖南湘潭县南边一个叫做星斗塘的地方。齐家是一户贫穷的庄户人家,爷爷按照族谱,给他起了个大号--纯芝。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半年私塾,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27岁正式开始学画,从此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山人。聪慧加上勤奋,不久,“芝木匠”就闻名乡里。

  1919年春天,57岁的白石老人第三次到北京,从此在北京定居。1926年在跨车胡同15号安家。在跨车胡同,白石老人成就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画卷。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山黑水沦丧。68岁的白石老人对东北军不放一枪就撤入关内,十分愤慨。他叫家人把大门紧紧地关上,从里边上一把大锁。有人叫门,他从门缝往外看,能见的就见,不想见的就让女仆人说:“主人不在家”。

  本来,日本是白石老人在画坛上红遍中、西的地方。1919年白石老人定居北京后,由于他画风独特,加上木匠出身,很少有人赏识。画作在琉璃厂南纸店卖得不好,白石老人生活窘困。1922年,另一位国画大师陈师曾在日本举办中国画展览会。没想到,白石老人的大写意红花墨叶、山水、花鸟,受到高度赞扬和追捧,许多美术史家称赞中国的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齐白石轰动了整个日本。不久,他的名字传到了美洲、欧洲、大洋洲。

  紧接着,一种怪现象在琉璃厂南纸店出现了。一拨儿一拨儿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点名要齐白石的画。南纸店老板把齐白石的画提价几倍、几十倍,仍然供不应求。

  白石老人对日本同仁是非常友好的。来跨车胡同探望他,他以礼相待;求画索字的,他挥毫相赠。但现在,他不能为侵略自己祖国的日本人画画儿,他决意用一个国画大师的特殊手法,抗议日本人的侵略行经--不给日本人回信、不见日本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日伪当局为了掩饰侵略嘴脸,企图请出几位社会名流和贤达之士,为其涂脂抹粉,来表现“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他们相中了白石老人。几次派人,登门邀请白石老人出山,都遭到拒绝。

  侵华日寇的头面人物坂垣、土肥原亲自出马,采用拉拢、引诱、威逼的手段,要白石老人出面,为他们服务或加入日本国籍、到日本去等等。

  面对日寇,白石老人斩钉截铁地说:

  “齐璜,中国人也,不去日本。你硬要齐璜,可以把齐璜的头拿去。”

  这最有力量、最明确的告白,是最纯正、最神圣的宣言。

  为了表明自己绝不做奴隶、汉奸的决心,白石老人把院中他亲手栽种的花木、葡萄砍的砍、拔的拔,以表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心情。他停止了卖画,并写下“寿高不死羞为贼,不羞长安作饿饕”的诗句。意思就是宁可饿死,也决不作取悦日本鬼子的事情。

  白石老人还愤然地辞去了国立北平艺术学院、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的职务,并在寓所门上贴上门条:

  “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有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

  门条贴上几天后,白石老人听弟子李苦禅说:日本鬼子在画店用刺刀逼着人作画。于是又写了一张门条:

  “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详告白。”并内加小注:“中外官长,要买白石字画,用代表人可以,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家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与主人不利。谨此告之,恕不接见。庚辰正月,八十老人,白石拜白。”

  白石老人不能战场杀敌,但他用画和诗,作为刺向敌人的匕首,以笔作刀枪,进行斗争。

  为了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心绪,白石老人画了幅《鸬鹚图》,并题诗云:“大好江山破碎时,鸬鹚一饱别无知。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

  他画的《猴子偷桃图》,勾画出日伪官吏既作恶又怕人的心态,并题字“既偷人之物,又怕人看见,可耻之极!”

  为了揭穿日本侵略者“中日亲善”的欺骗宣传,白石老人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个老翁用力向葫芦里观看,上题“里边是什么”5个字,意味着落难的中国人民,要努力看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但日本侵略者不了解其中的奥妙,大量印刷,散发全国各地,成为白石老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者最成功的一张宣传品。

  1942年,平西、平北八路军抗日打鬼子的消息传到白石老人耳中,他非常高兴,登上陶然亭,遥望西山。在他的心中,西山就是八路军的象征,就是中国不屈的脊梁,就是抗战必胜的保障。回来后,白石老人兴奋地作了《重到陶然亭望西山》,词中写道:“西山犹在不用愁,自有太平时候。”白石老人坚信: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1944年6月7日,北平艺专派人送来通知,请白石老人去领日伪当局配给的煤。当时北平煤十分紧张,白石老人家里也很短缺。但是,白石老人复信并将通知一起退回学校:“顷接艺术专科学校通知条,言配给门头沟煤事。白石非贵校之教职员,贵校之通知误矣。先生可查明作罢论为是。”

  白石老人看到日寇已成强弩之末,又作了一幅《蟹图》,并高兴地题诗:“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时好?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

  1945年8月15日清晨,白石老人在睡梦中被儿子齐良已叫醒,一边穿衣服一边问:“有什么事吗?”护士夏文珠兴奋地告诉他:“日本人投降了!”白石老人一听这话,惊喜地睁大眼睛:“这是真的。你从那知道的?”夏文珠赶忙说:“是良已从收音机里听到的。”白石老人赶紧套上件背心,打开收音机,连着拨了几个台,却一点声音也没有。他着急地问:“怎么没有声音呀!”正在整理被褥的夏文珠笑了起来:“没插电源,怎么能有声音呢。”白石老人赶忙插上电源,仔细、反复地听着广播里的每一句话。白石老人终于盼到了扬眉吐气的这一天。

  白石老人吃完早饭,拄着拐杖,在夏文珠的搀扶下,走出了跨车胡同,来到西单、六部口、新华门、天安门,满眼望去,到处是欢乐的人群,到处是胜利的海洋。

  晚上,白石老人和几个好友,在跨车胡同家中举办家宴,庆祝胜利。席间,白石老人话特别多,喝了好几杯白酒和啤酒。乘着酒兴,老人挥毫赋诗一首:受降旗上日无色,贺劳樽前鼓似雷;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4年多以后的1949年1月31日,白石老人又一次站在跨车胡同口,又一次看到欢乐的人群。这一天,北平和平解放了,北平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3天后一个晴朗的下午,画家李可染带着诗人艾青、画家江丰和沙可夫同志,代表解放军到跨车胡同15号看望白石老人。

  1950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派秘书田家英驱车到跨车胡同15号看望白石老人。第二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丰泽园,用湖南家乡菜招待白石老人。席间,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为老人夹些烧得比较软的菜,频频举杯,祝老人健康长寿。

  1955年,白石老人迎来了95岁生辰。晚年的白石老人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画大师,来京的各国政治、文化界人士,往往都要求登门拜访。考虑到跨车胡同15号住宅比较简陋,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北京市特别在雨儿胡同给他修建了一所大宅子。白石老人指着修饰一新的房子,感慨万端:“我多么希望能活到120岁,多给人民贡献点薄艺,于心才安。”但是,老人住在新居,还想着跨车胡同15号老宅子,最后又搬回了跨车胡同15号。

  1955年9月15日夜晚,跨车胡同15号门外停着几辆救护车,医生、护士紧急抢救白石老人。16日下午3点,老人病情恶化,被转到北京医院。晚上6点40分,白石老人离开了多彩的世界,驾鹤西游。

  在跨车胡同白石老人家不远的一座宅子里,早年间还住过一位老人,他就是京城老字号全聚德的老东家--杨全仁。

  杨寿山,字全仁,是全聚德烤鸭店的创始人。杨家的祖籍是河北省冀县杨家寨。在他十几岁时,因家乡遭水灾,来北京谋生。杨全仁进京后,靠给人打短工维持生计。后来攒了点钱,在前门外大街通三益海味店门前摆鸭子摊,专卖鸡鸭。1864年,肉市胡同一家山西人经营的“德聚全杂货铺”经营不下去。杨全仁经人介绍,把杂货铺的铺底子盘了过来,自己开了个挂炉铺。杨全仁把“德聚全”这个字号颠倒过来,改为全聚德。全字,暗含着他的名字,“聚德”取“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意。此后,全聚德烤鸭的名声在北京城是越来越响。到今天,全聚德现在已是名扬海内外的饮食集团了。“逛故宫、登长城、吃全聚德”,已经成为北京旅游的金字招牌。

  跨车胡同消失了,但跨车胡同白石老人故居还在,跨车胡同的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

推荐阅读

北京最短的胡同 跨车胡同13号

 跨车胡同是现在北京最短的胡同,长约40米,只有一个门牌,即跨车胡同13号——齐白石故居。走近看到,故居的门楼是典型的蛮子门,斑驳的大门紧闭着,门上写着“谢绝参观”。...[详细]

跨车胡同里的故事

 跨车胡同当年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胡同。相传由于胡同中曾经有个造车的厂子,所以胡同得名跨车胡同。大清时期,胡同也叫车子胡同。后来,就统一叫了跨车胡同。现如今,跨...[详细]

行走京城:寻找齐白石的北漂足迹

 2012年1月1日,是画家齐白石148周年诞辰。齐白石于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湖南湘潭。1917年,53岁时为躲避家乡兵匪之乱而漂泊北京。他在古都一住就是40年,先后搬迁十余...[详细]

跨车胡同

金融街附近有一座孤零零老院子,门牌是跨车胡同13号。这就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抗日战争时期,白石老人铮铮铁骨,不向日本人低头, “寿高不死羞为贼,不羞长安作饿饕...[详细]

南锣鼓巷原样恢复老建筑 齐白石故居将开放...

清末五大当铺之一的万庆当铺、老北京内城最高点的“水准点石碑”、齐白石老先生的故居……南锣鼓巷里印刻着北京古老记忆的老建筑,正“原汁原味”逐步恢复,向中外游...[详细]

北京名人故居游:雨儿胡同里的齐白石故居...

齐白石故居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  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画家齐白石的住所。由于老...[详细]

京城烟云 遍访北京十二处名人故居博物馆...

中国人的印象中,北京是国际都市的代名词,拔地而起的钢筋高楼,盘根错节的地铁线路,纸醉金迷的娱乐场,历史的烟云,在翻过的一页页日历中被世人遗忘,那些在历史中闪光的身影...[详细]

网友评论

最新内容

今日热门